第278章人還是不要太長情
章節報錯
地點約在了一家偏僻的茶樓,在京市的郊區,喬二小姐單是坐車過去,就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二把手位高權重,可為人卻低調,只帶了幾個隨身人員,並沒有喬二小姐想象中的保鏢‘環伺’。
茶樓很偏僻,周圍沒有商圈兒,沒有小區,甚至連農戶人家都沒有,只悽悽涼涼的一棟建築在密林深處。
很純正的京派建築,紅牆和黃琉璃瓦濃重大氣,歇山式的屋頂和層層疊疊的斗拱彰顯著歲月的痕跡。
如果不是有人帶著,怕是很難找到這麼偏僻的地方。
喬二小姐握緊了手包,又緊了緊身上褐色的毛呢風衣,這才抬步朝著硃紅色的大門走,進了莊嚴巍峨的正門,喬二小姐才覺得這裡不像是一家茶樓,而像是百年前的某個大戶人家。
才進去,便有專門的人在等她,朝著她微微頷首,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喬二小姐,這邊。”
喬二小姐幾不可察的蹙了下眉,對於對方的稱呼有些奇怪,按照道理,他應該稱呼她為‘邵太太’才對。
心下雖然疑惑,可喬二小姐並沒有多想,只當是他口誤,繼續跟著他朝著裡面走,繞過迴廊,又穿過正廳的大堂,才到了後面的一間暖閣。
有穿著黑色制服的保鏢掀開棉簾,朝著喬二小姐做了個請的手勢。
喬二小姐微微頷首,邁著端莊穩重的步子進去,屋子很大,正對門口的位置放著案桌子,上面是東瓶西鏡終生平安的擺件,下面是茶桌,茶桌兩側擺著沉香木的太師椅。
左右手兩側又是各三把太師椅和茶桌,很典型的古時大戶人家客廳格局。
喬二小姐沒見過二把手本人,可在電視新聞上沒少見,一眼便認出了坐在右手邊客椅上的人,正抬眸看向她,臉上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
六十多歲的年紀,比她父親的年紀還要大,沒有想象中的威儀,反而是和藹可親的像是自家的爺爺。
即便這樣,喬二小姐心裡仍舊緊張,手心一直在冒汗,脫了大衣遞給候在旁邊的侍從,這才朝著二把手欠了欠身子。
“坐吧。”二把手微微抬了抬手,又朝著站在門口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吩咐,“上茶。”
喬二小姐坐在了二把手對面,臉上是晚輩應有的謙虛又不失禮貌的笑:“貿然打擾您,實在不好意思。”
二把手微微抬了抬手,把喬二小姐剛開始的話題岔了過去:“覺得這裡環境怎麼樣?”
“很清淨,空氣也好,京市很難得有這樣的地方了。”喬二小姐實話實說,只是小手兒一直捏著銀色的手包,掌心都已經溼滑的被汗水浸透了。
“喜歡這裡?”二把手又問,說著話,押了一口茶,一副要跟喬二小姐閒聊的模樣。
喬二小姐摸不透二把手的意思,大老遠約她過來,難道就是為了討論這個宅子嗎?
顯然不可能。
“偶爾住上幾天還可以,長期住我就不行了,我是個喜歡熱鬧的人,逛逛街,跟朋友們聚一聚。”喬二小姐實話實說。
因為摸不透二把手的意思,便只能說實話了。
“呵呵,年輕人喜歡熱鬧正常。”二把手說著話,又遞了個眼神兒過來,示意喬二小姐喝茶,“嘗一嘗,這茶很香醇,在外面喝不到。”
喬二小姐將手包放在旁邊的桌子上,掌心這才透透氣,顯得不那麼黏膩了,小心翼翼的端起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
果然,茶香四溢,嚥下去之後還有回甘,味道跟平時喝的茶葉有些區別。
“是好茶。”喬二小姐中肯的評價。
“是這裡的主人自己種的。”二把手輕笑,又看向門口的方向,目光似乎有些悠遠。
喬二小姐意外:“這裡不是茶樓嗎?”
“這是我一個老朋友的別院,他在這兒住了將近五十年了,這裡的一花一木也都是他打理的。”二把手似乎話裡有話。
喬二小姐很意外:“這麼大的房子,一個人打理嗎?”
“嗯,每天就是打理這個房子,然後吃飯睡覺,五十年如一日,就是這麼過來的。”二把手說道,表情有些意味深長。
喬二小姐卻四周看了看,這間暖閣很大,京市這麼冷的天氣,屋子裡卻溫暖如春,一個人是怎麼做到的。
二把手似乎看出了喬二小姐心頭的疑惑,輕笑了起來:“這間屋子下面鋪了水道,有溫泉從下面流過,所以屋子裡很暖和。”
喬二小姐這才恍然大悟,可還是想不明白:“您的那位朋友,不覺得無聊嗎?”
“不如,我帶你去看看他如何?”二把手輕笑著,對喬二小姐很有耐心。
喬二小姐過來是有求於人,不好掃興,只得點頭:“好。”
侍從很有眼力見兒的遞了大衣過來,喬二小姐穿好,跟著二把手一起出門,繞過暖閣的迴廊,才看到後面是大片的花園和菜田,雖然已經開春了,可京市此時卻不適合播種,一個弓著背,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翻著還沒有完全化開的土地,用最原始的工具,一下接著一下,連他們站在不遠處都不知道。
“是有什麼故事嗎?”喬二小姐不用猜也知道了,只是不明白,二把手為什麼要帶她過來講這個故事。
二把手側眸看她,微微點頭:“果然是個聰明的孩子,我的這個老朋友,的確是有故事。”
“跟我目前的處境有關?”喬二小姐巧妙的把話題引到了今天的目的上。
二把手眼底的笑意更明顯了,喬二小姐的小心思,瞞不過他的眼睛。
“算是有一點吧。”說著話,二把手又往回走,兩個人一前一後的回了暖閣。
喬二小姐脫了大衣,又坐回了原來的位置:“是個什麼故事呢?”
“不算壞,可也絕對算不上好的故事。”二把手嘆了口氣,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賣關子,品了口已經涼掉的茶才又說,“人還是不要太長情的好,我的這位老朋友便是妻子去世之後,就搬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五十年過的像是一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