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二章 廣銳軍
章節報錯
夜幕之下的渭源堡。
一碗碗滾燙的熱粥被端了出來,熱粥還撒著吃剩下的羊肉。
羊肉被切碎倒入粥中,再舀一小勺鹽,再攪拌好。然後一碗碗的羊肉粥端至廣銳軍的將士面前。
廣銳軍士卒們拿著木勺吃了一口,便不顧滾燙大口大口倒進了肚子裡,有的人拿出隨身的乾糧,就這麼就著粥咀嚼著,生怕吃得太快,囫圇了這美食。
大雨嘩嘩地落下,砸在渭源堡的城牆上,地磚裡。
士卒們蹲在泥地裡,就這麼舉著碗唏唏地吃著,一碗碗滾燙的羊肉粥遞至他們手中,瞬間溫暖了因猜忌冷落,顛沛流離而寒涼的心。
廣銳軍士卒們貪婪地吃羊肉粥,還有數人捧著碗,口中含著粥,卻吞不進去,反是不住落淚。
大風捲來,篝火晃動,一陣忽明忽暗地後,章越深深地吸了口冰涼的空氣。
章越這熙州知州,只是有其名無實,所控制的也只有渭源堡這一塊地。熙州的中心是臨桃城,如今為木徵所據。
從渭源堡至臨桃城有兩條路,一條路是越鳥鼠山經慶平堡,循東峪溝到臨桃城,另一條路是經竹牛嶺,循抹邦山過會川城至臨桃。
只要攻下臨桃城,章越方可名副其實,以此輻射整個熙州。
如今在智緣的勸說下,結吳叱臘已是歸化宋朝,只要章越提兵北上,便可與結吳叱臘南北夾擊於木徵於臨桃城下,一戰而定熙州。
章越之所以現在不出兵,是因補給線的問題。
從古渭(通遠軍)至臨桃近兩百里,就算出兵打下了也守不住,最後便宜他人。故而必須從渭源或慶平堡出兵方可,這樣打下了才能納入大宋治理範圍,將我朝版圖正式擴大至熙州。
這也是章越修渭源,慶平二堡的緣故。
這慶平堡原名乞神平堡,為依附木徵的蒙羅角,抹耳水巴部所據,王韶率軍已是擊破了二部,改名為慶平堡。
慶平堡章越去視察過,城牆是現成的,只要略微修葺即可。
但慶平堡只有三百餘步,實容納不了太多兵馬,章越打算等渭源堡修成後,再率軍移駐慶平堡,再誇築出一個五百步堡。
只要這二堡築成,便可在此屯田駐兵,糧草也可以從古渭寨源源不斷送入這兩堡中,如此方可攻打臨桃城,討伐木徵了。
說實在的木徵也著實可憐,他對宋朝一向恭順,還是官家冊封的河州刺史,名義上是大宋的朝臣,與章越也是無冤無仇,可是這些放在朝廷戰略的大計卻不值一提。
因為吃鹽困難,章越還很不厚道地佔據了渭源堡邊的幾個鹽井。
木徵知道後很生氣,派使者來質問章越說我與王韶二人約誓,宋軍不取渭源城一帶地,不在此屯田及取鹽井,汝為何背信棄義?
章越很無奈地雙手一攤表示,這是你木徵與王韶發的誓,與我又有什麼干係?
使者一臉鬱悶回去稟告,還教木徵學會了章越帶給他的一句諺語‘新官不理舊賬’。
次日三千餘從慶州出發的廣銳軍抵達渭源,最後所剩不足兩千五百人。
他們抵達渭源堡時,人人是衣衫襤褸,彷彿是一群叫花子,哪裡是曾經驕傲的禁軍。
章越詢問情況,原來知道他們曾是叛軍,故而沿途州縣都十分提防,讓他們遠遠駐紮在城外,不許他們進入城中軍營,至於給養也沒有給足,只給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這般。
不少人在路上餓死了。
至於他們的家卷還在從慶州至秦州路途上,為何不安排一起走?因為要作為人質。
章越站在城頭打量著他們,朗聲言道:“我知爾等從慶州跋涉而來,一路辛苦了,不過這個只是開始,以後會更辛苦。”
細雨打在軍卒的頭上,眾人一聲不吭。
“你們的事我都聽說了,你們曾在大順城下與黨項精兵血戰,硬撼不過步跋子,哪怕鐵鷂子也不能逼迫爾等半步,還射傷偽主李諒詐,打得十萬党項大軍落荒而逃!”
“可是王文諒卻貪爾等之功為己有,將敗軍之失盡數推至你們身上,令虞候吳逵委屈被囚,而爾等則淪為了叛軍。”
“啟稟郡守,我們不是叛軍!”一名廣銳軍士卒出聲道。
“不是叛軍?那爾等又如何證得你們忠誠呢?”
全場鴉雀無聲。
章越道:“爾等至渭源此來戍邊。戍邊二字本朝視為賤役,乃刺配亡命之徒所歸。詩裡有云,你們去戍邊時是里正給你們裹頭,如今頭髮白了還要去戍邊,最後客死他鄉。”
“戍邊苦嗎?苦矣,一眼望不到頭的日子,唯有苦挨。然而這正是我等忠誠所在,我等戍邊絕非賤役,也不是那些刺配充軍之徒,而是在此為國家守護邊疆。”
“倘若若無我等之奉獻,關中百姓又哪有一口安樂茶飯?”
聽章越說完廣銳軍士卒漸漸抬起了頭,神色裡有了生氣。
章越道:“今日我與爾等約定兩年之期,兩年之後,諸位可以去留自便,我絕不強求,並給諸位脫罪,願回慶州或其他地方皆可!”
“但如今爾等必須在此向我證明,爾等之忠誠,這忠誠並非對我而言,而是對國家而言之忠誠!爾等可願洗脫身上的罪名?可敢將這一腔熱血灑地?可否隨我為國守疆?”
無數手臂舉向蒼天,回應而來的是如浪濤般的怒吼。
“願追隨郡守為國守疆!”
不僅是廣銳軍,連追隨章越已久的宋軍也是這般。
‘我等不是賊配軍,而是為國守疆,沒錯,是章郡守說的’。
這樣的話在軍中傳開。
當即廣銳軍計程車卒都換上了新裝,重新裹好了頭,戴上范陽笠。
眾軍卒們接過飯食飽餐了一頓。
無一人言語,但沉默平靜之中,卻蘊含著可怕的力量。
此刻天已黑了,蒼穹好似一個大大的帳幕籠罩在渭源這片土地上。
而溫暖燈火從渭源堡城頭的上,延續至河床上,無數在風中搖曳的燈火,在河谷延綿開來。
仔細數去,燈火和帳幕比以前更多更多了。
羌笛幽怨地在河谷裡響起,伴隨著激流的浪濤聲,遠遠地傳揚出去。
隨著廣銳軍的加入,在這渭水的源頭宋軍勢力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