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書友說,主角一路走來順風順水,想解釋一下。

順風順水只是我給大家看到的,因為我知道有些內容,大家不感興趣。

主角的身份雖是一個作家,但除了能守住一些底線外,終究是個處事圓滑事故之人。

能在文壇混的如此風生水起,前輩交口稱讚,獎項拿個不停,甚至大家願意幫他運作文化勳章。

絕不是因為他的作品銷量有多好,或是作品寫的有多好。

還因為他會鑽營,願意混圈子。

每年我都會刻意描寫,他參加各種沙龍聚會,組織活動之事。

但如何在沙龍上討好前輩,經營關係,捐錢捐物,只會一筆帶過,只談結果。

明明是娛樂圈舉足輕重的大老闆,還不是要為了都倉俊一的邀請,年末家都不能回,連續跑上一個月頒獎典禮。

他知道什麼人能得罪,什麼人能招惹,什麼女人能收,什麼女人要拒之千里之外,什麼人要虛與委蛇。

傑尼斯事務所,他就敢狠狠得罪,近藤真彥這種小人物,他收拾起來毫不手軟。

三井物流打著控制精靈娛樂物流的目的,主角即便猜出來,也只能提前做準備,卻不敢讓北原惠理拒絕。

主角的出版社辦的已經很不錯了,卻自己的作品卻依舊要和別家出版社合作。

雲上娛樂能發行,有院線,但影視製作卻依舊會拉上一大堆利益方。

影視劇,拍廣告明明可以只用自家藝人,卻依舊要和別的事務所合作。

鳩山勇太郎,結交應酬我只是會間接描寫而已,主角的靠山,這種人怎麼可能當作NPC看待。

上一章的都倉俊一,寧可多花些錢,都要虛與委蛇的應付。

沒背景的女明星他收起來毫不在意。

但內藤晴子那樣的大小姐,他卻會避而遠之。

這是一本爽文,但其實也是很現實的故事。

不反感這些,能看到這裡的讀者,都是心智比較成熟,比較現實的人,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不是那種只要覺得主角能搞出什麼好東西,一定能成功的人。

這個世界上,作出好東西卻失敗例子比比皆是。

反而有很多垃圾產品,靠資本,靠營銷,靠渠道,賺的盆滿缽滿。

我的主角不是那種自命清高的人,因為知道歷史發展,所以懂得趨吉避害。

他投資房產,明知道銀座四丁目的能賺大錢,卻因為有大勢力競爭,就主動放棄。

他的事業是從作家起步,走娛樂產業這條路,電子產業也是先以軟體起步,然後才涉及實業。

而且絕不涉及別家勢力的核心地盤。

在霓虹這樣的社會,新生企業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不會被老牌勢力打壓。

當然也只是有可能,現實中估計還是會被搞,也只有小說才敢這麼寫。

主角只是賣遊戲娛樂的電子產品而已,並未涉及真的的日常消費類電子產品。

這些產業可都是被大企業劃分好地盤了,人家自己鬥沒問題,你一個新企業進來,包準大家一致對外,先把你給滅了。

沒有背景,一上來就搞實業,拳打夏普,腳踢索尼,信不信人家讓你的產品連零售商都見不到,都不會有物流願意運貨?

霓虹社會,上層壟斷極為嚴重,和我們國家是完全不同的。

任天堂的同心會聯盟,都能壟斷經銷商渠道。

比起老牌財團,任天堂又算得了什麼?

主角現在兩個主要企業,年收入加起來不過四千多億日元,看似發展很快。

其實在大佬眼中,也就是剛剛起步而已。

索尼娛樂,八十年代年營業額就能超過兩萬億日元。

任天堂1985年的淨利潤就超過五億美元,營業額可想而知。

至於階級躍遷,加入財團。

首先主角這小身板人家還看不上。

再者,明知道霓虹未來的發展,現在還跳進去,是等著和其他人抱在一起完蛋嗎?

霓虹泡沫破碎之後,股市和房地產崩盤,其實並未傷及根本。

真正拖垮那些大企業的,是財團制度。

經濟好的時候,大家互相幫助,合力發財。

可泡沫碎掉的時候,有些本該在經紀危機中破產的企業,卻硬是靠著財團輸血活了下來。

可這些企業活下來的結果,就是拖著財團中其他企業,掙扎到九十年代末一起墜入深淵。

這就是為什麼,明明霓虹泡沫八十年代末就碎了,為啥整個九十年代看起來還頗為繁榮的樣子。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看過《絕對一番》,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裡面就描寫了,別的企業不行了,然後把累贅員工分流到還能活的企業中。

這就是終身僱傭制的弊端了。

加入財團要相互持股,到時候主角想要脫開關係都做不到。

主角有自己的慾望,有自己的私心,也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取捨瞭然於心。

不是那種有點成就,就能覺得自己可以逆天,動輒掀桌子的龍傲天。

我是儘量在書友看著舒服的情況下,寫一個相對合理真實的人。

或許就是這本書成績撲街的原因吧。

雖然成績很差,但我發書之後,五個多月從未斷更,上架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萬更。

為了自己的愛好,也為了一直支援我的書友。

一些朋友天天留言,天天打賞,真的非常感激。

有些朋友看著看著,覺得不合胃口了,我也只能說對不起讓大家失望了。

亂七八糟說了一大堆,希望大家別嫌煩。

主要是在這裡說了,省的在正文裡浪費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