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劉伯溫的勸說,朱元璋打算成立商務部,但是在此之前,他還要向百官徵求意見。

第二日,奉天殿上,朝會剛剛開始。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便直接向文武百官說道:

“大明如今國家安定,但是商業凋敝,咱打算在朝廷內新建一個部門,專司商業之事,爾等以為如何?”

聞言,劉伯溫,李善長彼此相視一眼,眸中帶著隱晦,皆垂著頭顱,沒有說話。

對於朱元璋的這個新奇想法,其餘大臣們皆感到十分驚訝。

商人的地位有多低下,這究其根本是誰的原因?

說白了,大明自從建立以來,朱元璋可謂是對商人多番打壓,看不起瞧不上不說,那在缺錢的時候更是直接將商人抄家滅族,翻臉無情利用的徹底。

要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但是朱元璋跟別的皇帝又不同,他自幼就對商人有著天然的厭惡,商人在他心中跟貪官一樣可惡,對於商人朱元璋自然不會手軟。

可是現在朱元璋的態度居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頓時讓朝臣感到無比的困惑。

雖說朱元璋偶爾會有奇特的行為,但新建部門這種事,且還是對商人的專屬部門,這個想法丟出來,直接砸的這群大臣們有些手足無措。

殿中的戶部尚書呂昶更是覺得十分驚奇,率先開口問道:

“皇上是想要發展商業嗎?”

不等朱元璋回答,呂昶便自顧自的說道:

“咱們大明自開朝以來,皇上就是施行重農抑商的國策,如今皇上想要大興商業,對如今的大明來說,恐怕並非是好事。”

“現在大明百姓雖然安定,但是因為咱們大明不過剛剛建立六年的時間,而老百姓也仍然十分貧困。”

“此時發展商業,勞民傷財不說,商品的價格也會不斷上漲,對百姓也是一種負擔。”

“還請皇上三思而後行。”

其他大臣聽後,也忍不住連連點頭。

重農抑商確實是咱實行的,但那是以前,現在大明經過李進那個狗東西的折騰,已經不似從前那般了。

想到此處,朱元璋摸了摸下巴,朗聲解釋道:

“咱不是說要大興商業,而是因為商業一向太過自由,無人約束,時間久了,就會容易出一些岔子。”

“成立商務部,將商業納入大明朝廷的管理範圍,如同農業一樣,如此一來,便可避免商人有什麼不妥行為。”

朱元璋話音剛落,一旁的禮部侍郎趙星泉便上前諫言道:

“自古以來,朝廷不與民爭利。”

“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後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朝廷若是將商業強制管理,只怕很多官員會以此牟利,甚至導致百姓無以為生,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趙星泉乃是江南趙家大族,他們家中世代經營瓷器,可以說腰纏萬貫。

他之所以反對朱元璋成立商務部,原因很簡單,與民爭利。

只是這個與民爭利,不是跟百姓爭利,而是跟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爭奪利益。

畢竟升斗小民的死活,他趙星泉並不關心,他只是擔心日後朱元璋成立商務部,真的要整合商業,那他們家的瓷器生意,就可能要變成朝廷的了。

一旦成為朝廷管理,那之後的利益牽涉,恐怕就不是趙星泉不願看到的了,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情,趙星泉又怎麼可能贊同?

沒想到自己的提議接二連三的被駁回,朱元璋心中一股子怒氣蹭蹭上升,他目光幽幽的看向面前的這群大臣,寒聲說道:

“商務部的作用只是為民做主,而並不是讓這些人去做生意,也更不是藉此勒索百姓。”

說到此處,朱元璋將森冷的雙眸掃向了趙星泉,語氣森寒,犀利詢問道:

“咱看趙大人,你不同意,是怕咱去搶你們家祖傳的瓷器生意吧?”

朱元璋建立錦衣衛,朝中三品以上大員情況,他大都知道。

趙星泉身為禮部侍郎,朱元璋又怎麼可能不理解。

朱元璋一句問話,愣是把趙星泉嚇得冷汗直流,忙不迭的辯解道:

“皇上啊,臣…臣不是那個意思,臣只是...”

朱元璋直接打斷道:

“那是咱誤解趙愛卿了。”

“難道趙愛卿願意將家中生意,獻給朝廷?”

聽聞此言,趙星泉頓時感覺一股涼氣,從腳底直衝天靈蓋,支支吾吾的愣是不敢開口。

其餘大臣們也是垂著頭顱,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就怕被朱元璋注意到,畢竟這些官員,背後哪一個沒有家產支援的?

就憑明朝的俸祿,他們早就餓死街頭了。

見趙星泉這副勉強的模樣,朱元璋臉上的笑意直接消失不見,接著就是冷哼一聲,不再看他,而是朝其他人問道:

“朕的提議,諸位以為呢?”

有了趙星泉做榜樣,殿內更是沒有人再敢開口,最終商務部在朝堂上透過成立,朱元璋宣佈由劉伯溫擔任商務部代理尚書,即日起開始組建商務部,管理天下商務。

...

商務部成立之後,大明各個地方商人,彈冠相慶,而後越來越多的商會開始在大明各地建立。

有了朝廷的號召,那些地位極其低下的商人聞聲而來,紛紛踴躍加入了朝廷商會之中。

畢竟對於商人來說,他們一直以來都是被朝廷嫌棄的一部分群體,而如今朝廷突然凱恩,準備接納他們了,這種情況使得大批的商人都耐不住吸引,皆紛至沓來。

有了商人的加入,越來越多的銀子也被投入到了大明各處的建設之中。

而商務商會的運作,也開始發揮了相應的作用,商人們抱團進行買賣,這種活躍的商業氛圍,為商人大大減輕了尋找商品的成本。

成本下來之後,價格自然也會下來,畢竟朝廷明令不得提高商品價格,要不然影響正常的商品經濟,朝廷就要對這些商人進行重罰。

不過不用提高價格,商人的成本也大大減少,商人們的利潤不降反增。

而百姓也從中得到優惠,由於李進的提醒,朱標在奏摺中強調糧價的重要性,糧賤傷農,被朱元璋明確指出,不得降低和增加糧食的價格。

農民的利益得到保證,商品的價格卻是越來越低,大明百姓的積蓄,也在緩慢增加。

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朝廷。

朝廷對商人的態度,越來越開明,服從於朝廷的管理當中,也使得商人們經商不再束手束腳,他們大力合資,藉著朝廷這個橄欖枝,銀子越賺越多。

商人銀子賺得多,那麼朝廷的稅收也大幅度暴漲,戶部國庫收入越來越多,朱元璋對此是大為驚喜。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商業稅收就比往年要多出一成,雖然現在朱元璋對這些銀子有些看不上,但是其中的寓意,卻是無法言喻。

朱元璋愣愣的聽著劉伯溫的彙報,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李進的身影:

治世能臣,王佐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