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異族乃是畜生蠻夷,畏威而不懷德
章節報錯
李進見三人疑惑的目光,輕聲開始解釋起來。
“咱們大明,現在一兩銀子能買一石糧食。”
“隨著大量銀子的湧入,市場上的白銀迅速增加,老百姓有了錢,自然就想要買更多的糧食。”
“可糧食本來就只有這麼多,買的人多了,糧食必然就會漲價。”
“糧價是一切物價的基礎,如果糧食漲價,布匹以及其他東西都要統統漲價。”
“這就會導致物價上漲,銀子貶值,這樣對我們大明百姓,實在不是什麼好跡象。”
李進的話通俗易懂,讓朱標和徐達不禁陷入沉思。
不得不說,李進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朱標卻不打算就這樣算了。
反而詢問道:
“既然這樣,可有辦法解決?”
“石見銀山的銀礦儲量整整八億兩,若是每年只開採一百萬兩,需要足足開採八百年。”
“這實在是杯水車薪。”
“能不能每年多開採一些,然後對百姓的生活,也不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在朱標看來,這麼多銀子,放在這裡如果不能用,豈不是浪費?
既然開採出來,容易造成物價上漲,那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所謂的物價上漲?
一旁的湯和聽到朱標的話後,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畢竟湯和到現在才知道,石見銀山的儲量居然如此龐大。
而李進在聽到朱標的話後,沉思良久,緩緩說出了一個想法:
“辦法倒不是沒有,只是這個辦法卻是十分的繁瑣。”
“若是不想造成物價上漲,就要搞大基建,還要搞大掠奪。”
“如此方能減緩物價上漲的速度。”
“大基建?大掠奪?”
朱標眉頭微皺,輕聲呢喃道:
“不知是何意?”
“大基建,其實很簡單。”
李進緩緩說出了後世華夏減少通脹的辦法,給朱標還有徐達解釋道:
“就是用這些銀子,去進行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
“比如說,道路,水利,還有房子,城牆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礎設施。”
“大明地大物博,這些基礎設施的修建,足以進行很多年。”
“而修建這些設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不僅能讓大明各地的交通更加方便,修建水利,還能提高大明農作物的產量。”
“如此一來,不出十年,大明的各項物資都能得到充足的發展。”
“百姓也因為參與大基建,變得手中富裕起來,農民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糧食。”
“這樣,即便是物價稍許上漲,百姓也能接受。”
朱標聽到李進的解釋,眼眸一亮,擊掌讚道:
“好。”
“那大掠奪呢?”
“大掠奪更是簡單。”
李進嘴角捲起一抹殘忍的冷笑,說道:
“既然糧價是一切物價的標準,咱們只需要控制糧價不上漲即可。”
“而價格無外乎有三種情況,供不應求,則糧價上漲。”
“供大於求,則糧價下跌。”
“供求平衡,則糧價平穩,不漲不跌。”
“未來一段時間,大明百姓安定,皇上又是千古聖君,自然能保證政治清明,則必然會迎來大明盛世。”
“到時候大明人口上漲,對糧食的需求則會大幅上漲。”
“再加上挖掘銀礦,造成市場上的銀子急劇增加,則糧價上漲的趨勢,好似是勢不可當。”
“但是咱們可以從咱們大明國外的一些小國裡面,尋找糧食供應地。”
“去掠奪這些小國內的糧食,來供養咱們大明的百姓,以此來降低糧價。”
“如此一來,則我大明糧價保持平衡,那麼物價自然不會上漲。”
“百姓手中的餘錢越來越多,則我大明的商業也將迅速發展,百姓們買到的糧食越多,生孩子的慾望也將越來越強。”
“到了那時,大明人口迅速增長,甚至能超越漢唐,成為華夏曆史上,第一個人口過億萬的王朝。”
李進給朱標畫的餅,讓朱標只感覺熱血沸騰。
遠邁漢唐,這才是大明朱元璋父子心心念唸的盛世。
聽到李進規劃的藍圖,朱標甚至感覺自己身子有些微微顫抖。
等了好一會,等到朱標冷靜下來後,卻是覺得有些不對勁,輕聲問道:
“咱們要去其他的國家進行掠奪,這...是不是不太好?”
這一刻,朱標想起在船上思考的那個問題。
道義與侵略之間,自己又該如何去選擇?
現在不正是詢問這個問題的最好時機?
而李進在聽到朱標的問話後,卻是哈哈大笑,說道:
“自古以來,我華夏以上朝自居,儒家文化更是講究禮義仁智信。”
“對待我們大明百姓,這些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在國與國的交往之中,這種想法又是何其愚蠢?”
“漢武曾經說過,異族乃是畜生蠻夷,畏威而不懷德。”
“既然其他族類都是異族,對於我大明來說這些異族小國,根本就是一些蠻夷罷了。”
“儒家的傳統思想教育世人,我們華夏乃是天朝上邦,對待周圍小國,應該友善,用仁義感化他們,此乃王道。”
“可在我看來,實在是可笑。”
“王道是對我們大明百姓的,而不是對待這些異族蠻夷的。”
“在我看來,對待這些異族就應該使用霸道。”
“恃強凌弱肯定是不對,但是那要看物件,如今我大明泱泱大國,強大無比。”
“自然要壓榨周圍小國的生存空間,讓他們對我們大明俯首稱臣,可是這些還不夠。”
“俯首稱臣不過是名義上的,我們大明不僅僅要表面上的利益,還要一些實際性的利益,來削弱敵國,同時增強我們大明自身的實力。”
“我們要掠奪這些國家一切有價值的物資,這種免費的物資,很有可能就是我們大明百姓最需要的物資。”
“作為大明的統治者,不應該去考慮異國的百姓過得如何,而是應該想盡辦法改善大明百姓的生活。”
“侵略他國要揹負罵名,就如現在的倭島一樣,但是卻能給大明造福。”
“那我李進情願揹負一世之罵名,也要讓大明子孫萬代享福。”
李進臉上大義凜然,只看得朱標有些熱淚盈眶。
這才是大明的忠臣,直臣,能臣,大明的中流砥柱。
如果朝中都是像李進這樣的大臣,何愁大明不能崛起?
徐達和湯和看向李進的目光,也是略顯複雜。
他們都是跟著朱元璋的老兄弟,對於朱元璋的性格,二人自然是瞭解的最為清楚。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兩人也是儘量深居簡出。
對於他們來說,如今已經是富貴一世,只需要老老實實的度過剩下這半輩子,就足夠了。
至於大明百姓,自然有大明皇帝朱元璋來操心。
可是現在李進的話語,不禁讓他們想起他們年輕時候的理想,心中難免有些悸動。
可是讓他們如李進這般決絕,他們自然是做不到的,正因為做不到,看到這樣的人,才會讓他們情不自禁肅然起敬。
“好!!李大人大義!!!”
朱標直接拍案而起,心中對於那個問題再無疑問。
李進不過是一個七品縣令,就能有如此大義,他作為大明太子,自然不能落於李進之後。
“咳咳。”
看到朱標和李進這兩個年輕人,都有些熱血上頭,徐達不禁輕聲咳嗽兩聲,說道:
“李大人,你還是先帶特使前往石見銀山去看看。”
“等到探明儲量,再商討接下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