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在下,卓群,一屆商人
章節報錯
朱元璋不想報復嗎,他想。他現在身邊要是有大軍在的話,他絕對二話不說拉著太子就跑,然後有大軍磨死卓群。
不要說什麼卓群武力不下於張定邊,就算是卓群武力不下於項羽,他都敢用大軍圍殺。
個人武力再強還能強的過神機營的火器麼,身手敏捷力量強大,三輪輪射過後鐵人都給你打成鐵泥。
但是現在不是沒有大軍在身邊麼,而且這裡也不是自己的皇宮,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朱元璋從小就懂的這個道理,不就是裝傻小子充二愣子嗎,這點朱元璋熟得很。
拍了拍肚子,就要去吃飯,真是餓麼?
扯淡,朱元璋是想看看對方是準備怎麼對待自己的,待遇是好是壞這是很重要的,順便在觀察一下這邊到底是哪裡,探明虛實為下一步做打算。
穿好衣服朱元璋就跟在了卓群他們的身後,嘻嘻哈哈的樂著,一路上是左瞧瞧右瞅瞅的,越看心裡越是沒底,一路上走來,甬道的牆壁就是鐵鑄的,路上的那些兵士也都是悍勇之士,手裡拿著武器雖然不認識,但也都能看出來就是火器,一長一短倆把,每人都是,而且製作精良,樣式都是統一的。
他也裝傻充愣的上去仔細的看了看那些武器,還上手摸了摸,雖然給太子拉回來了,但是他敢肯定那就是火器而且都是一模一樣火器,重量也都不差分毫。
看到這些他的心裡就涼了不少,這些人,人人都有火器,可是比大明的軍隊強多了,他朱元璋能打敗元朝靠的就是火器,是霹靂炮(步兵火銃),大連珠炮(多管火銃),手把口(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野戰重炮),這些火器和車陣打下來的天下,他為什麼敢去殺那些大將,就是因為他看明白了以後的戰爭靠的是這些火器,靠的是誰的炮(銃)多,誰的炮口大,誰的錢多,而不是誰的名將多。
名將再多,士兵再勇,在錢糧槍炮面前,那也只是炮灰而已。
名將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這不是他說的,而是焦玉說的,徐達也是認可的。
焦玉這個人名不張姓不顯的,但是他做了一件大事,為朱元璋獻上了火器和火器的製造方法,讓朱元璋成了元末唯一一支擁有制式火器的部隊,在和陳友諒作戰的時候洪都城被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圍攻八十五天,都沒有打下來,朱文正靠的就是火器。
隨後的鄱陽湖大戰朱元璋的軍隊更是發揮了火器的威力,使用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大小將軍筒、大小鐵炮、神機箭”等火器,開創了在水戰中以“艦炮”轟擊敵艦的先例。
朱元璋可以說是最懂火器的皇帝之一了,看到了面前的火器就開始了猜想。
他倒是能確定卓群是後世之人,這點倒是沒有什麼好懷疑的,那本明史裡面的事一直到現在看來都是真的,他想的是能不能從這邊撈到什麼好處。
自己的皇位應該是沒了,他最後在昏迷前可是喊出了吾兒當為堯舜的話,這就是傳位了,現在他就是太上皇了,不該管朝政上的事,但是自己之前可是受了重傷人都快死了,要點好處不應該麼?
朱元璋想的很開的,你既然救了咱,那就是沒有惡意了,既如此,你是不是該給咱,一點賠償呢,好讓咱能壓壓驚。
這傷可不能白受了。
卓群晃晃悠悠的帶著朱元璋來到了食堂就開始吃飯,雞鴨魚肉流水一般的往桌子上搬,各類蔬菜水果也是不要錢的似的往上擺,看的朱元璋都愣住了,他為人儉樸慣了,什麼時候看過一頓飯吃這麼多的菜,而且才這幾個人而已。
心裡都覺得是在浪費,不過也沒有說什麼,就甩開腮幫子就開始吃了。
這些菜每道都是色香味俱全的。
朱元璋吃的是滿嘴流油了。
都覺得這些人的廚藝比他的御廚都好了。
他就跑到了後廚去看看。
這一看可就傻了眼了。
後廚的廚子全是傻柱調教出來的,炒全是大鍋菜,用的手法卻都是小炒的手法,不是那大鍋鏟來翻炒,而是拿著直徑一米多的大鐵鍋在翻勺,就是把菜全都顛起來那樣的炒法。
這種炒法把朱元璋下的叫都軟了,不是他見識少,而是真的沒有見過這麼炒菜的。
那麼大的一口鍋怎麼也有百十斤吧,再加上裡面那滿滿的菜,怎麼也有幾百斤了,可那些廚子就這著輕飄飄的顛著,還不是一下倆下而是一直在顛,這逮是多大的力氣。
這一個個要是上了戰場,可都是力能扛鼎的人物,就在這裡炒菜,這代表的什麼朱元璋很清楚,他們這邊不缺這樣的人,或者說人人都有扛鼎的力氣。
這對朱元璋來說就是個威嚇,他沒有懷疑卓群是故意安排的這些人給他看的,因為他在邊上瞅了很久沒人都抄了好幾道菜,他才離開,他可以確定這些人就是廚子,而且還都是頂級的廚子。
等回到座位的時候,他就看見自己的兒子傻愣愣的在那坐著,呆若木雞的跟個傻子是的。
就一巴掌拍到了朱標的肩膀上,“標兒,你在看什麼呢?”
“呃,爹呀,這一桌子的飯菜,他們都吃完了。”
朱標被朱元璋一拍,打了個哆嗦,指著桌子說道。
這是朱元璋才發現之前還滿滿當當的一桌子飯菜都沒有了,連骨頭都沒剩下一根,而卓群正拿著一根骨頭在嘴裡嚼著呢,咔嚓咔嚓幾下就直接的吃下去了。
“倆位咱們談談吧!”
卓群把東西都嚥到肚子裡又喝了口茶,錘了錘胸口順了順食,笑著看著朱元璋父子說道,他的牙縫裡還帶著幾絲肉絲,帶血的那種。
嚇著朱元璋父子都嚥了口口水,心裡有點發虛,不知道卓群要和他們談什麼。
“再重新介紹一下自己,在下,卓群,諸夏第三進出口公司的老闆,一屆商人,做一點小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