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帶著人在異空間裡面以空間跳躍的方式在大明宮裡面漫步。

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宮,可以說是這麼多年來卓群見到的最大的皇宮了。

不過看來看去好像有些不對,卓群看著手上的投影,有些疑惑,為什麼這個宮殿的大小隻有2.9平方公里呢?

然後他就看見了朝區主殿的,名字,大興殿。

這讓卓群的嘴角一陣的抽搐,完了丟臉了,自己居然忘了,在這個時候唐朝的皇宮是大興宮,大明宮那是唐高宗時候的事了,大明宮原是一座避暑用的宮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痺病,害怕潮溼,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並大加擴建,使之成為日常裁政和起居的所在。

而大唐的認定的正式宮城就是大興宮,也就是後來的太極宮,這一下有些丟臉了,真是常識害人。

大家一提起大唐的皇宮,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大明宮,卻不知道,大唐的帝王們有著三座皇宮來的。

最早的正式宮殿太極宮,唐高宗李治主政時期的大明宮,以及唐玄宗主政時期的興慶宮,這三座宮殿可都是自成體系的。

而玄武門就是太極宮的北門了,卓群做了一下深呼吸,面無表情的帶著所有人向著甘露殿,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什麼話都沒說,他們也都看見了大興殿額的字樣了,而投影上面也顯示出了大興殿是大興宮的正殿,大興宮是長安三大宮殿群之一的字樣也都出現在了旁邊,大家看的極為清楚。

“卓總,你看起來對李世民有些不屑呢,這是為什麼呀,李世民不是千古明君典範麼?”

鄧振華看著臉色有些不對的卓群問了一個問題。

“千古明君典範?誰的明君?那只是虛假的明君而已,你要是看了大唐創業起居注,這本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直到佔領長安、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書,再去看新舊唐書,你就會發現裡面的東西出入極大,甚至大到完全相左的地步。”

卓群搖了搖頭,“開國君主李淵居然事事都是李世民推著前進,有腳趾頭想都不可能吧,但是《高祖實錄》上面,高祖事事都要詢問李世民,李世民不說話,李淵就什麼都不做,大軍都殺到面前沒有李世民都不動手,這種話你敢相信?”

卓群這個時候興致又高了一些。

“還有大唐的盛世實際上是不如隋煬帝時期的,即便是大唐的巔峰玄宗時期都不如隋煬帝時期。”

隨後卓群就說起了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的幕後真相。

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差距可以想見。

隋朝時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儲存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

不光是這個時候沒有用完,要知道到了1969年在洛陽,大家發現了隋代糧倉含嘉倉的遺址。這個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按照一個糧窖是有五十萬斤穀子來計算,50*259=12450,也就是一億多斤的糧食,而這種糧倉,隋朝還有八個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來潮,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全國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說:去年的人口增長,同往年一樣,還是15萬戶。

網路配圖

李治又問:那咱們國家,現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萬戶。

李治掐指一算:嗯,現在有380萬戶,貞觀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長15萬戶,23年的增長人口數目就是360萬戶……不對啊。難道貞觀之治剛剛開始的時候,人口總數不過是20萬戶?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點醒過神來了:大隋開皇年間,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當時的戶口總數,是870萬戶。

李治大驚:你是說隋唐改朝換代時,把全國人口幾乎殺光了嗎?

李治尋思了半天,又問道:那隋開皇時,生產的糧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當時的糧食,足夠870萬戶吃50年。

也就是說貞觀之治,就是帶著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夠50年吃的糧食,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司馬衷在朝也能成為千古明君典範了。

不要以為這是假的,要知道這段對話可是堂而皇之的記錄在《資治通鑑》的。所以李世民的明君是要打引號的。

在聽完這些事情以後,大家都有了疑問,李世民的明君到底怎麼來的,他們怎麼覺得貞觀之治誰上都行呢?

卓群聽了這話,點了點頭,貞觀之治還真是誰上都行。

而且上去以後還不會出現渭水之盟,要知道守在邊界的部隊大部分可都是太子的人,比如羅藝,不光是他,還有江夏郡王李道宗和李孝恭,還有薛萬徹這些人李世民是一個都不敢用的,而在他和李靖討論兵法時,曾說道:“當今將帥,惟李勣、道宗、薛萬徹。勣、道宗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萬徹若不大勝即須大敗。”

也就是說他也承認李道宗和薛萬徹是當世名將的,可惜這些人在玄武門之變後,都是被他放棄的人物,他實在是不敢用的,還不停的斬殺太子的遺留勢力,讓各地的統帥和他離心離德,然後渭水之盟就出現了。

可以這麼說李世民才是大唐悲劇的起點,他的奪位為後代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