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學術派系之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章節報錯
面對十年罕見的棘手問題,路易斯-約翰遜當然不能自己做決定。
他趕緊把事情上報了主編索洛恩。
索洛恩是《科學-物理》的主編,也是《科學》雜誌核心人物之一,他對於國際物理的風向的把握還是很精準的。
‘風向’說的並不是學術方向,或是研究方向,某種程式上可以理解為‘政-治方向’。
科學家有國別,學術也是有國別的。
國際各領域的科學技術,一向都是以歐美為主導的。
最近幾年時間,受到王浩個人成就的影響,數學領域和物理領域的主導權產生了變更。
物理領域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超導科技領域以及理論物理。
超導科技領域,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為超導相關的半拓撲理論基本趨於完善,自然也沒辦法改變什麼。
理論物理就不一樣了。
湮滅理論取代弦理論,成為了國際物理界最重大的物理理論。
湮滅理論是王浩個人創造出來的,他也塑造了湮滅理論的基礎,並提供了理論發展的平臺,讓更多的物理學家參與進來。
過去的兩年時間裡,湮滅理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出了很多領域內的研究,相關的研究論文就有幾千篇。
當一個物理理論迅速發展,並且快速擴大的時候,內部自然就會形成‘學派’。
國際上逐漸形成了湮滅理論的兩大學派。
一個就是以王浩為首的東方派,另一個則是相對有些鬆散的歐美派。
目前,兩大學派並沒有出現學術方向上的分歧,都是以王浩所塑造出的基礎做研究,但相互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比如,有些學術期刊一直在統計,東方派有多少篇湮滅理論相關的論文,總計影響因子有多麼大;歐美總計有多少篇論文,總計影響因子有多大。
現在依舊是東方派佔據絕對優勢,因為王浩的研究論文影響力非常大,他一個人甚至超越了整個歐美派。
但是,歐美派參與研究的學者,無論是數量還是水平都要強一些,他們也正在慢慢的趕上。
湮滅理論的研究,東方派和歐美派的競爭,就是國際物理界的‘政-治方向’。
索洛恩很清楚‘政-治方向’的重要性,歐美派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希望重新掌控物理理論研究方向的主導權。
在得知帕森斯和王浩同時投稿論文,並且研究內容產生直接衝突後,他馬上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首先,王浩的論文肯定是要發表的。
帕森斯的論文並不是直接被打回,而是進入正常的審稿流程,也就是讓同行進行評審。
如果論文沒有明顯的問題,就可以給予透過正常進行發表。
索洛恩做出決定後,還提點了一下路易斯-約翰遜,“當然不能駁回帕森斯的論文,來德利-帕森斯是最有影響力的湮滅理論學者之一。”
“這是暗物質的研究。”
“弦理論也有暗物質的解析,但沒有人能證明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你明白了嗎?”
路易斯-約翰遜思考著恍然大悟,“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我們都沒有辦法驗證。”
“所以正常進行評審,正常進行發表,對吧?”
索洛恩搖頭道,“你還是沒有把握關鍵因素,最重要的是,帕森斯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教授。”
“如果這篇論文出自東方學者,我們就可以直接駁回,因為它和王浩的研究是對立的。”
“但是,帕森斯不是東方學者,而且個人也很有影響力。”
“所以,增加一篇不能夠被證明的理論研究論文,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下約翰遜明白了。
……
帕森斯的論文水平還是很高的,其中的數學構架、邏輯框架都沒有任何問題,也和現有的物理不衝突,並且是急於湮滅理論做出的研究。
它的論文不只是透過了同行評審,而且得到的評價還非常高。
哈佛大學的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格雷格-豪爾森,評價說道,“這一篇研究,對暗物質進行了深入解析,解答了一些之前不能解釋的問題。”
“研究對於湮滅理論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格雷格-豪爾森個人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他是宇宙論的支持者,也做過弦理論的研究,後來則是專注於量子場論方向,並站在了弦理論的對立面。
現在他轉而研究起了湮滅理論。
換句話說,格雷格-豪爾森從事過很多方向,他不具備學術的忠誠性,也只是把物理理論的研究當成工作而已,但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宇宙論、弦理論、量子場論,還是湮滅理論,他都發表過頂級期刊的學術論文。
這才是最令人驚訝的事情,也足以證明格雷格-豪爾森的優秀。
很快。
《科學-物理》期刊刊登了新一期內容。
一些學者瀏覽新一期目錄的時候就注意到兩篇內容直接衝突的論文。
他們頓時驚住了。
國際輿論很快就出現了針對性的熱議,“《科學-物理》期刊,竟然刊登了兩篇直接衝突的論文,其中一個是正確的,另一個肯定是錯誤的。”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不就等於是說,肯定會有一篇錯誤的研究論文嗎?”
“一個作者是帕森斯,另一個作者是王浩?湮滅理論的三號人物和一號人物的直接交鋒……”
“這絕對是今年國際物理界最重大的新聞。”
《科學》雜誌當然不會任由輿論發酵,他們的發言人對此進行了解釋,“兩篇論文都透過了評審,我們無法找出其中的問題。”
“另外,理論物理的研究沒有絕對正確。”
“我們再仔細討論以後才決定把兩篇論文都發布出來。”
‘理論物理沒有絕對正確’,一句話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每年的頂級期刊可能很多理論物理的研究,像是弦理論相關的研究,有不少都出現在頂級物理期刊,誰也不能保證其中的正確性。
現在刊登內容直接衝突的論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反正都是理論物理。
另外,論文的作者也是輿論焦點,一個是湮滅理論的三號人物來德利-帕森斯,另一個則是湮滅理論創始人王浩。
誰的研究是正確的?
國際物理學界發生了巨大的爭議。
如果換都是其他研究,絕大部分學者一定會支援王浩,因為王浩個人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帕森斯根本就不具可比性。
這就像是一個大學生和一個小學生做同一個數學題,即便不去看答桉,很多人也傾向於相信大學生是正確的。
但是王浩的研究結論確實很難被接受,因為他認為暗物質並不在湮滅理論的體系中。
牛津大學物理教授布魯克斯-帕克就分析說,“暗物質並不在湮滅理論的體系中,有兩種情況。”
“一種就是暗物質不存在。”
“另一種就是暗物質是高維的產物,不會受到湮滅力的影響。”
“後面一種情況,符合弦理論的分析結論,但我相信王浩本人更傾向於暗物質不存在。”
這是顯而易見的。
湮滅理論和絃理論在基礎上存在衝突,王浩又怎麼可能去相信弦理論對於暗物質的解析?
尤其……
弦理論對暗物質的解析內容,聽起來實在太過於玄幻,所謂‘膜宇宙’的概念,放在理論物理界都很難獲得太多認可。
很多學者的普遍看法是,弦理論的解析就只是一種‘勉強能說通’的解釋,當有更好的解釋,以後他們更願意相信新的解釋。
所以有不少人都更願意相信帕森斯的研究。
帕森斯以湮滅理論為基礎,對於暗物質進行解析,甚至還關聯了希格斯場論,解答了一些之前無法解答的問題,相對更容易得到認可。
當然,也有不少學者更願意相信王浩。
王浩的研究結論,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暗物質是不存在的,而暗物質不存在,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暗物質相關的任何發現。
當然,由此也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如何解釋天文學上,星系質量存在的巨大差異?
……
作為理論研究的當事人,來德利-帕森斯知道自己的研究和王浩產生了衝突,心裡頓時非常的慌亂。
他可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樣非常確信自己的研究。
甚至說……
帕森斯非常確信自己的研究是錯誤的,這種確信的可能性超過99%。
因為他的研究是編出來的……
雖然他編的非常的嚴謹,不和現有的物理產生衝突,並且還使用了湮滅理論的構架,但編出來的就是編出來的,又怎麼可能是爭取的呢?
直到發現很多人支援自己的研究內容,帕森斯才輕呼了一口氣,稍微找到了那麼點自信。
“對啊!”
“這是理論的研究,誰又能說錯誤的呢?”
“只要不被短時間發現錯誤就可以了,王浩,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他竟然說暗物質不存在?”
帕森斯想著就更有信心了。
暗物質不存在?
這個結論當然會有很多人反對,因為有一些團隊一直都在為尋找暗物質而努力。
還有一些物理學家,則專門去研究暗物質的問題。
現在告訴他們暗物質不存在?他們當然不願意相信了。
這些人肯定會更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會以此更加努力的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至於找得到找不到……
那就和自己無關了!
帕森斯思考著也輕鬆下來,但心裡還是有些緊張的,他感覺就像是欺騙了全世界,但只要沒有人能夠揭穿,他就是完成了一項頂級的理論物理研究。
另一邊。
王浩也沒有想到,發表個研究成果,竟然會和其他人產生直接衝突?
來德利-帕森斯?
好像是個很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吧?還以湮滅理論為基礎,解析過大爆炸問題……
“但是,他這次的研究是錯誤的。”
王浩非常肯定。
他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把握正確的方向,所做的每一項研究都可以肯定是正確的。
既然帕森斯和自己的研究有衝突,那麼對方的研究一定是錯誤的。
王浩倒是沒有在意國際輿論,他一直和海倫以及陳蒙檬,一起做後續的研究,並且已經確定了主方向,甚至已經有了結論。
“如果暗物質不存在,為什麼星系質量會存在巨大差異?”
“因為,高強度湮滅力的影響。”
“我認為,星系中會存在高強度的湮滅力,高強度的湮滅力,會弱化物質的外在性態表現。”
“這就是你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
比如,一個星系質量是x,但是受到高強度湮滅力的影響,星系只表現出了x/10的物理性態,天文觀測光譜分析的手段,只能測定出x/10的質量,偏差就達到了90%,就直接少了90%的質量,被認為是存在不能被發現的暗物質。
王浩做了個大方向的總結,但他沒有繼續參與研究的想法,最多就是指導一下海倫和陳蒙檬。
因為已經找到了明確方向,甚至已經確定了結論,後續都是做純理論研究,以湮滅理論為基礎,架構高強度湮滅力對於粒子形態的影響,並以數學的手段來做出說明。
這個研究確實是非常高階的,但對於他個人來講,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所以他決定把研究交給海倫和陳蒙檬,讓她們一起抓住方向、研究出成果,碰到邁不過去的大問題,再針對性的指導一下。
這才是博士生導師的工作。
至於輿論上對於的爭議,王浩根本就沒有心上,帕森斯這種級別都根本不能稱之為對手,根本不用他親自下場去做什麼。
海倫和陳蒙檬,都絕對不比帕森斯差。
王浩非常期待的說道,“這個研究,也足夠作為博士論文的主內容了。”
海倫和陳蒙檬很認真的點頭,滿是堅定的繼續研究。
王浩則是開始思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如何製造出高強度的湮滅力呢?
他一直都堅信,高強度的湮滅力會是科技發展過程中,最重大、最為標誌性的研究,其作用不亞於湮滅理論於理論物理,半拓撲理論於超導機制。
那麼如何去製造出高強度的湮滅力呢?
王浩能想到的突破口,幾乎就只有反重力研究。
反重力研究能夠製造出弱化湮滅力的區域,那麼反過來也可能製造出高強度湮滅力的區域?
雖然聽起來似乎是有一定道理,但從技術的理論基礎角度上去思考,卻不存在任何相關性。
反重力技術,也就是製造弱化湮滅力區域的技術,底層的技術原理是非常複雜的,其中牽扯到了導體的微觀結構半拓撲,以及凝態物理電子波傳導所引起的場力效應。
前者才是關鍵。
最底層的邏輯基礎依舊是半拓撲微觀形態和湮滅力的作用,可以簡單理解為‘作用和反作用’。
湮滅力作用於半拓撲微觀形態,微觀形態會產生一定的反作用,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弱化湮滅力的區域。
因為反重力起效果是‘反作用’,‘反作用’的強度肯定不會超過‘作用’的強度。
比如,作用強度是1,反作用強度只能小1,再高也只是無限接近於1,再低也只低不過0,也就不可能提高作用強度(湮滅力強度)。
現在研究的是增強湮滅力強度,效果是截然相反的,類似‘作用反作用’的理論機制,自然是沒有任何意義。
王浩花費了很多時間思考,發現自己去想,確實很難找到靈感,他乾脆就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把問題拋給了何毅、向乾生等人。
“大家一起想一想……”
“現在的研究是,如何製造增強湮滅力的區域,或者,想出一種增強湮滅力的方法,結合反重力實驗,你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記下來,說一說。”
何毅和向乾生聽的直翻白眼,他們是做反重力研究,尋找弱化湮滅力的技術。
增強湮滅力?
那就不是反重力實驗,而是增重實驗了!
當然,他們也知道增強湮滅力的研究,不管是從理論角度,還是應用科技角度,都肯定是意義重大的,他們還是幫著苦思冥想。
那當然沒有任何結果。
王浩就乾脆讓他們慢慢想,再回到梅森數實驗室後,他忽然看到正認真對著電腦螢幕,不斷操作滑鼠和鍵盤的丁志強。
此時丁志強明顯是非常的認真,同時,他的臉上也能看出放鬆和快樂?
“做研究還能這麼放鬆,真是天生做科研的料!”
王浩對丁志強,持有百分百肯定的態度,他在門口等了好半天,直到發現丁志強的眼神不再看向螢幕,才喊了一聲,“小丁!”
丁志強渾身一哆嗦,抬起頭看到王浩,勐地一下站了起來。
在站起來之後,他還很隱秘的踩了下電源開關,心裡馬上一陣懊惱,“早上記錄的檔案,好像沒儲存,也不知道雲儲存裡還能不能找到……”
他帶著鬱悶走到了門口,喊了一聲,“王老師!”
王浩看到丁志強有些沒精神,關心的說了一聲,“研究很重要,但也別太累了。”
“嗯。”
丁志強趕忙答應了一聲。
“你跟我來一趟。”王浩叫上丁志強去了自己的辦公室,隨後很直接的進入了主題。
反重力實驗!
尋找增強湮滅力的方法啊!
他把思考的內容,詳細的說了一下,就目光灼灼的看著丁志強,希望自己最優秀的學生,能幫忙找一點靈感。
丁志強都聽愣了。
雖然幾年來一直都跟著王浩,但他參與的研究,是半拓撲理論相關的計算,根本沒參與過反重力實驗,也沒有研究過湮滅理論。
另外,他的研究主方向是代數幾何和偏微分方程。
現在讓他去想怎麼去增強湮滅力?
這不是扯嗎?
丁志強的臉色動也不動,似乎是真的在思考,可心裡都已經開罵了。
他一個純數學方向的博士,如何去思考怎麼去完成一個‘暫時只存在於假設中’的物理現象?
這個物理現象的假設,甚至連理論支援都沒有。
丁志強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裡的鬱悶。
想想剛才打了一半兒的遊戲,還被嚇得直接主動斷電,過來就被問如此怪異的問題……
他滿臉哀傷的說道,“王老師,我是真想不出來啊!我主研偏微分方程和代數幾何,根本不懂物理……”
“我知道。”
王浩聽罷點點頭,理解的說道,“這個問題,確實難為你了!”
丁志強頓時大為感動,覺得王浩老師終於能理解自己了。
“這樣吧。”
王浩想了想,說道,“你回去再仔細想想,現在沒什麼思路,也許明天就有了,多發揮你那超越常人的想象力。”
“你把所有的想法記錄下來,寫一篇三千字的想法報告,下星期一交到我這裡。”
“——??”
丁志強呆愣愣的站著,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滿是無助答應一聲,“好,我知道了。”
隨後,他邁著蹣跚的步伐,轉身離開了。
當走出辦公室的門,丁志強再忍不住,用力撫了一把眼角,隨後全都擦在了頭上。
回想著過去幾年的遭遇,再想想今天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下載了個遊戲放鬆玩一下,就被叫過去交代了個‘三千字想法作業’。
此時此刻,丁志強感覺自己的人生觀得到昇華,也終於理解了那句話--
男兒有淚不輕彈,
只是未到傷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