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一夜驟雨
章節報錯
——職業面板
姓名:風允
天賦:種道-《周易-四卦》
異人階位:後天二流
主職業:文-司徒/使節
地位:正大夫
副職業:夫子
職業屬性:
文氣:72
名望:45
辯論:60
政治:50
職業異術:篆文21、禮劍11、共戚策21、大禹賦25、陰陽爻15、未濟卦14、既濟卦9
副職異術:呵斥11
……
出使以來,多番遭遇,先是在肅伯之前領悟既濟卦,又以《周禮》增強禮劍,再是與公子烈談論,《共戚策》以作完善。
後又在大禹與越國的記載中琢磨未濟卦,領悟未濟白狐之象。
然後在大殿之上作《大禹賦》,破開三流,踏入文人二流境界。
如今,他的實力已經非同凡響。
而對於異術後面的數字,他也有了更深的瞭解。
“以大禹賦來說,二十五等,就為二十五文氣,加之我所具備的文氣,就可達九十七之術,可只差幾步就能堪比先天之力。”
當然,此先天比不上真的先天質量,但先天之下,絕對是頂尖之力。
……
“轟隆!”夜間,雷聲陣陣,大雨傾倒。
還未睡下的風允點著油燈,跪坐在矮桌之前,細細觀看大禹事蹟,都不禁被雷聲驚到。
起身後望向窗外。
白光在暴雨中閃動,一大片蛛絲般的電弧遊走閃爍。
風允微迷眼角,用袖子擋住這刺目的白光。
“越國之民,難矣。”
此事雖說無風允催動,亦然會發生,但風允還是唏噓,氣運之事,切勿輕動。
越國就是以氣運造鼎,欲成氣運臺進行占卜,這才埋下了禍患。
若不然,風允這文人二流的力量,怎能撼動大國。
如此,風允又拿出《大禹賦》,其上不禁傳出一股悲慼之感。
這是《大禹賦》與越國氣運產生了關聯,略有所感。
“夏之大地,河圖為堤……”風允施展文氣,動用這《大禹賦》。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會稽城上,道道《大禹賦》的聲音傳蕩。
每家每戶,今日地龍,今夜大雨,如何能眠下,此時聽聞雷雨之神都心中惶恐,惴惴不安,不斷跪地祈禱先祖庇佑。
而隨著風允的《大禹賦》之聲傳響,越民皆不自覺地伴隨高聲吟頌之。
道道文氣在每個人的吟誦中產生……
那滔天的大雨落地,像是有了指引,順著文氣流入舜江當中。
如此一夜,等初陽再起時,大雨才停下。
風允也停下吟頌之聲。
“一夜驟雨。”風允聲音略有沙啞,起身去喝了杯水,揉了揉眉心。
“咚咚咚!”門被敲響。
“進。”
是一越國下士,其身後還跟著甲兵。
“何事?”風允詢問。
那下士對風允的態度十分恭敬,俯首道:“大卜召您入宮。”
其身後的越國甲兵也都低著頭,神色毫無昨日所見的囂張氣焰。
“我整理一番,就與你們入越宮。”
一番收拾,風允這才走出。
就見公子烈端著一方木盤,其上有陶碗。
見風允出來,他上前道:“夫子,學生請安,昨夜聞夫子頌《大禹賦》,今早送些潤喉梨水。”
風允頷首,但沒有接過。
“我需入越宮一趟,就不喝了。”
伴隨下士踏上馬車,其身後的公子烈神色擔憂。
而馬車之上,風允獨自居坐,那下士卻是在為風允御馬,甲兵則在周遊護行。
“噠噠噠!”地上水漬在馬蹄下飛濺,風允拉開車簾,只聽到不少人誦《大禹賦》的聲音。
“君…君的《大禹賦》救了會稽。”風允蹙眉間,就聽到在車窗外護送的甲兵開口道。
其面色漲紅,越人披髮文身,略帶粗獷的面目下,竟然扭捏起來。
“會稽有舜江,怎會被大雨傾覆呢。”風允微微搖頭。
《大禹賦》不過是些許引導了積水,讓水流更順暢地灌入舜江中罷了。
“不,不一樣的,這次是先祖震怒,君王……”甲兵立即止住,不敢多言越君事。
風允見這越國甲兵的樣子,輕笑一聲,也無惡意。
“君上之事,民皆可論。”
說罷,就將簾子拉上,也不讓這甲兵為難。
而另一邊,越伯宮內——
“該死,那些庶民,竟然議論寡人無德!”
大卜跪坐在右側軟席上,閉目道:“君上,如今應派遣士大夫前往各地,與各地鄉民一同搶救水患之事,以免民生哀怨。”
越君怒不可遏,但還是下令道:“讓大宰來!”
聞聲,大卜這才起身,微微一禮後道:“君上,餘已邀大庭司徒與典籍宮一見,談論祭祀之事……”
“嘭!”越君微怒,一錘案面。
“何須大庭之人參與我越國祭祀……”越君越說,越沒有氣勢,昨夜《大禹賦》的聲音可並非沒有闖入越宮,他越君都是聞著萬民同頌之聲,在榻上輾轉反側。
一大庭之人,竟然在越國如此囂張。
可是在越國這樣尊祖的地方,他越君卻不能對其下手。
“去吧去吧。”越君不耐地擺手,但想起風允的容貌和才學,越君的怒意略消,轉而又道:“大卜若是有能力,不若招攬他。”
大卜只是一禮,沒有回應。
……
等風允隨著下士來到越國典籍宮後,其殿內唯有一人,其貌三十左右,束冠留須,面有倦色,正是昨日在越伯宮大殿中唯一的一位文人一流。
同時也是一位禮上士。
微眯著打瞌睡的男人察覺風允,抬眸一瞧。
“大庭司徒?”這男子整了整身子,這才起身而迎道:“我說今日大卜揮退典籍宮之人,原是大庭司徒所至。”
“司徒請坐。”這男子規規矩矩行了一個周禮。
這倒是讓人意外。
風允順著對付的指引,坐到主位右側。
不過這人卻沒有上主位,而是去了左側。
他這才道:“司徒莫詫異,我乃荊楚國人,不過是流落至此,找一番事業罷了。”
荊楚人,來越國出仕?
如今荊楚,也稱作荊蠻,是風允建議褒君歸國所經的國家。
“荊楚之地廣,如今正是發展之機,上士為何來越國?”風允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