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令,陝西大旱,秦王封地暫時被朝廷徵用.....。”黃錦進入陝西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西安府宣讀了崇禎皇帝的聖旨。

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收回來大量被侵佔的軍田。

同時免除了3餉大大的降低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壓力。

但是大明現在土地兼併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偷稅漏稅的情況依舊很嚴峻。

好在這段時間之內抄的那些鹽商,晉商,和貪官們的家底頗豐。再加上自己大哥給自己留下了不少的家底。一時之間,朝廷還不缺錢,還能維持住大明的穩定。

但是朱由檢心裡很清楚,這種情況維持不了多久。

雖然朱由檢早已經把歷史知識還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是知道崇禎年間大明的天災人禍不斷,大明亡最終亡於農民起義。

也可以說是亡於沒錢,沒糧。

儘管朱由檢,現在比不缺錢,還有“煤山”這個外掛。但是朱由檢不敢賭。

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和大明的萬萬之眾的性命來賭。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佔領更多的土地。

但是目前大明周邊強敵未清,水軍也早已不復當年的榮耀。

想要開疆擴土,談何容易?

但是時間確不會等人,災情也不會因為朱由檢是大明皇帝而早點結束。

糧食也不會因為朱由檢的身份而縮短生長週期。

想要應對接下里不斷的災情,除了興修水利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大規模的往國外進行移民了。

這也是朱由檢,命令朱由檢允許建奴進攻朝鮮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為朱由檢心裡很清楚,建奴大兵壓境,朝鮮必降。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是朝鮮背棄了大明的上朝,

朱由檢就有了出兵攻打朝鮮的理由。

藉口,看似不怎麼重要,可是實際上比什麼都重要。

有了這個藉口,朱由檢就可以光大明順的把朝鮮這個“不徵之國”納入大明的懷抱。

遼東外加朝鮮半島,安置個200萬人根本不成問題。

雖然不見得能徹底緩解大明的危機,但是確能極大的緩解大明的壓力,為大明的水軍發展提送足夠的時間。

等到大明的水軍足夠強大了,就是大明展露獠牙。不,是大明拯救那些被紅夷欺壓的土著的時候了。

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必須保證國家的穩定。

在天災不斷的情況下。

以工代賑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不過想要實現以工代賑的前提是朝廷有足夠糧食和銀子。

至少在百姓眼裡糧食是足夠的。

朝廷是不缺少糧食,但是陝西缺啊。

即便是朱由檢提前做了準備,但是依舊不能改變陝西缺糧的事實啊。

在坑爹的運輸情況下,即便全力運糧,也根本無法滿足陝西的消耗。

而且陝西大旱,黃河的水位大幅度的降低,進一步的加劇了糧食的運輸壓力。

所以讓陝西人們走出了,已經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了。

但是漢人戀家,只要能活就不願意遠行。

想要讓陝西的漢人出來,尤其是尚未陷入絕境的陝西百姓來說,非常的難。

而朝廷現在又不適合做武力驅逐百姓。

剩下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利誘之。

朱由檢所謂的利就是土地。

自古以來,漢人對土地有種特殊的感情。

朱由檢讓黃錦第一時間,從秦王手中徵用土地,就是打算以秦王的土地做為保證金,吸引陝西的漢民加入以工代賑的隊伍中。

於是乎,就有了黃錦徵用秦王耕地一事。

秦王朱誼漶本來想拒絕的,但是看著黃錦手中的尚方寶劍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同意。

畢竟朝廷只是徵用土地,稅收什麼的還是落入秦王手中,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損失,還能賣皇帝一個面子豈不美哉。

得到秦王的許諾之後,黃錦就開始計劃。

“陛下有令,有償徵召5萬名勞工,修整官道。為期一年,工作管飽,每天還有5斤糧食,只要乾的好,一年之後,可在獲得5畝良田。”

“陛下有令,有償徵召5萬名勞工,修整官道。為期一年,工作管飽,每天還有5斤糧食,只要乾的好,一年之後......。”

在錦衣衛的吼叫聲中,朝廷的旨意不斷的傳遍各個鄉村。

“官爺,快下來喝完涼茶。”

“官爺朝廷有償徵召勞工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了,告示都貼到縣城門口了怎麼可能是假的。對了騎馬跑了一路了,去給我馬也送點水。”

“好嘞。”

“吃飯管飽,是真的嗎?”

“每天還有5斤糧食,是真的嗎?”

“幹滿一年能獲得5畝良田?”

不一會的工夫,傳令的錦衣衛就被百姓團團的圍了起來。

“都是真的...。”

“好了好了,要報名的趕緊去縣城報名,我還要去隔壁村傳遞訊息呢。”

.....

自從南方因為朝廷的政令傳遞不到,差點引起民變之後,錦衣衛就多了一項職責,那就是傳旨下鄉。

雖然想比之前要苦了許多,但是在銀子的魅力下,底層的錦衣衛並沒有多大的怨言。

反而希望,自己能多跑幾次。

.....

“官爺,我報名,我報名。”

“這是你的安家費和報名條,明天辰時再這裡集合吃完飯之後,統一出發,記住要是有官員拖欠你們的糧餉銀,直接彙報錦衣衛,有陛下給你們撐腰。”

一時之間,陝西各個縣城都排滿了報名的隊伍。

1萬,2萬,3萬,僅僅5天的時間,西安府就招收了3萬人。再加上延安。慶陽,等地招收的勞工,人數早已超過十萬。

這個時候黃錦依舊沒有下令停止招募。

因為黃錦很清楚,一旦這些報名的百姓被拒絕了,等待他們的只有2種結果,一是流落他鄉,2是活活的餓死。

無論是哪種結果,都是黃錦不願意看到的。

至於人員超編,黃錦根本不擔心,按照陛下的計劃,又不僅僅只在陝西進行所謂的重修官道計劃,大明這麼大,需要修繕的官道多了去了。

報名的人多了,正好送出陝西,去修繕其他地方的官道。還能減輕朝廷運輸糧食的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