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2年1月初一。

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的,京津鐵路總算竣工了!

之所以耗時這麼久,最主要的原因是,鐵軌是按照2條的計劃施工的。

畢竟朱由檢心裡清楚,只修建一條,那還肯定不夠的,

如果不是因為材料限制,第二條早都上工了。

得到訊息的朱由檢第一時間就想去看一下,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

根據情報顯示,最近京城周邊來了不少外地人。

如果只是普通的外地人還好,萬一出現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就麻煩了。

畢竟自己對鐵路一事無比的重視,只要稍微用點心就能查出來。

肯定有人會做準備,即便是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對方也會不會放過的這次機會的。

既然可能有危險,朱由檢自然以穩為主。

而且鐵軌,朱由檢前世見得多了,到時候只需要讓人替自己去看一下不就行了。

至於人選,朱由檢早有選擇,那就是對自己忠心耿耿的王承恩。

歷史上,王承恩是因為和崇禎一起殉國,才流傳下來的。

但是現在,朱由檢雖然得罪了無數的權貴,但是大明確在往好的方向轉變。

雖然仍然有災荒,但是朝廷確在努力的賑災。

百姓雖然過得依舊很苦,但是想比之前已經有所改變了。

大明的軍隊,更是鳥槍換大炮,不禁裝備更新了一便,餉銀也都發放到位了。

農民起義早已銷聲匿跡。

煤山殉國的事情,估計不會在發生了。

同樣的,王承恩也不再會因為和自己一起殉國而青史留名了。

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的話,未來歷史上,最多隻會給王承恩留2筆。這還是看在朱由檢的面子上才有的。

鐵路剪綵,尤其是大明的第一條鐵路,應該可以給王承恩留下一點事蹟吧。

....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等到一陣鞭炮響完之後。

身穿紅袍的王承恩邊激動接過剪刀,把眼前的一道紅繩剪斷了。

隨後便走到後面的一輛特製的馬車上。

一同前行的還有劉鴻訓等人。

隨著鞭聲響起,這架特製的馬車邊吱呀吱呀的走動了起來。

緊隨其後的是10輛特製的貨車。上面早已堆滿了糧食。

這些特製的馬車,是工部的能工巧匠按照要求特製的。

除了車廂之外,馬車的主體由鋼鐵製作。在加上特製的馬車,長度達到了3丈(10m)。

極大的增大了車的稱重量,使得這種特製的馬車,載重量達到了十餘噸。

想比較普通馬車的兩三千斤,特製的馬車的承重量是對方的十倍左右。

最主要的是,鐵軌行車大大的降低了摩擦力,除了啟動的時候需要使用人力,畜力幫忙加速之外,正常情況下只需要2只駑馬就可以拉的動。大大的降低了運輸的成本。

雖然現在沒有蒸汽機,整不出真正的火車來。

使得馬車不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行駛。

但是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

大明是缺戰馬,但是用作運輸的駑馬大明還是不缺的。

按照對應的距離,設定驛站,餵養駑馬用作輪換,就可以保證運輸的持續性。

經過測試,駑馬拉車在鐵路的速度最快能達到20公里每小時,即便打個折扣,按照15公里每小時算,晝夜行駛的話,一天也能行駛式360公里。

就算晚上的速度在慢點,一天行駛300公里還是不成問題的。

對後世來說,這樣的速度只能算龜速。但是對現在的大明來說,絕對算的上神速的了。

要知道,以速度著稱的蒙古騎兵,撐死了一天也只能行進300裡。

還不到鐵軌運輸速度的一半。

再加上鐵軌運輸的舒適性遠超於馬車。

極大降低了,運輸過程中,對士兵體力的消耗。

由此可見,即便沒有蒸汽機,鐵軌運輸在軍事方面的意義也極其重大。

.....。

“這車真不錯,比尋常的馬車強多了。”走了一會之後,王承恩笑著說道。

“是不錯,要比尋常的馬車強多了,尋常坐馬車,哪次不顛的難受?”

劉鴻訓笑著回覆到。

事實上,當初修建鐵路的時候,劉鴻訓他們是反對最激烈的那批人。

即便是現在看來,劉鴻訓也覺得修建鐵路是賠本的買賣。對大明沒啥好處。

說白了,這就是格局的問題。

論眼界,劉鴻訓等人的眼界確實要比普通人要大一些。看的也更遠一些。

但是鐵路在他們眼中也算的上一種新的東西。

不知道他們的好處很正常。

畢竟,有著相同作用的秦朝馳道消失已經將近2000年了。

馳道的作用早已被世人忘記了。

相較於如此巨大的耗費。和那些不確定的好處,反對也就很正常了。

“舒服是舒服了,但是就是耗費有點大。”劉鴻訓道。

為了修建這條鐵路,大明前前後後調動了幾十萬的壯漢。

雖然很多人都是陝西的難民,沒發錢,給的全是糧食。

但是架不住人多啊,算下來,前前後後為了修建這條鐵路,朝廷耗費了200多萬石的糧食,按照每石糧食1兩銀子計算,那可是足足200多萬兩銀子啊。

這還沒算,鐵軌的錢。

京城到天津也才不過300裡,算下來1裡就要花費6666兩的銀子。

要是加上鐵軌的錢,每裡的7000多輛銀子。

這麼多錢,用來幹啥不好,非得修這這個鐵路呢?

真覺的路不好,讓百姓自備糧食,服徭役不就好了。既省錢,速度還快。

不就顛點嗎?大家早都習慣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四下無事,又不想和眼前的這個太監多聊天,劉鴻訓等人便自覺的從包裡取出了論語看了起來。

.....

“諸位大人,我們到了。到天津港了。”車外傳來聲音直接把王承恩等人吵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