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丞相陳沖在朝上致仕,很快在朝堂引起軒然大波。

雖說陳沖此前得過一場大病,但畢竟年方五十四,正是政治生涯的黃金年紀。而自炎興元年以來,陳沖主政中央二十餘載,一手主導新政改制,使國庫足用,州郡積穀,朝廷年年用兵而無運糧之勞。又用兵卓著,國家安匈奴、攘鮮卑、滅董卓、平隴右,克曹操、取巴蜀,皆陳沖之功。故而朝野上下,無論臣民,皆視陳沖為中興第一賢臣,可比古之周公、尹尹。

按照常理來說,如今先帝駕崩,新皇登基,正是他主持大局之際。不料卻急流勇退,這令諸多官員都不能理解。初時還有人揣測,以為這是丞相欲擒故縱,以致仕為由逼天子讓步放權。可天子雖多有挽留之舉,丞相卻無戀棧之象。三留三辭之後,陳沖終究是奉還了丞相印璽。

隨後的發展便更加出乎朝野預料,在陳沖丞相致仕後,太尉段煨也隨之請辭。他作為西府首任都督,在北府軍中也影響殊大。加上本人克己守法,外無結交,向來被視為武人楷模,是軍中僅次於關張的第三重臣。如今他隨陳沖上表致仕,自稱身體久恙,難以視事,在任上也不過尸位素餐,令國家破財而已,故而請求致仕辭官,就在雒陽休養。同時又向劉燮推舉楊阜、姜敘等涼人入朝。

在段煨後,又陸續有邊讓、宋忠等清貴大臣請辭,劉燮對這些老臣大加讚譽,以其高風亮節,雖同意他們致仕,同時又將他們挽留在雒陽,又從內府中撥出五千金進行賞賜。而後天子又當朝對鍾繇等人感慨說:“朝中老臣,皆當以丞相太尉為楷模啊。”朝中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新皇是打算藉此敲打老臣,以便收回權柄。

鍾繇狼狽不已,退朝之後,次日也向臺中上表致仕,荀攸緊隨其後。至此,原本劉備安排的五名託孤大臣,已有三位退出朝政,僅有大將軍關羽與少府劉豹仍握有實權。只是這兩人權勢多不在朝堂,到了這個地步,劉燮可以說已盡收實權,在臺閣內外,儼然是一言九鼎,無人抗衡了。

他首先要做的是調動人事。鍾繇、荀攸一退,尚書令、御史中丞等內朝要職也被空了出來。劉燮便精心敲定三人,以桓階為尚書令,魏諷為秘書監,龐統為中書監。桓階是荊州隨張羨北投的老臣,頗有才智,但無根基,在朝野有頗多美譽,以他為尚書令,正可體現天子無私,秉公執政。魏諷則是荊北名士,早入太子府內,劉燮喜他口才出眾,膽大機敏,在朝中辯論是非,常常無人是他對手,正可用於推行政令。

而龐統的入選則出乎常理。畢竟在庚寅之變時,龐統曾勸諫劉燮開城納降,兩人一度發生衝突,旁人都以為龐統會在新朝失勢。但劉燮考慮到他是陳沖學生,前段時間在寧州平亂也卓有成效,還是拔擢他為中書監。如此既可以向陳沖舊部示好,同時也是劉燮向陳沖的一種表態。既然龐統曾多次勸諫自己,如今招他入臺,也有廣開言路、納諫如流之意。

臺臣定下後,劉燮也就得以按原本計劃,推行自己的論功、罷兵兩策。他先是詔五府都督陸續入京,劉燮將此兩事向五大都督提起,徵得同意後,劉燮又趁勢提出移鎮一事,即讓五都督更換防區,名義上以馬超出鎮南府,魏延出鎮北府,張飛出鎮西府,關羽出鎮東府,袁譚則調回上林,以此來防止五府內部串聯,也方便推行政令。

而為了尊崇宿老勳臣,劉燮為其將號加字,袁譚為徵東大將軍,張飛為徵西大將軍,魏延為徵北大將軍,馬超為徵南大將軍,至於原本的大將軍關羽,則更號為元帥,位列丞相之下。

不過對劉燮來說,這不過是權益之策,他的最終打算還是收回五府兵權。所以在各都督抵達雒陽之後,就以交接雜務為理由讓他們逗留京師,自己則向各府派遣監軍,並打算由這些監軍來推行論功,以便從大都督手中分權。每府各有左右監軍兩人,都是劉燮的好友親信。

出於本土人避嫌的原則,派到北府軍中的是鍾繇長子鍾毓與盧植之子盧毓,派到東府軍的是王凌族弟王昶與隴西名士楊阜,派到西府軍的是荀攸長子荀緝與建寧降臣李恢,派到南府軍中的則是牽招長子牽嘉與張飛長子張包,而在上林軍中的,則是東朝降臣司馬懿與濟陰人周不疑。這些人擔任的官秩並不高,無非是千石而已,但是權職極重,可過問府軍內各項事務,對於這些青年人來說,可謂是一步登天。由於任命多是劉燮在百尺樓中頒佈,時人也將這十人稱之為“百尺十龍”。

地方安排上,劉燮又重新劃分州郡,安排了一批太守刺史。如幷州以黃河為界,在西河至銀川一帶拆出朔州,漢中至武都、陰平、巴西一帶拆出秦州,又將渤海、河間、平原、清河合為滄州,分別由虞翻之子虞徵、崔琰之弟崔林、鄭泰之子鄭袤擔任。至於其餘拆分出來的郡國守相,累有十數人,在此便不再贅述。

此後不久,隨著各府論功的結果陸續得出,劉燮也開始對軍中諸將開始封賞。除去已經加封的五府都督外,左將軍黃忠被升任為車騎將軍,撫軍將軍趙雲被提拔為前將軍,白毦將軍陳到轉入朝堂擔任大司農,其餘如朱皓、孟達等人,也都有加封。在此人事調動之際,劉燮也將一些中堅將領提拔至高位,如王凌、郭淮便被拔擢為府中護軍。

除去對活人的封賞外,劉燮又對開朝前戰死的功臣進行追封。如太史慈、徐庶、臧洪、張羨、田豫等人,皆被加封數百戶。且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將其中功勳卓著者配享太廟,以示國家不忘恩德。

恰逢新元尹始,永珍更新,劉燮改年號為隆安,以顯自己欲治天下之志。藉此時機,天子二妹東平公主也出嫁了,夫婿是恆國國主拓跋力微。這是劉備早已定好的親事,只等劉燮繼位後來辦。該年拓跋力微已四十歲,正值壯年,他得知此事後,當即在彈汗山下築城,取名為御夷城,以示為大漢守疆之意,又向朝廷獻馬五千匹作為彩禮,而後劉燮回贈絹帛五千匹作為回禮。

如此一番下來,天子已經完全樹立了自己的威信,而更令朝臣們側目的,還是隨之崛起的司馬懿、周不疑等一批年輕新貴。這些新貴或是自小與天子交好的玩伴,或是被先帝調入府內的俊彥,亦或是在太學中與天子修學的同門,如今一朝得勢,可謂是炙手可熱,烜赫一時。而這些年輕人也不免有些飄飄然了。

如出任南府監軍的牽嘉,臨行前宴請京中望族名士,一連狂歡三日,往往與親友痛飲達旦,飲到醉時,對來賀喜的一些前輩老人,也就免不了有一些失禮之處了。當時孟達念及牽招的同僚之情,特意前來與牽嘉招呼,結果見牽嘉已脫了綸巾,披散著頭髮,腰間卻仍掛著劍,如此不倫不類,令孟達大為厭惡。而到晚上,孟達要離席回府,牽嘉也就是勉強躬身行禮,毫無表示。孟達心中更是嫌惡,等回到府裡後,不禁對妻兒說:“放出來的狗見主子有力氣,叫起來也比旁的狗大。”

在劉備陳沖執政時,常常以身作則,用度簡樸,除去節日慶典外,往日多是自己騎馬出行。而如今國家漸安,新主當政,這些不合時宜的舊習也就隨之改變了。很多官員尤其是新貴,開始乘牛車在街道上往來,這些牛車多華美富麗,如周不疑甚至自車頂部從前到後由木杆支起巨大的篷幔,車廂和駕牛都在巨大的篷幔陰影之下,顯得聲勢極為驚人。旁人見了直說,這犢車彷彿白雲蓋頂,乘者必定富貴非凡。

司隸校尉諸葛亮極為反對眼下興起的這股奢侈之風,只是抓不住這些人貪汙的把柄,只能向劉燮數次進言,也在士林中廣加勸諫。劉燮對此不以為意,他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當然,新貴中也不是沒有人例外。上林府左監軍司馬懿就極贊成諸葛亮的言論,同時也身體力行,入軍中後,他與軍士共吃穿,同飲食,所得俸祿,也多接濟貧苦,並無半點特殊。而在處事上,他也為人謙和謹慎,並不與都督袁譚相牴牾。反而經常手持兵法,向軍中宿將進行討教,上林上下無不對他心悅誠服,將其視為棟樑之才。

不過話說回來,簡樸並非等同於有才,奢侈也並非等於無能,這是古來就已驗證的道理。管仲好財,無妨九合諸侯,陳平盜嫂,亦能匡扶社稷。劉燮提拔了這一大批新貴後,能否如他所言,令國家隆安,九州太平,才是目前陳沖所關注的。他畢竟不能長命百歲,只希望能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看見下一輩們走向正軌,這也算是他目前心中最掛念的事情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