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的戰事結束了,卻不意味著一歲戰事的結束。八月下旬,陳沖才收到吳人撤軍的訊息不久,幽州的蔣濟又傳來軍報,說遼人再次兵出遼澤,向盧龍塞挺近。話說起來,曹真這幾年年年入寇,其實朝野已有些見怪不怪了,而經過數年的整修,盧龍一帶的防禦可以說固若金湯,曹軍能攻破的機率可謂是逐年降低。但今年,陳沖還是給予了遼軍不小的重視,畢竟河北正是執行廢塢令的緊要關頭,切不能因為遼軍的因素半途而廢。

正如此前預料的一樣,廢塢令宣佈下去後,河北三州都還是以觀望居多,樂於合作的寥寥無幾。等到五月的時候,陳到在給陳沖的書信中寫道,根據郡縣官府半年搜查,大致判明需廢棄塢堡二百七十四座,但截止到傳信之日,即使他反覆宣揚朝廷會主動給予補償,可願意主動廢棄塢堡的僅有十六處。想要徹底推行新政,現在看來還遙遙無期。

陳沖閱過後,立馬回信陳到,授意道:既然觀望者眾,何妨用霹靂手段!具體而言,就是令陳到先微服察訪,查尋大族中與馬賊聯絡緊密者,一旦尋得確鑿證據,陳到可立刻率兵捉拿,若有抵抗,不妨攻滅之,正好起威懾群小之效。陳沖在信尾特別鼓勵道:“天下事有所為有所不為,英雄勇疾民,君子慎存身,如此方不朽也。”

同時他去信張飛,令他領五萬北府軍出壺關,自鄴城巡遊至信都,經涿郡居庸而反,路線經歷四州十一郡,以此來彰顯國家決心。

到六月,即使南面戰事如火如荼,陳沖仍然把重心放在河北。丞相府在當月頒佈《進賢令》曰:“先朝取士,徵辟四科:其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經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通曉法律,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才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擁足決斷,才任百里。今國家連難,府曹短能,正乃用人之際,故連開四科辟召,徵試以職,由河北案行使者陳到代行之。”這就是事前為招攬河北士人做的準備,只要有郡望服從廢塢令,陳到便會優先將其察舉到丞相府。

等到八月,也就是遼軍進攻的時候,陳到已查明十八家與馬賊勾結的鄉望,並將其逐一翦滅,為首者斬首,家屬從者發配益州。部分士族畏懼不敢抗衡,便主動執行廢塢令;但也有相當士族並不死心,他們口頭同意廢除塢堡,實則用各種辦法拖延,或稱病居府不出,或收買陳到左右求情,或聚眾至鬧事伸冤,當然,也少不了有人與遼人勾結。他們不僅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更有甚者,還有上百人結隊至雒陽來,在丞相府府前鳴鼓,聲稱案行使者陳到勾結不法,要求將他下獄治罪。

立國至今,還從未發生過這種地方士人上京訟冤的怪事,故而京師上下大為譁然。召開朝會時,諸如鄭益恩、孫乾、張逸等人,都以此事有損國體為由,奉勸陳沖廢止廢塢令。而私下裡,跟隨陳沖多年的學生中也有人在勸說,諸如虞翻就與陳沖討論,說國家眼下還有戰事,老師大可不必如此操切,不妨先暫停廢塢令,等幾年再實行不遲。

對於這些情形,陳沖心中早有了準備,也無法動搖他的決心。唯一出乎他意料的,便是在外巡遊的張飛也傳來書信。張飛在信中說,他途徑河北郡縣,見“衣冠掃地,華禮淪喪”,又有“高節委棄,朱門慘淡”,可謂是“耳不忍聞,目不忍視”,恐大失民心,致使“牽動根本,鼎沸宇內”,故而也建議陳沖放棄廢塢令。這令陳沖很是失望,他深知張飛喜歡結交士人,並不體恤民情,定然是被很多人走了門路,於是就回信說:“高祖生為亭長,以功德天命取天下,彼衣冠何在?於今自絕萬民而取華禮,恐為萬世後笑也!”

陳沖看似文弱,但內裡剛強,即使朝野上下皆非,他也並無更改。反而一面在朝堂上重申廢塢令之必要,一面將來訪者逐一收容,安置在京師郡邸,顯然是打算從長計議。此後兩月內,陳沖專門抽出時間,與來訪者逐一談話,收錄冤情,又專門派人到地方核實,蒐羅證據。最後兩相對照,能符合實情的竟不足十一。陳沖當即將不實者打入詔獄,而後將他們發配酒泉。朝野至此肅然,只口不言新政是非。

冬十月,丞相府將此次的案情詳細寫成露布,張貼於河北三州郡縣內。可惜河北的亂事卻未因此消弭,在打擊之下竟愈發猖獗。到十月底,渤海浮陽有高濟者,稱奸賊陳沖逼君害政,虐民無道,故而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高濟自稱輔漢將軍,擁眾萬餘人,在數日內便攻下浮陽、章武、海興三縣,嚇走海平中郎將皇甫酈,周圍塢堡見狀,也紛紛起兵響應,大有席捲滄州之勢。

值此敏感之際,督亢中郎將王基對陳沖去通道:“高濟諸賊舉軍起事,看似殘虐,實則中衰,非真敵手也。而朝廷既已張威形,不宜停軍高壘,有似畏懦,是負民望所託。而為政之辨,丞相清簡為民,海內聞之,事理昭然,其眾必自顧罪重,不敢成奸宄之源。而延宕日久,遼寇因之,則幽燕非國家之有,滄、冀危而不安,此計之大失也。軍宜速進渤海,逼賊於浮陽之北,使其不得妄動,以此先聲奪人,平賊必成!”

於是越過自己防區,主動進軍至浮陽。此時距離高濟起事不過十日,王基的信件都還沒有傳到雒陽,軍隊就已經出現在浮陽北面的白浪塢,這令高濟大驚失色,原本聚集的烏合之眾,一日內就散得七七八八,僅剩數千人而已。河北平原寬闊,高濟隊伍卻缺少馬匹,致使無路可去,只能困守自造的白鳥塢,結果為王基三日攻破。此後白鳥塢被王基焚燬,其部眾除主謀外,均為王基遣散。

王基按原路返回幽州時,正趕上河北大雪,雪花從空中簌簌而落,粘在地上,竟還能看見他們來時的馬蹄印,於是王基就被稱為“踏痕將軍”。隨後好一陣子,河北秩序井然,即使推行政令時仍有齟齬,但也不再見有馬賊往來。

而在這個時候,陳沖才剛剛收到了王基的請兵表而已。得到報捷,陳沖很是興奮,他拿著信件在房內踱來踱去,看到傅幹從太學回來,才由衷讚歎道:“彥才,你給朝廷推薦了一個宿衛之臣、秘閣之吏啊。”

高濟之亂被平定後,遼軍也再次退兵,最後一點推行廢塢令的阻礙,也就自此剷除了。到了年關,陳到再次向陳沖彙報河北廢塢的詳情,原定要廢棄的二百七十四座塢堡,此時已經廢去一百九十九座,樂觀估計,最遲到明年三月,國家就能將餘下塢堡盡數廢棄。而等到那時,朝廷也就能放手在河北落實度田、錄籍、審爵等政策了。

這一年下來,國家戰事不敗,推行的政策順利進行,一切都似乎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陳沖對此深感欣慰。他沒有責備於滄州失態的皇甫酈,對有功之臣都大加褒揚。如諸葛亮加節,進爵南鄉侯,增邑三百戶;案行使者陳到進爵武遂鄉侯,U看書wwwuukahunet增邑兩百戶;督亢中郎將王基拔擢為偏將軍,進爵關內侯,賜百金。

到延熙三年(公元223年)的元旦,太后劉笳突然遣宮女到丞相府中。宮人也沒有帶別的話,當面向陳沖轉交了太后的書信。劉笳好久沒有與陳沖聯絡,還令陳沖很是詫異,還以為是她終於想開了。閱覽之後,才發現還是公事公辦。原來劉笳說的是為天子劉易發矇一事。

天子今年已經七歲,正是識字學理的年紀,而如今在宮中陪伴天子的,都是陳沖挑選的一些武人,雖說不是沒有像姜維這樣文武兼備的英才,但到底惹劉笳厭惡。所以劉笳在信中說,希望陳沖在太學裡找一些聞名可信的文人博士,到宮中來為天子講學。

為天子講學啊!陳沖看著這封信,一下就想起了很多往事,仔細算來,他已經前後為兩位皇帝講學過了。天下人都稱陳沖為智者,好似他無所不能,但在為天子傳道這件事上,陳沖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無論是嚴厲還是寬容,他都嘗試過,最後卻都不盡人意,到現在第三次為天子講學,自己能夠獲得成功嗎?

陳沖想了想,總算是在這上面認輸了。自己已經六十出頭,精力大不如前,還要忙於公務,恐怕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去教導天子了。而且隨著年歲增長,陳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恐怕也活不到天子元服了。還是為他找一些年輕的老師吧!陳沖這麼想著,又把擔任博士祭酒的傅幹叫了過來,讓他找一些現在五經博士們的述作,陳沖打算以書閱人,看看有哪些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