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掌法。

這“鎖骨銷魂天佛卷”內的畫像看似邪異非常,但李暮蟬輔以“奼女迷魂大法”的諸多變化從旁印證,將這一百零八幅“天仙魔女”的畫像逐一拆解,又逐一拼合後,居然從中分別得了三門非同小可的武功。

分別是一套高絕無雙、曠古絕今的掌法“天佛降魔掌”,一套靈巧無比的身法,名為“無色無相身”,最後是一套變幻萬端的步法“千幻飄香步”。

更奇的是,這掌法竟能以劍代之,握劍便是一套震古爍今的劍法,天佛降魔劍。

李暮蟬心覺震撼,除了這三門堪稱武林絕響的絕學,書中暗藏的隱文更是堂皇大氣,乃武林正宗的內功心法,為佛家無上法門。

“隻眼郎君,果真驚才絕豔!”

這“隻眼郎君”本是數百年前的一位不世奇人,隻眼非是獨眼,而是取“獨具隻眼”之意。據說此人貌比子都,曾為江湖第一美男子,性情乖張,非黑非白,行事亦正亦邪,又因武功高絕,故而橫行天下,罕逢敵手。

但此時他尚未躋身絕頂,然武學天賦超絕,心性堅毅,已達不為外物所動的地步,且心氣極高,欲躋身絕頂,後閉關苦悟,枯坐數個寒暑春秋,終是悟透內家妙諦,妙參天理,得悟絕頂奇功。

此訣一出,群魔大動,江湖上的黑道好手,邪道中人,魔道高手,盡皆聞風而至,意欲阻其功成。

不想隻眼郎君竟孤身獨鬥群魔,殺的天昏地暗,血戰七天七夜,敗亡無數高手,眼看生死玄關將通,性命交修之際,不想魔道亦有奇人出手;一位習得《奼女迷魂大法》的魔女,此人貌若天仙,顛倒眾生,交手間終是破了隻眼郎君的心境,以致其功敗垂成,走火入魔。

生死存亡之際,幸得另幾位江湖奇人馳援而至,敗退群魔,又聯手阻其傷勢,這才僥倖不死。

而此劫之後,隻眼郎君身留隱疾,無緣奇訣最後一關,抱憾終生。

但這門“鎖骨銷魂天佛卷”卻在江湖上掀起數次潑天浩劫,比當年快活王所編造的“無敵寶鑑”帶來的禍患猶有過之,每每現世,必是腥風血雨,殺劫無數。

只是後來,光陰流轉,此訣幾經易手,終遺落不知,為武林絕響。

李暮蟬回神再看此訣,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上面栩栩如生的“天仙魔女”畫像,未嘗不是隻眼郎君留給後世傳人的考驗;若連這畫中死物都難以抗拒,遲早也要步其後塵,難逃走火入魔的下場;試問心性不堅,又如何能踏破最後一關,躋身絕頂。

這段時間李暮蟬也暗中蒐集了不少關於“隻眼郎君”的事蹟,對這門奇訣已瞭解甚深。原來傳聞中若想修煉此法,需得同那“奼女迷魂大法”的傳人合練,如此方能功成。

但李暮蟬卻覺此言有些不實。

蓋因隻眼郎君當年參悟此訣在前,而遭遇天仙魔女在後,又結破功之仇,豈會留下這等摒棄前嫌,共參大道的話。

除非是隻眼郎君心高氣傲,不服當年心境被破,想要以後世傳人爭勝,故而引雙方再聚。

要麼,這傳言就是有心人暗中散播,意圖引出如李暮蟬這般得到“鎖骨銷魂天佛卷”的人。

江湖險惡,人心難測,不可不防。

看著畫中那一幅幅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天仙魔女畫像,李暮蟬眼泊驀然一顫,腦海中居然時有冒出上官小仙那張雪膚桃腮、嬌豔如花的臉,以及她不著寸縷,滿身血染的場景。

李暮蟬撥出一口氣,眸光一爍,毫無猶豫的將秘籍湊到了燈盞上,靜靜看著這本無數人為之生,無數人為之死,埋葬了諸多英雄豪傑的絕世奇功在火焰中一點點燃起,化為飛灰。

就算是真的,他也不會與此人合練。在沒有絕對的實力前,任何暴露底氣的想法,都是自取滅亡;而且,這說不定會成為他最大的底牌,豈能輕易示人。

如今這掌法、身法、步法連同內功心法,他已悉數圓融通貫,瞭然於心。

燈火一滅,揚盡紙灰,李暮蟬翻身躍上床榻,跌迦而坐,是否真如傳言所說,正要一試!!!

……

次日清晨。

秦淮河畔,已有人起個大早,推著糞車,沿途敲著動靜;還有青樓妓院裡的姑娘們已在梳洗打扮,時不時透過窗戶逗一逗過往的熟客;漁夫已開始在河中撒網,撈著昨夜放下的魚簍;小販已在吆喝叫賣,來往的馬車踏出噠噠噠的馬蹄聲;還有老鴇刻薄尖酸的罵聲,惹得一陣狗叫……

眾生百態,市井煙火,盡數罩於一川細雨之中。

紅樓之上,二樓的一間廂房內,那盤坐一夜未動的身影驟然起了某種玄妙變化,身上的儒袍倏忽一震,而後一點點充盈鼓起,但很快又塌了下去。

如此不住輪換,幾番變化,但見李暮蟬身上的長衫白袖已無風而動,內裡如有龍蛇遊走,風雲鼓盪。

“呼!”

只是隨著一縷綿長的濁氣吐出,一切異樣又都平復隱去。

氣息吐盡,李暮蟬徐徐睜眼,眼中光華如水晃過。

傳聞是真是假?

他默然許久,如在愣神,又似不敢相信,最後望向自己的雙手,眼神複雜至極,近乎呻吟般呢喃道:“終於,不用再如履薄冰了。”

這便是答案。

靜坐許久,緩了緩神,李暮蟬方才起身。

他看了眼窗外昏沉沉的天色,忽然似記起什麼,自床下取過長刀,用灰布裹好,旋即撐傘下了紅樓。

只說沿著秦淮河一直往上走,約莫兩三盞茶的功夫,李暮蟬來到了一處長滿雜草的院落。等他從中穿過,後面原是一間破敗消殘的老舊祠堂,抬頭見天,殘垣頹瓦,四面的牆皮早已剝落的不成樣子。

角落裡,一塊折斷成兩截,斑駁褪色的匾額上還依稀顯露出“燕氏”二字,被雨水淋溼大半。

而在這破敗的廢墟中,一名身形瘦削的黑衣少年正手持一截細竹,視其為劍,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不知疲憊的揮斬、挑刺,劍鋒直指身前雨幕,如要將之劈成兩半。

李暮蟬手裡還拎著順道買的燒餅、包子,隨口招呼道:“兀那小子,吃飯了!”

少年瞥了他一眼,本是有些面黃肌瘦的臉頰竟然流散出一股機鋒峻烈之意。

“我有名字,我叫燕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