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長走後第二天,一共五挺FM-24/29從後勤部的軍工廠裡生產了出來。

按照慣例,這批武器先進行試射,一切沒有問題後再送往總部和旅部。

上次測試MAS-36的效能時,黃河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沒出來,這讓張萬和有些意難平。

這次他特地提前通知了黃河,邀請他這個大功臣來參觀。

估摸著時間差不多的黃河來到了後勤部的靶場,軍工區的一眾負責人也剛剛到達這裡。跟大家打完招呼後,他看到了今天要測試的五挺輕機槍。

提到高盧雞和輕機槍,正常人都會覺得我在報紹沙的身份證號。

但說實話,作為F國武器FM-24/29透露著與眾不同味道。

當年因為飽受紹沙的折磨,一戰結束後高盧雞陸軍急需一款新式機槍來治療一線戰士們的高血壓。

而新式武器選型時,場面熱鬧的就像世界武器博覽會。

什麼維克斯貝蒂埃、麥德森、劉易斯機槍、哈奇開斯M1922輕機槍、勃朗寧自動步槍,一眾當時風評不錯的輕機槍全部送了過來。

當時他們的陸軍高層看上了勃朗寧自動步槍,可惜當時在生產許可上沒有談攏。

高盧雞心裡盤算了一下覺得太貴,畢竟當時國內大部分財力都用去修馬奇諾防線了。

這時他們骨子裡莫名其妙的高傲又發揮了作用,陸軍高層決定不蒸饅頭爭口氣,自己搞!

於是1924年的時候這款輕機槍被正式定型為FM-24。

俗話說得好,造槍先造子彈。我們之前說過高盧雞的新子彈口徑是7.5x54毫米,他們為了這碟醋包了盤餃子,設計出了新式武器。

但最開始時,這款子彈的長度是57毫米。

由於一戰後他們繳獲了敵國大量的武器彈藥,新式子彈和敵國的7.92x57毫米彈相同的彈殼長度很容易搞混。

為了避免使用錯誤尺寸的彈藥從而損壞武器,高盧雞在裝藥不變的情況下,減少了三毫米長度。

這才有了54毫米的最終版本,而新式輕機槍也在29年改膛,最終命名為FM-24/29輕機槍。

這款槍看起來跟捷克式輕機槍差不多,瞄具也放在了左邊。

它採用的是25發頂置彈匣供彈,這樣的供彈設計很容易讓根據地的同志們誤以為,這又是一款捷克式輕機槍的仿製品。

畢竟小鬼子也仿製了一款九九式,雖然主要是為了應對太平洋戰場部隊,但部隊也少量繳獲了一些。

不過,該槍的確是高盧雞自行研製的產品,而且誕生的時間還要比捷克式輕機槍早一些。

這槍的結構上有不少當地特色,比如它的照門是可以摺疊的,兩腳架也可以摺疊固定在槍管兩側,摺疊這一塊高盧雞是拿捏得死死的。

另外的特色是,這挺輕機槍沒有設計提把,而是搞了一個厚實的護木,這在當時還是很少見的。

國內戰場主流的輕機槍大多都是導氣式,風冷散熱會讓機槍很燙。

有了護木以後,腰際射擊再也不用擔心會無情鐵手,但帶著輕機槍衝鋒時還是差了點氣勢。

「張大彪(史詩級削弱版):這機槍抱是抱不走了,只能端走。」

吃過紹沙的苦,這回高盧雞吸取了經驗教訓,十分貼心地給槍新增了防塵蓋。

由於這款機槍的設計年代稍微早一些,所以有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那就是不能快速拆卸槍管,因此不適合持續射擊。

高盧雞陸軍頒佈的教範中建議持續射擊不得超過400發,若超過則需要10至15分鐘的時間冷卻槍機與槍管。

最佳的射擊戰術是發射4至5個彈匣後稍作停歇,再繼續射擊。

張萬和雖然是後勤部的一把手,但他的工作更偏向於保障部隊所需的生活消耗品。

雖然軍工廠生產出新機槍讓他很高興,可老張畢竟不屬於戰鬥序列,試射這件事他能給出的反饋不大,所以就沒搶著往上湊。

最終在眾人的謙讓中,李雲龍大馬金刀地端起一挺輕機槍走向了射擊位。

由他負責試射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曾經是一線部隊的團長,接觸過很多輕機槍。

在試射的過程中,他可以橫向對比部隊現役的其他武器。

其次當時紹沙也是由他試射的,那種感覺他至今難忘,李雲龍想靠新武器來洗一洗腦子。

到達射擊位後,李雲龍沒有急著試槍,而是花了幾分鐘熟悉了一下新武器。在他覺得一切準備就緒後,扭頭對眾人說道:

“嘿嘿,我老李就不跟大家客氣了,你們看好了!”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李雲龍扣動了扳機,但是機槍只是發出了噠的一聲空響。

軍工廠的一眾負責人瞬間就變了臉,如果這槍有問題他們這段時間就白費了。

就在眾人準備上前排查問題的時候,李雲龍突然尷尬地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這個大老粗的臉上居然露出了罕見的羞澀。

“抱歉抱歉,我太激動,忘了裝子彈。”

已經有三個月時間沒參加戰鬥的李雲龍,看到自家根據地搞出來的輕機槍很是激動。拿到試射的資格後,他居然犯了新兵都少有的失誤。

在大家鄙夷的眼光下,李大廠長將子彈一顆一顆地壓進彈匣插入槍中。

他將FM-24/29架在射擊位的沙袋上,左手抵著槍托頂在肩膀上,右手虛扣在扳機上,雙腿弓箭步站立。

他調整了一下呼吸,按耐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透過左側的瞄具瞄準遠處的靶子。

噠噠噠.

眾人順著槍口看向遠處的靶子,雖然有段時間沒用輕機槍了,但李雲龍的射擊準頭沒有退步。

他的身子隨著槍械的後座力稍微向後擺動,打出了五組短點射,彈殼從右側丟擲。

剩下的幾顆子彈,李雲龍用來實驗了一下雙扳機中的點射扳機。

第一個彈匣打完後,他沒有立刻向眾人彙報自己的使用感受,而是把彈匣拔出來重新裝填。

隨後他換了一個姿勢,依舊是雙腿呈弓步前後站立,不過這次是端著槍移動射擊。

他將槍托緊貼在腰部一側,手臂向內夾緊槍托,防止左右擺動。瞄準完畢後,右手向後發力同時緊扣動扳機,左手下拉護木防止槍口上跳。

李雲龍雙眼緊盯著槍靶,邊射擊邊調整著彈點,同時小碎步向前立姿推進。

腰際射擊和立姿射擊都實驗完後,李雲龍又用一彈匣的子彈嘗試了臥姿和跪姿。

總共打完七十五顆後,他有些意猶未盡地放下輕機槍離開了射擊位。

周圍眾人頓時圍了上來,有人詢問他射擊後的感受,有人去輕撫還有餘溫的機槍。

面對眾人期待的目光,晉西北有名的文化人憋了半天只說了一句話。

“好!真他孃的是挺好槍!”

來了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