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一日,楚軍第十七師一部攻佔漢陰。

二月二十三日,楚軍第十七師主力攻佔紫陽縣。

二月二十九日,楚軍第十七師主力攻佔石泉。

等進入三月份後,楚軍第十七師已經殺入到了洋縣境內,前鋒部隊更是直抵洋縣城外。

而這個時候,孫傳庭緊急抽調兵力這才剛開始動身呢…

因為路途遙遠,道路難行的緣故,潼關前線的黃丁權得知訊息是金州戰役的十天後,而同樣在潼關坐鎮的孫傳庭,得知訊息也是差不多同一時間。

孫傳庭是在二月十七日才得知金州失守,並緊急下令抽調兵力增援漢中府的。

而他的傳令兵前往潼關以及洛南一線傳達孫傳庭的命令,哪怕再快也得一兩天呢。

等命令傳達後,抽調的部隊也需要收攏兵力,準備行囊尤其是隨軍的糧草物資,這又得一兩天時間。

所以當楚軍第十七師殺到洋縣城外的時候,孫傳庭抽調的增援部隊,才陸續從潼關、洛南等地動身往漢中府趕去。

而第十七師要做的就是趁著他們抵達之前,先一步拿下漢中平原地區。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是先行拿下洋縣這個漢中平原的東大門。

三月三日,剛抵達洋縣城外的第十七師並沒有進行太長時間的休整,甚至都沒有等待後方的五斤乃至九斤野戰炮等重武器的抵達。

這些重武器因為太重,需要一路用船隻運輸,現在都還在後頭呢,真等它們過來那還得七八天時間呢。

黃光茂知道時間緊張,再加上洋縣裡的守軍也不多,更沒看到他們有什麼長管火炮,所以直接就下令發動進攻了。

儘管缺乏五斤以上的長袍,但是對面的明軍兵力少,並且更缺乏長管火炮。

楚軍第十七師還是靠著二十多門的兩斤半野戰炮以及十多門十八斤臼炮發射新式榴彈的火力支援下,強行衝上了洋縣城頭並開啟了城門。

城內號稱上萬人的兵力,在這一場戰鬥上只有區區兩三千人上了城頭進行了抵抗,並且這種抵抗更多的還是象徵性的,因為雙方的火力差距太大。

當楚軍的兩斤半野戰炮大量發射實心炮彈以及少量榴彈,十八斤臼炮發射大量新式榴彈的時候,城內的守軍士兵基本就不敢上城頭了……

因為上去就是個死字。

至於你說城外的防禦工事堡壘之類的,人家根本就沒搞這些東西。

城內守軍的整體防禦理念都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撐死了也就停留在實心火炮時代。

而打這種缺乏了城外防禦工事和堡壘的傳統城池,對於現在的楚軍來說沒有任何的難度。

嗯,之前的漢陰以及紫陽縣兩地也都是如此,楚軍甚至都不用大張旗鼓,隨便派個步兵團上去,拉幾門火炮上去基本就能打下來了。

當楚軍的火炮進行狂轟亂炸的時候,城內固然有著兩千左右的新秦軍作為骨幹,但是其他衛所兵乃至民夫青壯卻是瞬間跑了個乾淨,留在城牆一帶的兵力也是不願意上城頭抵抗。

於是乎,第十七師的突擊隊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就順利登上了城頭,並隨後開啟了城門。

半天時間都不到,楚軍第十七師就已經攻破了洋縣城,城內上萬東拼西湊的明軍,當場潰散了好幾千。

那兩千新秦軍的幾個高階將領,本來還想要拼死頑抗的,但是一看友軍都跑了個精光,在城門被楚軍開啟之後,他們爭分奪秒把漢中府成派過來的幾個監軍文官殺了後,轉身就舉起大旗反正了……這晚了可就不算反正投誠了,只能算投降,而投降的待遇可沒投誠高!

對於帶著新秦軍這種新式軍隊起義投誠,楚軍給的待遇還是挺高的,領頭的一個總兵直接被授予中校軍銜,其他幾個參將,遊擊之類的也被授予少校或上尉,給的只是一個軍銜和虛職,但是性命無憂的同時還能按月拿錢呢,可不比在戰場上丟掉了性命好啊。

所以,打不過就加入,這是很多明軍將領在面向楚軍進攻時候的想法!

這也是大楚帝國在戰場上幹了好幾年,持續累積起來的信用,要不然對面的那些明軍將領不會投誠的那麼幹脆。

第十七師拿下洋縣後,繼續一路向西。

而現在,可沒什麼山地丘陵阻擋他們的步伐了,他們沿著漢水,只用了兩天就殺到固城。

當地官員面對楚軍兵鋒,反覆糾結好幾個小時後,終於是在從楚軍拉出火炮準備攻城時候,帶人投降。

於是乎,沒兩天功夫,楚軍第十七師的前鋒部隊就殺到了漢中府城南鄭。

不過當地漢中府的知府老爺以及孫傳庭派過來的一個副使就很聰明,或者說很從心。

他們在楚軍前鋒剛抵達漢中城外的時候,直接就改旗易幟,號稱要對大楚帝國皇帝羅志學陛下效忠了……

嗯,其實他們之前就已經派人去找黃光茂,秘密商議著投誠事宜了,但是卻是還沒談攏。

現在,楚軍都已經殺到漢中城外了,還談個屁,直接改旗易幟,這遲了,明年墳頭草就得好幾尺高了。

這一天,是三月九日!

————

也是這一天,尚未得知第十七師情況,也不知道已經攻佔了漢中府城的黃丁權,帶著人前線視察戰備情況。

隨著這段時間後勤部門的緊急調運,目前潼關前線的楚軍已經囤積了大批的新式榴彈,並且還有更多新式榴彈正在運輸過來的路上。

尤其是隨著潼關往東的黃河解凍之後,楚軍後勤部開始直接組織大批船隻往潼關前線運輸物資。

這些物資裡的彈藥,從漢天大冶工業區或安廬省當塗工業區裝船,先是透過大船運輸到揚州,再轉道眾多小型的漕運船隻上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往北運輸,等進入徐州後,再透過黃河轉運到潼關前線。

為了維持這條河運運輸線,後勤部調集徵用了多達上萬艘各類船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小型的內河平地船隻,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漕船。

隨著大批的新式榴彈抵達以及更多的戰略物資抵達,黃丁權認為對潼關發動總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三月十一日,黃丁權在潼關前線正式下達了發動全線進攻的命令。

隨著黃丁權的命令下達後,以潼關為中心,北島解州,南到到盧氏,長達上百里的戰線上,多股楚軍開始朝著西線發動進攻。

楚軍針對潼關的進攻,可不是說只彙集好幾萬兵力傻乎乎的直接往潼關一頭撞過去,而是分成了多條戰線同時發動進攻。

在北邊的聞喜到解州一線,主攻部隊乃是從懷慶府出發的第三師,他們將會捨棄大部分的五斤、九斤野戰炮,四十八斤臼炮等沉重的火炮,這些火炮都被調往了潼關前線參與對潼關的強攻作戰,至於他們自己,則是換上了更多,更輕便的兩斤半野戰炮。

就輜重運輸也是捨棄了四輪馬車甚至雙輪馬車,而是採用獨輪車甚至人力挑運的方式。

沒辦法,從黃河北岸殺向解州一線都是山地,道路難行,帶著大量重炮和馬車殺過去不現實,只能是採取輕裝行軍了。

往南的黃河南岸,則是戰場核心潼關前線,負責該方向進攻的有第十六師以及兩個新式甲等師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以及大批的重炮、臼炮部隊,此外還有兩個騎兵旅,這個騎兵旅倒不是用來攻堅作戰的,而是在步兵和炮兵部隊撬開潼關這個烏龜殼後,第一時間殺進去追擊敵人潰兵,迅速突破並擴大縱深的。

潼關以南的戰線,則是交給了之前駐防在盧氏的第二師所負責,他們的戰略目標是洛南和商州,拿下這兩個地方後繼續往西北方向輕裝突進,爭取奪取渭南、華洲一點地區,以切斷關中腹地和潼關的聯絡。

第二師因為需要在山地裡作戰,而且也不能沿著河流推進,所以他們和第三師一樣,只能是輕裝前進,五斤和九斤野戰炮都不攜帶,他們的火炮同樣被集中到了潼關前線,自身只帶兩斤半野戰炮這種輕便的野戰炮,後勤供應也以獨輪車甚至人力挑運為主。

不管是攻打解州一線,還是攻打洛南一線,都因為是在山區裡作戰,對後勤的挑戰性極大,所以這兩個方向的兵力其實都不多,各自只有一個師而已,而且還是沒有五斤以上野戰炮的輕裝部隊。

不是不想派更多的兵力直接來個強勢的迂迴穿插,而是這地方的地形不允許,這能維持一個師的兵力翻山越嶺進行作戰,這已經是大楚帝國預計投入大量後勤力量的緣故了。

為了滿足這第二師的作戰,後勤部在後方的盧氏等縣徵召了超過五萬人的民夫,組成了足足二十幾個運輸團,就為了給前頭的第二師供應糧草彈藥。

再多派一個師上去,那麼後勤民夫的數量得超過十萬人去!

在這些地方作戰的後勤補給困難,大軍行進困難,也體現了潼關的重要性。

潼關為什麼那麼重要?成為天下名關,更是華夏數年前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是因為潼關扼守著中原進出關中地區的最佳,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平坦大路。

你不走潼關一線,只能從南邊翻山越嶺的,要不就是從北邊翻山越嶺,經過解州一線一路跑到黃河邊上,然後你還得度過黃河後才能進入關中地區。

大部分情況下,你費盡心思從兩側爬山過河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還不如直接強攻潼關來的划算。

對於古時候的冷兵器軍隊來說是這樣,對於現在的楚軍來說更是如此。

儘管楚軍在解州和盧氏一線都同時發動了進攻,但是這兩個方向的進攻所用的兵力都是輕裝部隊,毫無疑問,這就是一支偏師而已,更大的作用還是牽制敵人的兵力,順帶攻佔上述地方。

黃丁權可沒真指望他們穿插能到潼關背後,給潼關守軍來一個前後夾擊,這不現實。

黃丁權有更好,也更簡單的辦法攻佔潼關:直接火炮開路,一路炸過去!

為此,他不惜調動了數百門各種火炮,更虎口奪食從友軍搶來了大量的新式榴彈。

現在,就是見證爆炸的時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