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真帝國直接動手不逼逼
章節報錯
自從十多年前大楚帝國開啟南洋戰略,大規模向南洋地區展開殖民擴張活動以來,就已經和荷蘭人處於嚴重的激烈競爭當中。
只不過這種競爭中又帶有合作,畢竟荷蘭人需要大楚帝國的大量貨物,不管是傳統的絲綢瓷器還是新型的各類工業製品,荷蘭人都需要。
他們需要從大楚帝國手裡進口大量的貨物,然後販運到南洋各地以及印度、西亞、北非乃至歐洲地區。
同時荷蘭人又需要大楚帝國這個幾乎能吞噬所有出擊農產品、礦產品、海外特產的超級大市場。
這種一來一回的貿易,其利潤是極其豐厚的。
比如目前荷蘭人最為典型的貿易路線就是,從印度購入優質棉花、象牙、從香料群島購入香料、木料以及其他特產,然後運往大楚帝國銷售,回程的時候購入大楚帝國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機制棉布、民用鐵製品、武器裝備等各類工業製品運輸到南洋各島、印度等地進行銷售。
最後,他們還會把一些歐洲急需,單價又比較高的商品,比如絲綢、瓷器、鐵製品以及武器產品繞道非洲,運回歐洲銷售,以獲得超高暴利。
運回歐洲地區銷售的利潤可是極為暴利,部分稀缺商品從大楚帝國運輸到歐洲去,其價格能漲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其利潤之豐厚,也是促使荷蘭人,葡萄牙人乃至後續的英格蘭人,丹麥人,瑞典人,西班牙人等所有歐洲國家,都極為重視東方貿易的緣故。
荷蘭人對大楚帝國的商品有需求,對大楚帝國的市場同樣有需求,這也是當年荷蘭人為什麼甘願放棄大員島,並在後續馬六甲一系列戰爭當中,持續對大楚帝國做出讓步,不敢有武力反抗的根本理由。
因為一旦雙方爆發真正的戰爭,那麼荷蘭人苦心經營的東方貿易也就徹底完蛋了……
在利益面前,很多事情荷蘭人都是能忍則忍的。
而大楚帝國呢,早期的時候自身的遠洋航行能力其實比較有限,在南洋地區還算好,但是到了印度洋區域的時候就開始抓瞎了,歐洲地區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早期大楚帝國也是需要荷蘭人,葡萄牙人,英格蘭人的這些殖民貿易公司來代替大楚帝國開啟這些市場。
因此早期的時候,大楚帝國對待這些歐洲貿易公司,整體上還是以採取友好合作為主要的態度。
競爭歸競爭,但是彼此間的貿易卻是從來沒有斷過的。
哪怕是當初因為濠鏡問題、馬六甲問題和大楚帝國鬧的比較僵的葡萄牙人,實際上大楚帝國也沒有和他們斷絕過貿易往來。
在葡萄牙人退出馬六甲之後,大楚帝國方面還主動邀請他們來大楚帝國繼續貿易呢。
在早期的時候,大楚帝國和這些歐洲殖民公司之間的關係,是競爭中存在著合作的,並不是單純的敵對或友好關係。
哪怕是現在其實也差不多。
唯一的不同的就是,他們對大楚帝國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但是大楚帝國對他們依賴卻是越來越小。
這裡頭的重點在於大楚帝國陸續掌控了南洋眾多國家,強勢開闢了市場,後續又殺入了孟加拉以及印度、西亞地區,持續獲得了若干的殖民地以及數量眾多的貿易據點,大楚帝國的商船依託這些殖民地以及貿易據點,開始運輸大量的商品進入孟加拉以及印度半島地區。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區裡,已經不再需要這些歐洲殖民者來當二道販子了。
大楚帝國完全可以自行運輸商品到這些地方銷售,並從這些地方採購回大量的農產品或礦產品、地方特產、金銀等貴金屬。
這個時候開始,這些歐洲國家的東印度公司對於大楚帝國而言,競爭已經遠遠大於合作了。
換句話說,他們對大楚帝國而言沒啥用了,可以隨時拋棄之了。
至少在南洋以及印度市場上顯得如此,這也是大楚帝國最近這些年在印度地區的殖民活動力度逐步加大,為此不惜整合了各大武裝貿易公司,成立了西洋貿易公司。
而西洋貿易公司成立以後,大楚帝國在印度地區的殖民活動大幅度增加,力度也在不斷的增強,不僅僅在印度東海岸地區先後搶佔了多片大面積的殖民地以及開闢了數十個貿易據點港口。
還在勢力滲透到了印度西海岸以及和印度半島隔海相望的錫蘭島上。
如此一來,大楚帝國就更希望把歐洲的殖民者徹底的驅逐出印度半島,以便獨佔這片廣闊的市場了。
要知道印度半島可是有著一億多人口的,而且資源豐富,雖然其中的底層賤民們購買力低下,但是其中上層的購買力並不差。
如果能夠拿下整個印度半島地區,其所帶來的龐大收益,比扶桑列島、中南半島以及南洋諸島的總和還要大。
奪取並控制整個印度半島作為自家的殖民地,這已經列入了大楚帝國的海外擴張規劃之一。
不過在拿下整個印度半島之前,大楚帝國方面還要解決一個後顧之憂,那就是得先把依舊盤踞在南洋香料群島地區的荷蘭人給趕出去。
之前不對荷蘭人動手,是因為荷蘭人手頭上擁有大量商船,其印度、西亞以及非洲還有歐洲航線,能夠為大楚帝國輸出大量的工業商品。
但是現在,大楚帝國自身已經取代了其在印度西亞以及北非地區的作用,至於歐洲地區嘛。
跑歐洲航線的可不止荷蘭人一家,和大楚帝國關係不錯,並且剛達成了呂宋群島購買協議的西班牙,人家每年都要組織一次龐大的船隊從大楚帝國採購大量的貨物運往歐洲進行銷售。
只不過西班牙走的並不是印度洋航線,而是走太平洋航線抵達墨西哥,再經過墨西哥轉運走大西洋航線返回西班牙本土。
但是其艦隊規模非常龐大,每年定期來到大楚帝國進行貿易的帆船隊,規模在五十艘到百艘不等,每一艘都是蓋倫大帆船,載貨量非常龐大。
除了西班牙人外,葡萄牙人以及英格蘭人乃至丹麥人,瑞典人也是大楚帝國目前對歐洲貿易的合作物件。
其中的葡萄牙人之前還和大楚帝國打生打死呢,但是自從葡萄人手中的馬六甲被大楚帝國奪走,後續葡萄人也是認清楚了現實,乾脆不插足南洋貿易,專心和大楚帝國合作,每年同樣會採購大量的大楚帝國的貨物,運往印度,西亞、非洲以及歐洲地區,其運輸規模也是不小。
英格蘭人以及丹麥還有瑞典,他們涉足亞洲貿易的時間還不夠長,之前和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也沒什麼矛盾,雖然在印度有競爭,不過整體還是有相當大的合作……
那個啥……如果他們不和大楚帝國合作,他們跑到亞洲來貿易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他們總不能從印度運棉花這種土特產回歐洲去不是……
他們的主要貿易路線,其實和荷蘭人都差不多,都是為了從大楚帝國採購到足夠的各類大楚貨物,尤其是絲綢,瓷器這些珍貴的奢飾品。
上述這些歐洲國家和大楚帝國基本都有比較大規模的貿易。
也就是說,即便是沒了荷蘭人,大楚帝國的貨物依舊可以透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格蘭等國家源源不斷的輸入歐洲地區。
不僅僅是這些歐洲國家,實際上大楚帝國也已經直接開闢了若干通往西亞地區的航線,尤其是埃及。
雖然目前大楚帝國依舊沒有在埃及或其他北非地區佔據大片的殖民地,但是依舊成功開闢了固定的航線,並和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埃及以及西亞地區進行貿易。
這個過程裡,大楚帝國的西洋貿易公司順帶還在東北非的吉布提地區以租界的名義,從當地的一個小蘇丹手中獲得了一個小港口,以充當武裝貿易據點。
這個被命名為紅口城的小港口據點,剛好就卡在亞丁灣和紅海的分界線南側上,其邊上了就是扼守紅海的曼德海峽。
因為這個地方剛好位於紅海的出入口,所以才命名為紅口城。
紅口城,也是大楚帝國在非洲地區的第一個正式的殖民地,雖然只是以租借的形式,但是大楚帝國租借來的土地,從來都沒有還回去過……
之所以採取租借,主要還是為了避免和奧斯曼帝國發生衝突,畢竟大楚帝國搞這個租借地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奧斯曼帝國做生意,開闢奧斯曼的市場的同時,也是為了繞過非洲讓自家商品透過埃及蘇尹士地區,陸運抵達地中海後進入歐洲地區。
這要是把關係搞的太僵,想要和平開發市場就不太可能了,到時候就得打仗……但是大楚帝國官方代表,也就是西洋貿易公司在非洲地區的兵力投放還太差了,可打不起來……
透過紅口城作為中轉,大楚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埃及地區建立了貿易聯絡。
所以,大楚帝國的對外貿易不需要依賴什麼國家,反過來,因為這年頭但凡玩海外貿易的國家,幾乎都離不開大楚帝國。
這也是大楚帝國能夠放心大膽的準備把荷蘭人踢出南洋地區,而不用擔心海外貿易受到什麼損失的緣故。
再說了,大楚帝國的商人們,對香料群島可是一直都很眼紅的!
這年頭的香料可是硬通貨,在航海貿易裡,其價值之堅挺,比大楚帝國的傳統貨物絲綢以及瓷器還要靠譜。
不僅僅歐洲地區需要大量的香料,北非西亞等奧斯曼帝國地區也大量需要香料,然後其他國家也不例外……最後就連大楚帝國,每年也是需要進口大量的香料。
這玩意,就是植物黃金。
但凡能夠控制一片香料出產地,那麼就是等於躺著賺錢。
之前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還有亞齊王國,柔佛王國等各方打來打去,為的其實就是爭奪馬來半島上的香料貿易權。
等他們之間打出狗腦子後,大楚人來了,然後啪啪幾巴掌就把他們全部扇飛了獨佔了馬來半島!
從那個時候開始,馬來半島就成為了大楚帝國的海外領地,併成為大楚帝國最大的香料產地。
不過這依舊不夠!
大楚帝國隨著經濟發展後,民眾對香料的消費能力也是越來越強,對香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龐大的需求甚至都直接拉到了南洋地區香料的價格……
所以別看歐洲商人都把香料運往歐洲銷售,但實際上大楚帝國方面採購的香料其實更多,只不過距離近,航線透明,再加上大楚帝國海軍在一邊虎視眈眈,所以荷蘭人賣給大楚帝國的香料沒這麼暴利而已。
但是,受限於香料產量有限,而且來源單一,過去十幾年裡,荷蘭人依靠香料貿易,還是從大楚帝國身上賺了數量龐大的金錢。
而對這些,大楚帝國裡不少商人可都眼紅的很。
早就鼓動著海軍把荷蘭人幹掉,然後接管香料群島了。
到時候,香料群島的利潤,那都是帝國的……嗯,也都是他們這些香料商人的!
國內商人的鼓動,加上帝國的整體戰略也需要確保南洋徹底變成自家的後花園,為此帝國高層在扶桑以及呂宋事務敲定下來後,也就沒有再猶豫,迅速決定啟動了驅逐荷蘭人,佔領香料群島的計劃。
而執行該任務的,自然是大楚帝國海軍!
承順二十三年十一月,大楚帝國海軍南洋艦隊的數十艘戰艦兵臨爪哇島西部的巴達維亞。
同時和爪哇島只間隔了一條數十公里寬的巽他海峽的蘇門答臘島西端,數千名早有準備的陸軍士兵也是登上了渡海船隻,在海軍的掩護下度過巽他海峽,直接從爪哇島最西端的萬丹地區登陸。
隨後直撲數十公里外的巴達維亞而去。
陸海軍開始行動的時候,為了彰顯大楚帝國的仁德,隨同艦隊一起出徵的大楚帝國禮教部藩務司的官員們,也是及時向巴達維亞城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局送上了最後通牒。
大楚帝國有一名海軍士兵在巴達維亞港內失蹤,要求荷蘭人立即放開城門,准許大楚帝國派人進城搜救,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人看到這封最後通牒,差點沒被一口老血給嗆死!
見過不要臉的,但是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想要奪取我們的香料群島就直說,想要打仗就開戰,還搞個什麼藉口,藉口也就算了,偏偏還是那些土著們聽了都搖頭的爛藉口。
士兵走失要進城搜救?
開尼瑪國際玩笑,你們南洋艦隊最近的港口駐地楠榜港,距離巴達維亞也有好幾百公里呢!
你走丟了士兵,關我們荷蘭人屁事!
而且,你們好歹也是在找開戰的藉口,能不能認真點?換個靠譜點的?
不過,荷蘭人顯然是高估了大楚帝國禮教部藩務司找戰爭藉口的能力,這能夠想出來一個士兵走失的藉口,已經很為難他們了。
大楚帝國打仗多了去,但是找藉口的次數還真不多,也就之前打扶桑人的時候用了一次。
長期以來,大楚人信奉的是:真帝國,直接動手不逼逼。
現在找個士兵走丟的藉口,還是看在荷蘭人好歹也算是殖民航海大國,勉強也算是開化的人,不是啥都不懂的野蠻土著的份上;並且打完這一仗,估計以後雙方還得繼續做生意,把貨物繼續販賣到歐洲去。
所以打仗歸打仗,但是必要的文明禮儀還是要的,所以好歹要送上一份正式的最後通牒宣戰。
要是換成尋常土著國家,藩務司都懶得跟你廢話,還指望藩務司專門派個人過來給你遞一封最後通牒,想多了。
沒點實力的國家,還真得不到大楚帝國藩務司給你送上一封最後通牒這待遇!
很顯然,這年頭的荷蘭人還是有這資格的,雖然最後通牒的理由很操蛋,但好歹是有了不是……
這說起來,大楚帝國還是給了荷蘭人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