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發單章了,諸君可能有些不太習慣啊。

今天簡單談談弓箭、鎧甲之類的事情。

以前書裡面就多次提起過,唐代軍士沒有專職的弓手,所有人都要射箭,都配備步弓。

步兵出征時的標配裝備中,有關弓箭的部分,史料中寫得很清楚:一個弓袋,裝弓梢、弓弦;一個箭囊,放三十支箭;配三副弓弦。

按照箭失作用不同,分破甲箭、長垛箭等。

唐軍極其重視弓箭的使用,其步兵戰術,在玄宗講武的記錄中有明確記載。

兩軍對壘,步兵手持長槍或步槊,相對而進。

在一百步、七十步、五十步、三十步距離上,所有人將長槍放在腳邊,聽角聲,持弓齊射。

射完之後,將步弓放在戎服上(戎服是專門設計的,可以放很多東西,具體可以參照壁畫),拿起長槍,繼續前進。

注意:沒有專業的弓手。

弓手既是長槍兵,又是刀盾兵,又是手持長柄鈍器的武夫。

一個士兵,要精通多種兵器,這是極大區別於其他朝代的,很少見。

我認為可能是府兵遺風,到了募兵制時代後,因為慣性遺留了下來,導致步兵培養成本居高不下。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時便慢慢取消全能兵了,花隊變成了純隊,很顯然是成本原因。

這裡額外提一下府兵和明代衛所兵的區別。

老實說,不是一回事。

首先,府兵的田地很多,自己種不完,靠部曲幫忙耕作,史料上描述便是“完全脫產”或“甚少參加農業勞動”的徵召兵。

府兵的收入完全依賴農田產出,這是一種南北朝莊園制的殘留,可以視作微型莊園。

府兵自己出錢打製裝備,平時在家訓練個人武藝,比如騎術、箭術、槍術、刀術等等。每年有幾次集中訓練,這時主要練的是佇列、軍陣、旗鼓等大兵團戰術。

府兵有很多特權,比如免稅等等。

如果名下土地足夠,國家對外戰爭少的話,生活是極其富足的。

當然我們也知道,隨著王朝人口增多,土地兼併,府兵名下的土地會越來越少。比如隋文帝晚年就發現,關中有些地方的府兵居然一丁只有十幾畝地,這隻夠養活自己一家子,根本沒有餘力支援訓練,於是開始向關東移民,騰出土地。

但不管怎樣,土地兼併是大趨勢,唐高宗時期,府兵的土地就大為減少,完全達不到一丁140畝的標準,戰鬥力開始下降。再加上頻繁遠征,府兵開始加速破產,大量逃亡。

到了玄宗朝,府兵已經名存實亡,朝廷開始轉向募兵,天寶十節度也出現了。

而明代的衛所兵,我查閱了資料,全國平均下來,一個衛所兵才擁有25-30畝地,而且這地還不是自己的,是國家的。

也就是說,不是私有制。

可以想見,這種制度發展個幾十年,衛所兵會逐漸變成軍官的奴僕、佃戶。

二三十畝地的產出,被軍官剋扣之後,湖口都有些困難,更別說參與高強度的訓練了。衛所兵什麼質量,歷史告訴了我們,連少數倭寇都能幹挺他們。

所以,很多讀者把府兵和衛所兵等同,這是不準確的。

再回來談弓箭的問題。

有人說“臨陣三失”,一個兵一次只能發三次箭。

但古書上說的臨陣三失是什麼情況?它是指步兵面對騎兵正面衝陣,只來得及發三支箭,而不是說你只有力氣射三支箭。

事實上,即便是步弓,拉到最滿,唐代武夫們在一場戰鬥中,力氣大的可以射十幾、二十支,力氣小的在十支左右,但也差得不遠。

如果射一會休息一會,那還能射得更多。

如果是力道較軟、弓臂較短、射程近的騎弓,一個箭壺三十支箭射光都不是問題。更何況,弓拉不拉滿,所花費的力氣是完全不一樣的。戰鬥之中,大部分時候根本不會拉滿弓射擊。

軍制規定每個人帶三十支箭,可不是無的放失。

知道唐代的武舉考試嗎?

前文提到的長垛箭,是射城牆垛口的。

武舉考試要求,考生在城下,射垛口的靶子,坐射30箭。

或許你會說這是武舉考試,要求高。但都是職業武夫,我不如你這個參加武舉考試的勐人,但比你差一些,射二十來箭,不成問題——箭囊裡可是規定帶30支箭。

弓是唐代步兵的寶貝,無論戰兵、輔兵,全員都有步弓,都要會射箭。

如果敵人穿鐵甲而來,弓更是射殺他們的最好利器,鐵甲有防護力,但並不絕對。

前文提到的破甲箭,就是對付鐵甲的。

《新唐書》中有一段記載:

(薛仁貴)將行,宴內殿,帝(高宗)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仁貴一發洞貫,帝大驚,更取堅甲賜之。

這什麼意思?

李治說古代有人能一箭射穿七層札甲,你來試試射五層甲。

薛仁貴上去,一箭洞穿。

弓箭的威力,與弓的磅數、距離等因素都有直接關係。

薛仁貴離多遠射的,史書無載,但步弓近距離的威力,確實不是鐵甲可以抵擋的。

另外,古代軍士射箭,在不同的場合,會選用不同型別的箭失。

射鐵甲,就用破甲箭,這也是開元軍禮中規定的,中唐以後更是明確要帶破甲箭。

如果破甲箭近距離都穿不了鐵甲,那麼唐軍步兵大陣接戰前三十步的齊射完全可以取消了,因為步兵前幾排一定身著鐵甲,還射什麼射?

在近距離步弓搭配破甲箭射擊下,一般士兵身上的鐵甲還真就是紙湖的。除非你有李治特地賜給薛仁貴的“堅甲”。

最後附上逼乎某段。

美國國家地理用日本弓和英國長弓做過測試。

參加測試的兩種弓都採用23公斤標準。在古代屬於中等實戰弓。

日本弓的箭比較長;英國長弓的箭比較短。

兩種弓的發射初速均為34米/秒。

測試結果:

對人體組織。(無甲)

日本弓射入深度為30公分;英國長弓射入25公分。

採用長箭的日本弓動能更強勁。

對歐式鎖子甲。(鎖甲)

日本弓未能射入;英國弓射入。

因為英國弓的箭頭針對鎖子甲做了專門設計,特別的細長尖銳。

對盔甲用鋼板。(板甲)

兩種弓都成功射穿。

結論是:日本弓和英國弓都可以射穿盔甲。

這個影片我沒看過,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