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稱呼問題
章節報錯
今天更新得比較早,就發個小單章吧。
上一章有讀者問這時候是不是兄弟之間不管長幼都喊哥,姐妹之間不管長幼都喊姐,其實不是。
(一)弟對兄的稱呼
如果是同胞兄弟,弟弟可以有以下幾種稱呼:母兄、親兄等。
如果不是同胞兄弟,則稱:異父兄、異母兄。
注意:以上都是面向第三人時的稱呼。
相互之間該怎麼稱呼就怎麼稱呼,一般用排行來表示,如——
大兄、大哥、二兄、次兄、季兄等。
以上是普通稱呼。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稱呼是可以有許多種的,除了普通稱呼外,還有敬稱、美稱等。
美稱如賢兄、哲兄、長君等。
謙稱:家兄。
(二)兄對弟的稱呼
母弟、親弟。
少弟、二弟、季弟等等,以排行為準。
再補充講點。
有時候有嫡庶之分:嫡兄、庶兄。
有時候有義認兄弟:義兄、義弟。
死了的,就叫亡兄、亡弟。
還有不分排行的通稱:哥、哥哥、兄、阿兄;弟。
我發現如果細分太麻煩了,有多種排列組合,就簡單點吧。
(三)姐姐、妹妹的稱呼。
排行:伯姐(姐)、大姐、長姐、二姐……;元妹、季妹、叔妹等。
不分排行通稱:女兄、姐、阿姐、姐姐;女弟、妹妹、室妹等。
(四)堂兄弟姐妹
堂兄、從兄、堂弟、從弟。
從姐、從妹、堂姐、堂妹。
對了,這個是指大家同一個祖父的堂兄弟。
如果不是,有以下兩種情況:(1)同曾祖,從祖兄、再從兄……(2)同高祖,族兄,三從兄。
如果連高祖都不是同一人,那關係也太遠了,具體怎麼稱呼,看各人交情了。
不親近的,稱你族兄、族弟,親近的,叫你xx郎(排行)。
(五)表兄弟姐妹
表兄、外兄、姨兄、表弟、外弟、姨弟。
內姐、內妹、表妹、姨妹、外姐、外妹。
注:這個內妹、外妹我還沒弄清楚,可能是姑表和姨表的區別,但沒證據。
下面是重頭戲,父母和孩子間的稱呼,尼瑪太多了。
(一)父母對子女的稱呼
不區分外人還是互相間稱呼,大家各自理解語境。
先來肉麻點的:愛子、嬌兒、愛女。
正常稱呼:x郎。
謙稱:犬子。
尊稱:令郎、賢郎、賢小娘子。
然後各種情境身份下,親生的:嫡男、別子(庶子)、丁男、少子、幼子、稚男、稚兒、息子。
非親生的(為什麼要單獨羅列非親生呢,因為唐代並不忌諱給別人養孩子,不能說普遍,但也絕不少見):繼子、假子、養男、養兒、前子(前妻的兒子,和繼子一樣)、養女、義女、表生女等。
接下來再放一波稱呼,大家穩住:孝子、孝女、賢子、佳兒;敗子、暴子、痴兒、逆兒、逆子、夜叉。
下面正經點,按排行來——
大兒子、大女兒:孟男、元子、長子、長男、長兒;長女。
二兒子、二女兒:仲男、仲子;仲女、亞女。
三兒子、三女兒:懂的……孟、仲、叔、季排下去……
小兒子、小女兒:少子、小男、少女、幼女。
以上所有,全部可以用排行來稱呼,也可以稱呼小名,或者直接叫兒子、女兒。
(二)子女對父母的稱呼
這個很講究。
尊稱:大人、父親、母親。
普通稱呼:大家、爺、阿爺、爺爺、娘、阿孃、娘娘。
子女對外人稱呼自己父母:家君、家尊、慈母、慈顏。
稱呼他人父母:尊府、尊堂等。
父母統稱:尊親、高堂、爺孃、父母。
下面再講一些有意思的稱呼。
宦官:閹徒、閹宦、內養、內豎、中人、中官等。
對武夫的蔑稱:丘八。
何光遠《鑑戒錄·輕薄鑑》:太祖(王建)問擊棆之戲創自誰人。大夫(馮涓)對曰:“丘八所置。”上為大笑。
對讀書人的蔑稱:措大。
李商隱:鴉似措大,飢寒則吟。
措大最開始叫醋馱。
“往有士人,貧居新鄭之郊(還記得本書中出現過的醋溝嗎?),以驢負醋,巡邑而賣,復落魄不調。邑人指其醋馱而號之。”
醋馱最先變成“醋大”,然後又變成“措大”,卻不知如何演變了。
措大這個稱呼,唐代已大為流行。
如《江陵語》:琵琶多於飯甑,措大多於鯽魚。
宣宗謂侍臣曰:“崔鉉真貴人,裴休真措大。”
學生怎麼稱呼老師呢?就叫老師、先生。
再細一點,一直學習的老師,叫“常師”。尊敬點的話,“明師”。
下面講一種特殊的稱呼“導師”,這是佛教用語,一般是引導眾生入佛道的師父的稱呼。
就寫這麼多吧,睡覺,下次有空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