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清明上河圖
章節報錯
晚會舞臺上升降演員很正常。
但大家卻沒想到,鬥寶大會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亮寶。
再結合邢舒雅的魔幻般的配合,頓時引起全場歡呼。
唰——
音樂停止,全場燈光突然熄滅。
觀眾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緊接著,一束射燈打在金磚牆壁的最右端。
音樂再次響起,邢舒雅輕舒藕臂抓住金黃綢緞的一邊,緩緩向左拉開。
燈光隨著邢舒雅的手臂慢慢向左移動,大螢幕上馬上出現一個古樸的畫卷。
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駱駝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走來。
五匹毛驢負重累累,前面的馬伕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後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趕向前。
小橋旁一隻小舢板栓在樹蔸上,幾戶農家小院錯落有序地分佈在樹叢中。
幾棵高樹枝上有四個鴉雀窩,看起來與鴉雀築窩方式與高度別無二致。
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於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閒置在那裡。
羊圈裡有幾隻羊,羊圈旁邊似乎是雞鴨圈,彷彿圈裡飼養了很大一群雞鴨,好一幅恬靜的鄉村圖景。
繼續下去,畫面已是農業與商貿的接合部。
右上面是一隊接親娶妻的隊伍,徐徐的從北邊拐過來,後面的新郎官騎著一匹棗紅馬。
馬後面是一位挑著新娘嫁妝的腳伕、馬前一人抱著新娘的梳妝物品盒。
迎親隊伍後面茶館邊的一家農舍飼養著兩頭牛。
雖然迎親隊伍招搖過市,但兩頭牛卻無動於衷。
它們還是悠哉遊哉的反芻著,遠處田裡的禾苗正在茁壯成長,農夫正在為禾苗澆水施肥。
南邊一家兩口出行,僱傭了兩頭牲口及馱夫,還有一個腳伕挑著他倆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東南方向走去。
茶館前街道正對面一個酒店,由於不經營早點所以才遲遲的撐起招攬顧客的旗幡。
酒店開在散裝貨運碼頭,生意自然很興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還不到吃飯喝酒的時間。
碼頭上貨主正在清點要發某地的貨物,碼頭工人正在把運來的貨物堆碼起來,準備根據運貨地點遠近,適時安排裝卸,正所謂是先上船後起坡。
另一條船也正在卸貨,在這一、二百年樹齡的大樹枝葉縫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繩索,也應是六、七十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
酒店與茶館之間的街道中間,有一個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先生。
可能要他測算一下什麼事情,是婚姻、家庭還是生意,算卦先生聽到來了生意,輕快的腳步可見他的喜悅之情。
往街裡邊看過去,一家包點店的人與一位挑擔買賣人正在談事情。
彷彿能聽到他們在對話,明天還點什麼油鹽醬醋之類東西和什麼時候結賬之類話語。
再過去又是幾家店鋪字號,又是一條大道伸向遠方並有行人騾馬行走.......
一點點,一幕幕畫面的特寫鏡頭出在大螢幕上,觀眾們驚訝,老貨們完全驚呆了。
“這是,這是《清明上河圖》?”
安靜的觀眾席上,突然傳出一聲尖銳的叫喊。
隨著這聲叫喊,場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沒錯!”
“就是《清明上河圖》。”
“哇塞!”
“你們看畫面上的人物,是靜似動栩栩如生,彷彿活過來一般。”
“好美的場景,好壯觀的畫面啊.......”
畫面展開一半,全場燈光再次點亮。
鬥寶臺上的一切盡收眼底。
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並不是畫卷,而是不可思議的玉雕。
整幅作品長度五米出頭,由四塊玉石原石無縫粘連契合合成。
中間不到三十公分的寬度,作者利用石皮和玉石的紋理巧奪天工的雕刻出這幅美輪美奐的畫面。
看清楚這些,全場大吃一驚,緊接著再次歡呼起來。
“哇靠!”
“這不是畫作,是玉雕啊!”
“玉雕《清明上河圖》,好牛逼的創意,好牛逼的雕工,我真的以為是一幅畫作呢!”
“實在太了不起啦......”
音樂聲停止,金黃綢緞全部拉了下來。
一幅完整的玉雕《清明上河圖》展現在世人面前,全場起立鼓掌歡呼。
看到這件作品,吉田大野胸中發悶,嗓子眼兒癢癢的,有一種想要吐血的衝動。
握著速效救心丸的右手不停顫抖,佈滿血絲的雙眸中,滿滿的都是不可思議。
後臺死一般的安靜,就連一直暴躁的山崎大秀都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在懷疑,眼前這一幕到底是不是真的。
陸飛起身來到玉雕面前從右至左看了一遍,躬身與嶽旗峰握手致謝。
這就是陸飛交給嶽老的任務。
為了完成這件作品,嶽旗峰精挑細選玉料,請來十二位頂級玉雕大師。
歷時六個月,在鬥寶大會的前三天才交付完成。
對此,陸飛感激不盡。
陸飛接過畫筒大聲說道。
“大家好!”
“下面請允許我給大家介紹這幅作品。”
“首先,我要感謝這幅作品的總設計師嶽旗峰大師。”
“沒有他老人家的全力幫忙,這件作品至少還需要一年才能與大家見面。”
“不光是嶽老,還有其他十二位國內頂級玉雕大師傾情合作,全力配合!”
“在這裡,請允許我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好啊......”
掌聲過後,陸飛接著說道。
“這件作品重量超過一噸半,是由四塊完整的羊脂白玉大料拼接而成。”
“嶽旗峰大師親自設計選料,並且領銜雕琢,歷時半年才得與大家見面,實屬不易。”
“畫面中八百多個人物,房屋,船隻,牲畜兩千多。”
“如此繁瑣的工程,十三為大師卻能雕琢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就連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感謝的話我就不多說了。”
“我現在就想說一句。”
“我要為這幅曠世鉅作致敬。”
“我要向十三為大師致敬。”
“我更要向傳承兩千多年的玉雕技藝致敬。”
“這種技藝本身就是國之瑰寶,這種傳承本身就是一種文明。”
“我希望大家愛上玉雕,愛上這種文明。”
“我更希望有天賦的年輕人們喜歡玉雕,繼承這種文明。”
“用以現代,繼往開來,無限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