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你知道錢牧謙代表的是什麼人嗎?!”

朱瞻垕點了點,“錢先生代表的越揚仕子的利益。”

“沒錯,錢牧謙是越揚黨魁!同時也是一三系的座師。那文華殿大學士長孫輔機呢?!”

朱瞻垕對曰,“長孫大學士代表的是關隴集團的利益。”

“那都察院正程青松呢?!”

“嗯……都察院正程老大人,持心公正,平日也甚少和人交往,應當是比較中立的。”

程青松和於延益是比較相近的兩人,在處理公務上都公允執正。

“沒錯,程老大人公允,但他是齊魯人士,朝中的齊黨雖然不說,但一直將他作為精神旗幟。除此之外,朝廷之中還有新舊武勳,宗室,各種力量混雜在一起。想要靠人力平衡,很難!”

很難不是做不到,像太宗文皇帝就平衡得很好。

但這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朱瞻垕或許在鍛鍊之後能夠做到,但是朱瞻垕之後的皇帝呢?!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行政權下放,而皇帝充當一個裁判者的身份。”

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其爭議焦點在於行政權。

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藍星上的東瀛皇室。

雖然看不上東瀛皇室,但是不得不承認,東瀛皇室是

從公元10世紀開始一直到近代,在這近千年的時間裡,天皇在行政上的權力幾乎一直是被架空著的。

日本政府的行政權從外戚的五攝家傳到大貴族源氏和平氏,再傳到武士政權的北條氏、足利氏、織田氏、豐臣氏、德川氏,總之東瀛皇室從沒有掌握過行政之權,他更像是一個法統的象徵。

也正是因為其不掌行政權,所以使其沒有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

歷代東瀛天皇不但可以置身於行政權更迭的刀光劍影之外,反而可以從中獲利——因為新的執政者在獲取行政權成功後必須要做的事就是去爭取天皇對其合法性的承認。

這是東瀛皇室萬世一系的原因之一。

東瀛皇室選擇擺爛,可大周皇室沒有擺爛的基礎,行政權可以放,但軍權必須在周室的手中。

縱觀藍星上華夏的農民起義,向來是以推翻皇室為目的的。

太平道顛覆大漢,黃巢攻破李唐,李闖覆滅朱明,其實都是衝著皇室去的,而其中推波助瀾的官僚階層,多半會和新的統治者達成協議,大部分人能平安落地,免遭清算。

因為在華夏人之前的觀念中,有家沒有國,自然難以凝聚民眾對國家的熱情。

各階層的利益和國家、皇室利益是不一致的。

若是能使得民眾利益、官僚階級利益和軍方的利益,能與國家、皇室一致。

那社稷自然四海昇平,國家自然長治久安。

但興起的商人階層和原本的地主階層都有利益代表,但是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從來都缺少發言人。

古往今來,一直如此。

既然如此,便可以讓周室成為百姓的利益代表,同時還可以佔據大義名分。

在資產階級萌芽尚未萌發之前,楊清源便只能想到這樣的方法,來分權、制衡。

立法之權由各集團共議。

司法之權,由大理寺、都察院兩家執掌。

軍權,由周室執掌,新舊武勳集團分掌。

而行政之權,周室代表百姓利益,同時作為裁判者。剩下的,讓各方利益集團自行博弈。

在儘可能不損害底層百姓利益的情況下,達成的政治平衡,自然是穩定,可用的。

楊清源也想走君主立憲,但是君主立憲需要足夠強大的資產階級作為基礎,資產階級的產生是需要生產力作為先決條件的,但是無論楊清源如何嘗試,似乎都沒法在這個世界造出蒸汽機來。

故而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這種方法,為將來的憲政打下基礎。

楊清源和朱瞻垕一講就是兩個多時辰。

這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別說是朱瞻垕一個孩子,就算是楊清源也是在嘗試的路子上。

“你遇事不懂,可以多詢問德輝兄,他有宰輔之才,我也和他聊過這個話題。他和李尋歡、姚節、楊訥言都是可信可用之人。”

……

“咕咕咕……”

正談著朱瞻垕的肚子突然叫了起來,他只有早上吃了些糕點,早就餓了。

小九沒好氣地看了弟弟一眼,然後說道,“師父,十三,我給你們去御膳房弄點吃的。”

楊清源微笑點頭然後繼續和十三說道。

“然後就是之後行政的改革內容,這一點我和錢牧謙大學士,王華也曾談過。在朝局穩定之後,當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這兩個名詞,讓朱瞻垕感到有些陌生。

自古官府收稅,收的都是人頭稅,人頭稅是國家對人身課徵的一種稅。

他的優勢明顯,按照記錄在冊的人員進行徵收,有理有據。

但其劣勢也很明確,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

官員紳衿利用優免特權隱漏人丁,奸猾之徒又託為客籍以為規避,而丁銀專案仍然存在,結果便落在貧苦農民的身上。

而攤丁入畝,則是將人頭稅均攤入地賦之中,按照土地來進行稅收。

這樣就可以極大緩解底層貧苦百姓的生活壓力。

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更容易理解了,即廢除官員、地主免稅的特權。

無論是攤丁入畝還是官紳一體納糧,其實都是為了最佳化稅收結構,使社會富有階級承擔更多的稅收責任。

在藍星上,這兩項舉措都是有滿清雍正完成的,如果說康乾是吹出來的盛世,那雍正便是滿清君主之中,最具政治才華和手段的存在,單以其文治之功,縱觀全史足以保五爭三。

“可師父,這必然會引起廣大官員的彈壓!”

十三看出來這兩策都是利國利民的良政,但是也損害了官僚階級的利益。

“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並非一蹴而就。分化打壓、拉攏制衡,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你也不必著急,慢慢來,遇事多與錢大學士和王德輝商議。若是能將這兩個舉措貫徹,便是功在千秋了!”

錢牧謙是地主階級的一員,是江南錢氏的領袖,但他同時也是大周的臣子,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雖然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有可能損害他自己的利益,但以他的眼光看得出來,這是利國利民之舉,也願意做這件事。

聖人三不朽,立言,錢牧謙本就是一代文宗,著有經學。

立德,他是傳統計程車大夫,雖然不能和瑞山先生、於延益這樣的人相比,但忠孝禮義都沒問題。

現在就差一個立功了,若是能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

家中的錢財損失和如此千古奇功相比,算什麼?!

……

在小九親自端來飯菜之後,三人邊吃邊聊。

“十三,你對我是否有怨氣……”

正在埋頭乾飯的十三怔住了,他不知道師父為什麼會這麼說?!

雖然有些矯情,但是楊清源還是覺得自己強行決定了十三的人生。

十三的路原本該是自己選擇的,即便楊清源為他選擇了帝王之路,但說到底,依舊不是十三自己選的。

“我沒有顧及你的感受,倒是硬塞了一個皇位給你!”

一旁的小九聽著這話,翻了個白眼,師父大人,你要不要聽聽你自己在說些什麼?!十三他有什麼可不願意的?!

這可是九五之尊的皇位,但凡有點可能宋王、蜀王都會搶破了頭。

自己愚蠢的弟弟有什麼可嫌棄的?!姐姐對於弟弟就是這樣,永遠存在著血脈壓制。

十三朱瞻垕聞言先是一愣,反倒是一笑。

“師父這是說什麼話?!這可是九五之尊之位,古往今來多少人打破頭皮,就是為了搶這個位置。我原本不過是一個庶出皇子,如今能坐上皇位已經是得天之幸。原本我還想著等長大之後,當個閒散王爺,行俠仗義,救濟世人,但現在有個更大平臺在我眼前了!”

十三的三觀一直是這麼正,仁厚、陽光、寬和。他其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皇帝的最佳人選。

不過,大周未來的皇帝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帝……

——

北境,燕城,趙王府。

“了不起啊!了不起啊!”

趙王已經將神都傳來的情報仔仔細細地看了三遍了,但還是忍不住讚歎楊清源的手段。

一夜的時間,便完成了趙王幾十年想幹卻沒敢動手的事情。

起兵攻破皇城,誅殺天子。

然後以政治手段壓服反對的群臣,力保十三皇子朱瞻垕登基。

“若是本王能得此人效忠,至少可以節省十年光陰。”

趙王朱楷現在已經四十有五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一旁一身白衣僧袍的渡衍也不得不歎服楊清源的手段。

此子不僅武學天賦奇高,更是無雙帥才,現在又於政治一道上表現出如此驚人的能力。

這樣的人生在道門,可謂是佛門之大不幸啊!

佛門想要崛起,看來必須除掉此子了!

阿彌陀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為了佛門昌盛,老衲甘願破戒。

楊清源不知道,因為他的操作,少林渡字輩中的智者已經將他列入了必殺的名單之中。

“渡衍大師,你的覺得本王現在以清君側之名舉兵,兵發神都,趁著朝局混亂,新君初立,人心未穩之際,破釜沉舟,能否一舉功成。”

其實在知道楊清源兵變謀反的時候,趙王就已經在籌謀起兵之事了,這又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而且楊清源在朝中最大的支持者,太宗和於延益都已經亡故,以他的本事想要穩定朝局,絕非易事。

一旦神都的局勢陷入僵局,趙王便會立刻出兵,但現在楊清源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就壓服了神都之中的反對聲,扶立新君。

這讓趙王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出手,開始徵詢一旁的首席謀士,渡衍和尚的意見。

沉默片刻之後,渡衍才開口道。

“王爺,貧僧以為此時一動不如一靜,現在並不是出兵的好時機。”

趙王皺了皺眉頭,渡衍的建議顯然沒能完全說服趙王。

“還請大師闡述其中奧妙。”

“阿彌陀佛,那貧僧便獻醜了……”渡衍放下了手中的茶盞,認真地說道,“若是楊清源起兵弒君之後,未能在短時間內戡平動亂,使得朝野心服,那貧僧必然會力諫王爺起兵清君側。”

“那個時間,是楊清源和朝中眾臣對抗的時間,王爺的出現能夠打破這個平衡,群臣也需要靠王爺來對付這個弒君者。王爺進可登基稱帝,退亦可除去楊清源這個心腹大患。”

“然這一步棋,現在已經走不通了。大位已定,昭告天下。吳王殿下是眾臣廷推選出的皇帝,雖然於皇週會典之制不合,但卻足以服天下人心,王爺在這個時候起兵,那就是叛亂了!”

趙王,喝了一口茶,示意渡衍繼續。

“此刻起兵,不僅僅不能起到正面效果,反而會幫楊清源一把!”

“此話怎講?!”

渡衍又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楊清源此刻雖然扶立吳王上位,但是根據情報所言,他已經卸去了一身官職,只保留了武鄉侯的爵位,且不如即將離京。若是王爺在這個時候起兵,不是給楊清源留在神都掌權的機會嗎?!”

趙王起兵叛亂,那自然需要有人帶兵平叛,朝廷現在有什麼人有自己統領大軍,且敢說自己能打贏趙王嗎?!

新一代的開國四王資歷和地位都夠了,但是他們都沒有統帥大型兵團作戰的經驗,別說是對陣趙王這個邊關塞王,沙場宿將。

而無論是神武軍大都督唐聖嘆還是神策軍大都督王誠嗣也都不敢說出這句話。

也只有天策軍大都督李承恩能略勝趙王半籌,但北境又離不得李承恩。

這種情況下,朝廷便只能被迫重新啟用楊清源為帥。

如此就是變向地幫楊清源重回中樞……

聽到了渡衍的這番話,趙王才徹底息了此刻起兵的心。

他現在對於楊清源的統兵之能,還心有餘悸。

晉陽之戰的戰果實在是太驚豔了!

“也罷!本王這麼多年都等了,也不差這一兩年了!朱瞻垕畢竟是個小娃娃,終究會給到機會的!”

趙王就是草原上的狼王,有著足夠的耐心等待獵物露出破綻,然後致命一擊!

ps:感覺嗓子眼,還咳嗽,不會中招了吧!

各位看官一定要自己注意,羊了可能影響味覺,那做人還有什麼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