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皇帝妥協召還柳溥 襄王被迫接受現實
章節報錯
朱祁鈺句句話不離讓襄王登基或者監國,幾乎都是誅心之言了,直接影射襄王想入京總攬大權。
襄王也顧不得讚賞皇帝謙退恭讓的表態了,連忙跪下回道:
”陛下暫代君位、重創瓦剌,救亡圖存,護衛京師,保住了大明社稷,此不世之功也。
還位之事,非臣子所能言也,宜於太上皇回京之後,由二聖共同商討議定。”
見襄王還是不肯鬆口,死活不願說出于謙那句名言:天位已定,寧復有它。
朱祁鈺便斬釘截鐵地回道:“還位之事,乃是必然,不必商議。立後之事,絕不可行,也不必商議。
暫時就先這樣吧,今後朝廷第一要務,就是全力誅滅也先,儘早迎回太上皇。”
聽到皇帝這句話,襄王又不滿意了:“陛下,為何要全力誅滅也先?若是也先被逼得狗急跳牆,傷害太上皇,那又該如何是好?”
朱祁鈺聞言好奇地反問道:“瓦剌奪去我大明五十萬無辜將士的生命,難道不應該全力誅滅也先嗎?襄王叔的意思是我故意逼也先傷害太上皇?”
朝廷的文臣武將們都已經聽煩了,大過年的,這個襄王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非要弄得所有人都不安生才高興。
全力誅滅也先,就是皇帝那麼一說,實際操作中大家也不能真去弄死太上皇啊。
再說文臣武將心裡都明白,在最後的宣府之戰中,皇帝明明能全殲也先,但還是因為顧忌太上皇的安危,放走了也先。
而且皇帝給太上皇又送衣物、又送女人,還送儀仗、輦車、氈帳和紅羅炭,這些大家也都看在眼裡。
憑良心講,皇帝對太上皇就算不錯了。
而這個襄王呢,又想讓皇帝退位,又不敢直說。還打算徹底阻止皇帝立後,逼皇帝當眾表態只是暫攝皇位,這就跟在場的大臣們走到對立面去了。
要知道如今的皇帝可是大臣們擁立的,當時孫太后想要的方案是太子朱見深繼位,襄王監國,被大臣們硬勸諫著改成了朱祁鈺繼位,朱見深為太子,做下一位皇帝。
所以多數大臣認可的方案是朱祁鈺終身為帝,之後傳給太子朱見深。
少數皇帝的親信想要改易太子。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大臣提出過要當今天子還位給太上皇。
需要有人背鍋時,告訴朱祁鈺朝廷沒你不行。危機過去了,立即把朱祁鈺一腳踢開?
缺德事也不是這麼幹的啊,還沒有任何一個大臣會無恥到這種令人髮指的地步。
襄王還不放棄,繼續回道:“陛下與太上皇兄友弟恭,感情和睦,臣絕無指摘之意。只是塞外苦寒,太上皇久居那不毛之地,必定於龍體有損。
安遠侯柳溥、寧陽侯陳懋,有勇有謀,老成持重。臣舉薦由此二人率大軍出塞,迎接太上皇回朝。”
朱祁鈺點點頭:“准奏,只是如今東南民變四起,叛亂層出不窮。待局勢稍有好轉,朕立即命二人率大軍回京。”
說罷,朱祁鈺立即補充道:“最遲今年夏天,朕便會下令寧陽侯、安遠侯班師回朝。”
襄王聞言,倒也不好再說什麼。
朱祁鈺見事情談妥,便吩咐道:“今天所有參加朝會之人,明天去觀刑。凌遲石璟之後,毒害郕王和順德公主兩案正式完結。
然後你們就回家休息吧,一直到正月十六。
從此如無大事發生,朕不會再召集朝會。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寫奏本給朕,朕會看的。”
說到奏本,朱祁鈺又強調了一次:“朕給伱們規定一下奏本的形式。一份奏本,內容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告訴朕你是誰,你是什麼官職,你寫奏本的具體日期。
第二部分:告訴朕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三部分:告訴朕你的建議或者訴求。
舉個例子,比如說申請賑災的奏書。
第一部分,告訴朕你是某地的知府,某某某。
第二部分,告訴朕你的轄區內遭了什麼災禍,嚴重程度。
第三部分,告訴朕你的賑災措施,需要朝廷提供怎樣的援助。
不許在奏本中給朕掰扯什麼三皇五帝,孔孟程朱。
不要講虛頭巴腦的大道理。之前的翰林侍講劉定之,給朕上的奏本,滔滔不絕數千言,一篇文章下來,快趕上道德經的字數了。
結果呢,聽君一席話,如讀一席話。他好像說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以後再有這種事情,就不是回家抱孩子那麼簡單了。
朕可是提前警告你們了,勿謂言之不預也。”
百官聞言,連忙俯首領命。
大臣們對此意見不大,那些車轆轤話,不讓寫就不讓寫吧,還省得大家搜腸刮肚、勞心使力了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處理正事上,也挺好。
除了翰林院那幫清流,負責實幹的官員,也沒多少人真的喜歡整天賣弄文筆。
再說以皇帝如今的權威,推行個這種級別的小改革,還是完全沒有阻力的。
接下來,最後一項,便是脫脫不花敬獻大元傳國玉璽,並尊奉大明天子為天可汗,自此以後正式接受天可汗號令。
脫脫不花、阿剌知院與朵顏三衛的首領們跪拜完,朱祁鈺緊接著便以天可汗的身份,冊封脫脫不花為韃靼大汗,統治東蒙古部分;阿剌知院為瓦剌大汗,統治西蒙古部分。
大元國號自此正式終結。
走完流程,見大家都無事奏對了,朱祁鈺便命散朝。
最近半年發生了這麼多大事,朝野上下、君臣僚屬,大家早就身心俱疲了。
好容易可以休沐半個月時間,氣氛頓時就活躍起來了。
文武百官高高興興地行了禮,退出奉天殿,便一起回各自衙門相互致賀了,再然後就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
說朱祁鎮從決定親征,到大軍出發只用了五天,那實在是有點冤枉他了。七月十五日,陽和口之戰,四萬明軍兵敗覆滅。
而這四萬明軍,大部分都是朝廷增調過去抵禦瓦剌入侵的京軍。
可見朝廷在六月時,就已經開始往山西調兵備戰了。
也就是說,從六月到現在,朝廷已經足足折騰了半年。
這幫文武大臣,其實也是非常可憐的。整個正統朝,先是被三楊裹挾著進攻阿臺汗,替也先統一蒙古。然後又是被朱祁鎮和王振硬推著發動了長達十年的麓川之戰。
南北這兩場戰事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土木堡之變。
整個正統朝,大臣們就沒安生過。
到了景泰朝,多少好一些。起碼皇帝剛剛已經承諾,景泰朝前五年,不再發動新的戰爭了。
已經非常知足的大臣們,輕鬆愉快地聚在一起慶賀著新年。
楊善已經被皇帝派去了南方平叛,也就沒人跳出來,再說什麼太上皇正在受苦,大家不應該慶賀之類的掃興之語了。
朱祁鈺也在親衛的嚴密保護下,回到了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