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 日本百姓簞食壺漿 正統特使京師傳旨
章節報錯
足利義政派遣數千倭寇,攻掠大明腹地,如入無人之境。
大明百姓雖說沒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但也是袖手旁觀、樂觀其成。甚至於大明廢帝,都被順順利利‘請’了回來。
足利義政把大明景泰皇帝好一頓笑話,但只高興了沒幾天,就發現日本百姓和大明百姓並沒有什麼不同。
非要比較的話,日本百姓比大明百姓還要更過分一些。
在加賀、能登、越中、越前四國,真的出現了無數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情景。
更有甚者,還有許多百姓主動為明軍帶路。
只因明軍所到之處,都極力宣揚大明景泰皇帝的旨意,其要點有三:第一,主動接受大明天子統治的日本百姓,免除一切債務。並且明軍所到之處,拿出一半耕地平均分給日本百姓。
第二,歸順大明的百姓,免除一切稅賦徭役五年。
第三,當地百姓一切風俗習慣不變,明軍絕不擾民。並且大明會將茶葉、絲綢、瓷器、藥品、山珍等貨物運抵新佔領土,以平價賣給百姓。
有了這三點,加賀、能登、越中、越前的百姓根本就沒有興趣反抗。
室町幕府的統治本就極為虛弱,動不動就爆發各種各樣的一揆,一揆就相當於大明的民變。
日本百姓對室町幕府的忠誠度,可比大明百姓對景泰朝廷的忠誠度還要低不少。
隨著第二批登陸完成,加賀、能登、越中、越前四國已經彙集了十萬八千明軍,以及三萬青壯。
同時,兩百船茶葉、絲綢、瓷器、藥品等貨物,也隨船隊一起運達。
四國百姓看到了實物,而且真的是平價就能買到,對大明是越發擁戴了。
只有四國的權貴、僧侶等食利階層,要麼被明軍誅戳,要麼連夜逃往京都。
這些權貴沒有了百姓的支援,明軍根本不同他們講條件,逮住就直接殺。把他們折騰光,這些土地和百姓就完全是大明朝廷的寶貴稅源了。
等足利義政這頭擁戴朱祁鎮完全復辟,越前那邊也正好被明軍完全佔領了。
越前再往南,是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
而京都就緊鄰琵琶湖最南端。
足利義政多少懂點大明歷史,一旦明軍從越前出兵,佔據琵琶湖北端,那接下來就是朱文璋、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重演了。
拆東牆補完西牆,東牆漏風。
再拆西牆回補東牆,西牆又漏風。
這就是足利義政如今的感受。但明軍都快打到琵琶湖了,不拆牆補牆,又令人寢食難安。
萬般無奈之下,足利義政從關東抽調回了兩萬精銳,又將支援博多港等地的新軍調回三萬。
本已岌岌可危的鎌倉幕府因此壓力大減,與關東管領和室町幕府的聯軍重新形成了均勢。
從十一月初到十二月末,大明和日本之間相對平靜,都在調兵遣將、積蓄力量。
在此期間,足利義政與早就定好的未婚妻日野富子完成了大婚,並且將日野富子的妹妹日野惠子嫁給了朱祁鎮做皇后。
這還不夠,足利義政又派出特使,以正統皇帝的名義前往北京,下旨要求景泰皇帝退位。
轉眼來到了年底。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早。
朱祁鈺剛剛醒來,就得到了正統皇帝特使進京的訊息。
過年前還能得到這樣的好訊息,朱祁鈺高興地直拍大腿,一邊拍還一邊稱讚道:“顰兒的大腿真是越來越潤了。”
林香玉紅著臉回道:“都是主人滋養得好,只是您為何如此高興?”
這話是明知故問、善意捧哏。
朱祁鈺喜笑顏開:“揚眉吐氣的一天終於來了,正統皇帝要求大明的忠臣們把我推翻,我倒要看看這幫忠臣如何應對。
他們要是真奉正統皇帝詔命,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誅滅他們的九族了。
他們若是不奉正統皇帝詔命,我看他們這正統忠臣還當不當得下去。
等明年過完,再也沒有反對我的人了。”
林香玉笑道:“等明年大事定了,我們給您三跪九叩,磕頭致賀。”
“行行行,那感情好。”
朱祁鈺一口答應了下來。
淺雪勸道:“你們小夫妻兩個別高興得太早,剛剛傳來軍報,脫脫不花和阿剌的部眾因為搶地盤,今年年底已經發生了數十起小規模衝突。
這是大戰的前兆啊,別明年日本的戰事沒結束,瓦剌、韃靼又打起來了。”
朱祁鈺點點頭:“我是真想把戰爭停下來啊,但是沒辦法,哪裡不打都不行。
我們兩三代人花五十年把地盤打下來,再由兩三代人去鞏固消化。
這一晃一百年過去了,到時候大明出個昏君,就又該戰略收縮、崽賣爺田了。
所以得趁著在位皇帝不昏庸,趕緊往外擴張。
而且我們必須搶佔海洋時代的先機,把大明打造成日不落帝國。後面再讓子孫慢慢敗家去吧,只要不再出個朱瞻基,一時半會是敗不完的。”
淺雪問道:“今年一年,又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您的幾位生育工具跟您申請,能不能歇兩年?”
“歇歇歇,確實太難為她們了。老讓她們生,我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要不再給我選一批妃子吧,單純地作為生育工具,我不會動感情的。”
“白日做夢!”
“白日做夢!”……
朱祁鈺瞬間就聽到了五句白日做夢,嚇得縮了縮脖子,不敢再言語。果然自己的五位愛妃都是有底線有原則的女人。
朱祁鈺在家裡悠哉悠哉陪著寵妃們打鬧玩笑,京城裡的百官卻犯了難。
以前大家還可以掩耳盜鈴、裝傻充愣,還可以依據禮法叫囂皇太子朱見深是大明國本,但現在正統皇帝的特使到北京了,還帶來了正統皇帝的旨意,讓大家把景泰皇帝推翻,迎正統回朝。
再擁戴正統皇帝的長子做皇太子,豈不是公然支援正統了?
這一軍,可把衛道士們將了個人仰馬翻。
大明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的守衛們見到了百年難遇的奇景:大臣們來衙門時興高采烈,都在談論怎麼高高興興過年。
大臣們散班回家時,卻一個個捶胸頓足、如喪考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