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真法如人 荒誕建言
章節報錯
第三道尊望了歸無咎一眼,道:“還需再戰否?”
關切之意,自然彰顯。
歸無咎卻是沉著不語。
心意收斂,智力暗藏,進入最為完滿如意的妙境。
自入道以來,唯有陰陽洞天戰秦夢霖、飛舟東渡遇軒轅懷等寥寥數個瞬間,進入這剛健清冷活潑三重意象混同合一的最高境界。
因歸無咎清楚的認識到,若在第三道尊處尋得立法之秘,和先前與第五道尊交手的情形完全不同。
與第五道尊交手,重在汲取“原料”,只消第五道尊將所習道術一一展示,便算成功。而空蘊念劍所主的唯心唯識之道則不然,第三道尊所持劍道,在內容上並不超越于歸無咎之上,只是上下完備,且此時的功行在歸無咎之上。
兩劍碰撞,要的是一點啟發,以照亮前路。
歸無咎思索了一個時辰。
第三、第五道尊二位,也不催促。
終於,歸無咎眸中泛起一絲異彩,道:“可戰。只是戰法依舊由我而定。”
第三道尊道:“你說說看。”
歸無咎緩緩道:“道尊一千零二十四系分枝,既然有最終合攏歸一的本領,那麼取其中流,合併任意劍形之數,也是全然無礙的。”
第三道尊頷首道:“那是自然。”
歸無咎從容道:“既如此,晚輩欲觀遍八分之一,窮之盡之,以證我道。”
第三、第五道尊二位,都是一愕。
所謂“觀遍八分之一”,自然指的是第五道尊在己身一千零二十四支流中,抽取一百二十八劍,凝結為一。以分量而論,佔據劍道總體的八分之一。
所謂“窮之盡之”,是這一千零二十四中篩選一百二十八,並非憑本心選定一種,而是窮盡所有的可能性,一一嘗試。
第三道尊眉頭微凝,下意識的便要反對。
但是他話未出口,又思慮半晌,忽地重重一拊掌,嘆息道:“妙。”
第五道尊回過味來,亦詠歎道:“妙絕。”
已知道法成立的最終形態,是如辰陽劍山那般完整的八條支脈。
倘若第三道尊的一千零二十四法,乃是“通用法”的未完成階段,那麼歸無咎此時提出的這個主意,可謂是絲毫不見神奇。甚至中智之人,亦能想到將一百二十八合一,煉成八枝。
但是第三道尊已經說的很明白,他這一千零二十四劍乃是商乙道尊創制,唯獨適用他一人的“方便法”。
一道不具備普適性的法訣,縱然約束成八枝,同樣沒有普適性,可謂是徒勞無功。
奧妙在於“窮盡”。
一顆樹木,一塊石頭,就算格物通徹,盡知其性,亦不能推此即彼,明瞭這方世界的它物之妙;無它,因其內涵有所不足。
但若是一位已經臻至道境的大能,若其自知通徹,無所逸漏,窮盡身心一切奧妙,自然也就能夠推此即彼,明瞭天地生長演化的妙理。
因為道境大能,此身便是一方“小宇宙”,妙性足俱;內求圓滿,無所不備。
空蘊念劍亦是如此。
儘管第三道尊的一千零二十四劍是“方便法”,但這並不重要,其最終是將這近乎至境的神通完整煉成,繼承了商乙衣缽。
歸無咎並不認為透過其一百二十八合一便能尋得真正的八脈正傳;他要的是遍觀這一殊相的全部變化,作為尋覓通用之法的階梯。
將空蘊念劍“方便法”和“正法”的關係,看成一位道境大能和紫薇大世界的關係,這份道心明銳,可謂是驚世駭俗。
第三道尊緩緩道:“道友看仔細了。”
隨即身軀緩緩浮空而起。
歸無咎亦拔身而起。
約莫上升了數百丈,第三道尊足下,忽地浮現出一朵八瓣蓮花。
蓮色粹白,彷彿豐潤圓滿到了極致,似乎在清水之中浸泡了數百數千載,時機一到,忽然脫水而出。其嫩滑生動,似是畫意,又似是實體。
在歸無咎目中,此物分明又多出一重相貌。
這豐滿無儔的肌裡,分明只是幻象而已,其內在本質,乃是一百二十八道絲線迴環相連,構成一隻精緻的骨架。
隨著第五道尊右手拇指在食指第一關節上輕輕一按。
八瓣蓮花中的一瓣,忽然備極殷紅。
七瓣雪白,一瓣盡赤,分外矚目。
歸無咎靈臺清明,立刻感受到溫度驟降,彷彿深處萬古冰原,一道磅礴豐沛的劫力,即將加身。
無形之中,他指尖亦有一無形之劍破碎,顯化成一道劍氣虛影,將襲來的神通半是拒止,半是映照。
在一千零二十四劍的最原始狀態,縱然是唯心唯識的空蘊念劍,亦展露出模仿有形劍道之用的原始形態。但是此刻其一百二十八法合一,儼然登堂入室,盡顯其“心意咒殺”之本色。
不過其每一劍到底只是八分之一,並非全體,歸無咎亦不需要用完整的一道空蘊念劍應對。若是如此,只能接下十餘劍而已,如何能夠演盡無窮變化?
事實上,歸無咎只需一劍,勻出八分之一的威能,足堪應對;並且氣機所損的八分之一,立刻就能補足。
第三道尊足下蓮臺,紅光閃爍。
八朵煉瓣之中,總有一朵紅色,變幻不定。
其實就是這八朵蓮瓣本體之組形,其實亦是時時刻刻處於變化之中,只是其中微妙,卻非尋常人可以窺見了。
約莫半刻鐘之後,隨著雙方交手的頻率漸快,那八瓣蓮花已成為相當一致的“淡紅色”。
圓滿境以下,若不能窺見天中劫力變化,還道是時間驟然靜止了。
……
十年後。
第三、第五道尊所居兩峰極為宏偉,歸無咎在後山覓得一處清淨地。開鑿石室閉關。
七年前的一戰,他收穫極豐。
一千零二十四篩選一百二十八,無有遺漏。這其中的變化總數,甚至較之第五道尊囊括兩個紀元的神通變化也毫不遜色。
好在第五道尊是一一施展大世界中兩個紀元的全部法門,其不相統屬,理路不同;而第三道尊卻是依次施展同一門神通的變化,迭次而行。若作譬喻,前者似乎是不住地張弓搭箭,同一時間內一次挽弓只射一劍;而後者卻是連珠箭發,絡繹不絕。
所以速度自然也快上許多。
只花費了三年時間,第三道尊便演盡了全部變化。
經過七年苦心鍛鍊,歸無咎終於循著“由窮盡殊相而至於共相”的道路走出關鍵性一步,空蘊念劍的八部形下法門,似乎已經觸手可及,只差臨門一腳。
可就是這最後一步,思來想去沒有突破門徑。就像是一隻孵化誕生的雛鳥,此時五臟健全,靈智已生,但急切間總是未能尋見這蛋殼的薄弱處,得以真正出世。
其實歸無咎心中也隱隱有所預感。
開闢一門不亞於九宗之首的辰陽劍山八脈劍傳的大道,又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縱然自己攬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想要在近道之前便奠定此大道根基,必須要有非凡氣運支援,且要尋找到一個以巧破力、一步魚躍於淵的玄妙契機。
將“天人合一”的至理運用於空蘊念劍法門的共相與殊相,已是歸無咎屢窺上境之秘才有的精妙構思,但是似乎還是差了一些。
思量之際,石室之外,忽地傳來一聲清響。
歸無咎出戶相迎。
此間也並無旁人,正是第三道尊立在門外。
歸無咎道:“道尊有何見教?”
第三道尊緩緩道:“昨日某心中生出一個念頭,只是仔細想來有些荒誕不經,本欲置之不理;但轉念一想,姑且言之,由你自家決斷。”
歸無咎微笑道:“道尊若有良策,自然不可藏私。”
第三道尊道:“某以為,你若真要完成這不可思議的功業,最終還是要落在你與本人的交手上。”
歸無咎低首不語。
若應在交手上尋,還有什麼鬥戰路數,較之盡窺八分之秘的法門效用更佳呢?
第三道尊略一猶豫,道:“某的意思是,瞥去‘應物相隨’之法門的真正交手。至法,只有在極境中尋。”
旋即第三道尊自嘲一笑,道:“所以說,是荒誕之言。”
歸無咎一怔。
所謂“應物相隨”,是道境大能的一種手段,感悟眼前之人氣機深淺而完全復刻之。
先前第五道尊、第三道尊與自己爭鬥,皆用此法。意在功行上完全等同,完全較量神通之高下。
若要撤去此法,全力出手……
歸無咎感知力之強不在近道境之下,早已斷明。眼前這深山秘境中的“第三道尊”、“第五道尊”顯化分身,雖然功行較之其飛昇之前的本體遠遠不及,但也絕非近道境可比。
哪怕普天之下最強的近道境存在——九宗諸位真君,只怕二人也要強出至少數百倍。
歸無咎甚至疑心隱宗羋道尊等四人一對一與之交手,也未必能三招兩式之間勝出。
如此修為,就算歸無咎動用“武域輪迴天”亦完全不能抵擋。
只怕第三道尊只出一招,“三花蛻形”便要自行發動了。
如此……
可行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