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懷一擊取得優勢,也不追擊,只微笑道:“如何?”

歸無咎靜言道:“看來軒轅道友愈來愈有生人韻味了。”

在歸無咎眼中,軒轅懷欲求全勝之意,昭然若揭。

軒轅懷搖了搖頭,道:“其餘四境之戰,歸道友竟盡數取勝,委實出乎某意料之外。就算金丹境那一陣有些僥倖,其餘三陣戰局,可都是勝在實處。既然如此,這最後一陣,本人自然要給與充分的回應。”

歸無咎淡淡一笑。

經由一招實戰交手,歸無咎對於“身臨其境”的實戰奧妙細微處,已然徹底明悟。

這鬥法之變化,在於冥冥中打通一線過去未來,知曉吉凶興衰之玄機。

對於道行相若的二人而言,哪怕其中的一位以絕著臨敵,另一人依舊有極大的變著餘地,可以從容化解之;想要強分勝負,又談何容易?

但是身俱萬古獨在氣象之後,對於不同抉擇的吉凶,卻可看出微妙的差別。

如同偶然間狂風一卷,將數粒蟻蟲之卵吹至沙堤之上,將來會演變成長堤潰圍、滄海桑田。在兩人的交手之中,看似選擇不同的招式、策略皆能抵擋,但其實每一個抉擇,都牽涉到不同的命運軌跡,上下吉凶沉浮。

此道初聞令人毛骨悚然,似乎一人之命運,在不經意的細微抉擇中便已被定下了。但細細思之,卻又不然。

觀看如今紫薇大世界中的第一流嫡傳,似乎人人都成長到了符合預期的高度,其天才之名,資質之高,早在靈形之前已有驗證。極少有誰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中途隕落了。

此道之奧秘如同世俗中人的神祇信奉,“信則有,不信則無。”

若是並未窺見這氣運運轉之軌跡,那麼經歷無窮正反抵消,最終一切歸零,對本人沒有絲毫影響;但若是窺見此道,一線因果牽連下,卻不能視而不見、故作不知。那就只能在萬千應手之中,尋得於過去未來最為有利的那一手,方為上策。

且這一應手之中往往要加以看似贅餘無用的奇怪變化,又或者是甚為生僻之法門。

軒轅懷從容道:“某要出手了。”

旋即反手一點,又刺出了一劍。

這一劍罕見的又恢復成了取直之道,只是有些斷斷續續,宛若無數根連成一線的銀針連刺。

歸無咎仔細應對,劍氣化作清霜三道,又凝結為一,復分化為三,三一之間,如此反覆變幻,將軒轅懷的來襲劍氣化去。

這一劍碰撞,似乎是平分秋色。

接下來兩擊交手極為短促,依舊是兩分之象。看似歸無咎經過了前兩式的試探之後,已然掌握了此法的鬥戰精義。

但歸無咎此時眉頭緊蹙,似乎戰局不容樂觀的模樣。

果然,第四式交手,歸無咎目光之中光芒一閃,宛若彎月形的劍氣脫手的一瞬,便立刻運用遁術,遠遠拉開。

分量相若的二人戰鬥,此舉實屬罕見。

果然,隨著一聲轟然爆鳴,歸無咎劍光瓦解之後,軒轅懷的劍意餘勢赫然未消,竟有五六分之多,凌厲迅捷的切了過來;好在歸無咎預備退路,為歸無咎險之又險的避過。

這一劍高下之懸殊,遠遠超過了最初兩招試探性的交手,幾乎直追二人在此境中的第一戰。

軒轅懷長笑一聲,似乎並不掩飾此時之快意,氣象愈發和光同塵。

其實這也是因為二人選擇一招一式對拼交手,歸無咎多用了半招,方得逸步而走;若軒轅懷緊扣於實戰,脫身未必如此容易。

歸無咎心中雪亮,自己並不是差在“身臨其境”的妙諦,而是返虛向實,差在具體的道術上。

和軒轅懷相比,歸無咎有一個審時度勢、砥礪前行的過程;道術運轉、修持、抉擇,都是根據具體的情勢而定,並非先驗的最佳道路。

譬如在靈形境時,其實“三千法”中的那一道幻術法門並非甚強,但歸無咎感覺其對於當時的荒海情勢大有用途,便選擇了將此法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一門幻劍之道。一千五百法之擷取次序,自然有圍繞此幻道而用的緣由。

再譬如金丹境後,歸無咎因當時對於空蘊念劍的理解,將越衡十八法中的半數煉作空蘊念劍的輔佐之用。雖然從事後空蘊念劍的發展速度來看,其實此舉並無必要。還是追求威力最大的越衡十八法,是更好的選擇。

但歸無咎的選擇,不能說錯;恰恰相反,正因為如此,歸無咎的每一步,走得異常真實、堅實。

曲折之後,益見真淳。

踐行此道,也不至於對歸無咎有任何制約。

譬如以木桶取水,一次所允許的極量便是十升,那麼你攜帶一隻容量十升的木桶便已足夠;非得取一隻容量二十升、三十升的木桶,反而顯得浪費。

歸無咎的道途也是如此,他許多時候雖未在靈形、金丹境中做出最優選擇,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完美結丹、五五成嬰,達到靈形、金丹二境的真正極限。

正相反,因為步步進益的緣故,他的“天人立地根”之道,才更加凝練。

可是在此時這古怪的交手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根基稍遜於軒轅懷的緣故,高度上雖然都是登峰造極、完美無瑕,但“寬度”上的差距,就暴露出來。

譬如面對靈形境中某一招至為完美的一劍,以軒轅懷通徹辰陽八劍的底蘊,能夠以一千個變著加以應對;而在歸無咎這裡,同樣隱藏著一千個變著的“正規化”,但能夠真正完整接住敵招的,只有三百招。

若在真實的靈形境比鬥中,這其實全不不打緊。別說三百招,就是三十招、三招,又或者只是一招,能夠成功接住便已足夠了。

而此時此刻卻不同。

因為隱約看穿了過去未來吉凶之勢的緣故,真正可堪成立的應手,不再是一千招,而是數招,甚至只是唯一一招!

如此一來,如果這一招恰好在原先那三百招的範圍之內,那自然萬事大吉,可以順利應對;但更大的可能,卻是在那七百招並不存在或並不完美的範疇之中。若是這般情形,歸無咎就只得權衡利弊。

或者選擇三百招之內的最佳之著,在吉凶之象上吃一下虧;或則在那七百招並未臻至極境的劍招內選擇那應對吉凶的唯一一招,如此則在現實的鬥法較量中吃虧更大。

總之兩頭必有一失。

更嚴重的是,那通徹過去未來之命運、吉凶暗合的“最佳之招”,往往都是極冷門的奇招、怪招。此招落在那七百招的機率,恐怕並不是七成,而是八成、九成甚至更多!

恍惚之間,二人交手三十五招之多。

不過歸無咎運氣尚可,這三十五招中約莫有半數打成平手,令有半數也只是小劣,並未出現剛才那勝負分明的模樣。

但歸無咎自己心知肚明。

其實方才三十五招,自己真正能夠使出最佳應手的,不過寥寥三招;其餘之所以看上去局面尚可,是因為自己選擇範圍之內的“次優解”和正解差距不大的緣故。

這種情形,不是常態,發生的機率至多十分之一二,只是恰巧為自己遇到了。

一旦遇到“正選”和“次選”高下差別甚大的招式,一舉落敗都不是沒有可能。

退一步說,縱然是眼前這看似尚好的局面,軒轅懷若是選擇連環猛攻,此刻也已積累了相當大的優勢了;但他卻刻意於每一劍之間留下停頓,堅持一記一記的對拼。

似乎是在檢驗,他的“好運”何時會到來。

說時遲,那時快。

就在此時。軒轅懷雙眸中溢位一絲歡喜,大笑道:“歸道友。且看這一劍,是否是你我琉璃天道爭的最後一式!”

言畢,大袖一攏,劍氣束成一環。

這一環並非投擲過來,而是莫名增長延長,倏爾變成了宛若袖筒一般的古怪形狀。

若是不避,似乎是當做罩子來使;

若是避讓,似乎是反手一捲。

雖是從極粗淺的入手處切入,但以此二相為大宗,後續的微妙變化何止千萬!

歸無咎早已察覺到了危機。

此招便是正屬於“正選”和“次選”相差極大的那一類。若是強行無視過去未來興衰之軌跡,單單以破解神通為要務,接下這一式之後至少三日,自己會被強烈的厭世念頭侵擾,連心無旁騖也無法做到,非閉關半年不能完全祛除,鬥戰勝負不問可知。

但強行施展那並不在自己掌握範圍內的“正選”,此法和歸無咎本身道術極不契合,至多隻能施展其威力的十分之六七,那後果更為嚴重,只怕當場就要被軒轅懷“擊殺”。

此境之中,自己和軒轅懷不同,若被擊殺可不會變成塑像一類,等若立刻就分出了勝負。

危機之際,歸無咎閉上雙目,心神遍歷所學。

隨即此身之清氣,似乎和這方天象產生了一絲微妙的互動。

轟的一聲,兩劍碰撞在一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