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新時代的黎明
章節報錯
看著皇太孫得意的模樣,楊豐也是很感慨啊!
這才是皇太孫想要的結果。
他其實就是想提前在天下臣民面前,先完成他帝王身份的認同。
反正他爺爺對這種事情並不忌諱,他不需要和別的朝代那些太子一樣,老老實實做人,切忌讓人感覺很急切……
朱元璋不在乎這個。
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老農,看著自己的子孫開始掌管家業,然後自己終於可以曬牆根一樣,用欣慰的目光看著繼承人的勤奮,以前對朱標是這樣,現在越來越老了,對朱允熥更是這樣,事實上他從沒想過換繼承人,無論扶持朱允炆還是朱棣,其目的都只是試圖讓朱允熥走上他認為正確的道路。
也就是遠離楊豐的那些蠱惑,對楊豐要保持距離。
大明需要楊豐帶來的那些新技術,但不需要楊豐帶來的異端邪說,就像咱大清末年的洋務派一樣。
明學為體,夏學為用。
朱允炆和朱棣只是他的工具人而已。
而現在朱允熥挾一舉解決倆叔叔之威,正好趁機在天下臣民面前,先入為主的把他的帝王身份確立。
告訴朱允炆和朱棣……
你們都死心吧!
沒用的。
我才是真命天子!
此刻在山呼萬歲中,一身袞冕走上寰丘的皇太孫,彷彿在進行他的登基預演……
“皇太孫終究長大了。”
楊豐說道。
“大使,您也玩夠了?”
謝成說道。
“永平侯,我只是在兌現我的承諾,哪怕是老百姓,答應人家的事情也一樣要做到,既然你們要我做中間人,那我當然要公平公正。”
“啊,公平公正,話說河神怎麼沒來?”
“人家是神仙,怎麼可能一直盯著凡塵俗世,只要你們沒有違背承諾,河神當然也沒必要過來,但要是你們違背承諾,那可就不好說了。”
“所以大使想讓我們兌現什麼?”
謝成說道。
談判這種事情當然不可能皇太孫出面。
所以接下來昭義,護國,河東三社的總指揮,將代表三社所屬兩百多萬山西百姓,和永平侯正式展開談判。
“第一,大赦。”
楊豐說道。
“可,陛下已經明示,一旦山西之亂平定,即大赦期間所有參與之人,無論是最初北上太原期間各縣作亂者,還是事後推選的都頭,加上此前在天井關與朝廷交戰者,統統赦免其罪行,但這些會社,都頭什麼的,事後也必須解散,至於那些指揮,陛下會一人賞賜個職位。”
謝成說道。
“然後找機會抓住他們把柄,再以朝廷法律秋後算賬?”
“大使說笑了,只要以後他們不犯法,朝廷就是想抓也沒有把柄可抓啊!”
“犯法不犯法,最後還不是你們官字兩張口,不過這件事你們也不用操心了,我會僱傭他們的,從指揮到都頭全都僱傭,然後送他們到豐州川開荒種田。”
“以後有事再把他們送回振臂一呼?”
“永平侯果然專業。”
楊豐笑著說道。
謝成只是微微一笑。
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秋後算賬是不可能的。
就算朝廷不秋後算賬,地方官,此前被逼捐計程車紳,一樣也是要跟這些刁民們秋後算賬的。
這段時間那些刁民的花費,當然不可能自己出,都是從山西各地士紳那裡逼捐出來的,要麼你站出來帶頭對抗朝廷,要麼你掏錢掏糧食,由我們站出來對抗朝廷。那些士紳害怕朝廷秋後算賬,當然不敢出來帶頭,實際上他們這時候腸子都快悔青了,原本的確是他們最先跟著河神搞事,但他們就是想著逼走晉藩,結果卻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這已經是造反了。
所以帶頭是肯定不敢的,只能哭著掏錢掏糧食。
而以後秩序恢復,這些士紳終究有些地方上的權力,再和地方官勾結,不報復那些都頭才怪呢!
但楊豐此舉就讓這把刀始終懸著,如果朝廷或者地方官員士紳,真對參與的刁民打擊報復,那麼這些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建立起威信的都頭,指揮們隨時可以回來振臂一呼,然後在極短時間內再次讓山西陷入叛亂。
謝成也是造反出身的,他是專業的。
“第二,軍戶必須分地。”
楊豐說道。
謝成默默點了點頭。
這個已經是必須的了,要知道朝廷終究還得靠山西軍戶,皇帝也不可能再換批軍戶來駐守山西。
甚至不只是山西軍戶,其他各地軍戶也都開始要求分地。
如果皇帝拒絕,那麼很可能就不只是山西軍戶了,更何況他本人在知道了軍戶制度以後的糜爛後,本來對這種制度也沒了信心,所以軍戶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必須的,只不過暫時還沒定出個新制度,畢竟這不僅僅是分地那麼簡單,如果分了地,那麼以後軍糧如何解決?還有軍戶調動的問題,軍戶因為各種問題調動是很平常的,如果分了地,那麼還怎麼調動?還有如果分了地那以後增加的餘丁土地怎麼辦?原本餘丁也是由衛所給田地,雖然比正兵減半,但他們的地也是衛所給。
軍戶餘丁是不斷增加的,那麼衛所怎麼解決他們的土地?
總之不是簡單一句話分地就能解決的。
“第三均田免糧。”
楊豐說道。
“大使,只要你保證山西行都司的糧食供應,並且每年保證山西工商業稅收超過目前的兩百萬石,朝廷就可以免糧,至於均田倒是最容易,陛下一道聖旨而已。這又不用朝廷出錢,朝廷也沒什麼損失,最多陛下給那些被分了田的地主點補償,給他們家一個秀才功名。”
謝成說道。
“所以,乾脆把山西的稅收承包給我?”
楊豐說道。
說話間他看著已經開始祭天的皇太孫。
這個祭天儀式是很繁瑣的,必須嚴格按照程式一步步來,袁大頭祭天過程耗時一個多小時呢!
皇太孫雖然不是以皇帝身份,但過程也要依照禮儀。
“就跟胡元時候那些色目人一樣?”
謝成說道。
這個提議倒是不錯。
其實對朝廷來說,關鍵就是這個免糧,也就是山西的每年兩百多萬石,這是北方最大一筆稅收,尤其是供應山西行都司的軍需,如果楊豐能確保朝廷不會少了這筆收入,山西行都司不會缺了這筆供應,那麼幹脆像胡元一樣採取包稅制把山西稅收承包給楊豐,反而讓朝廷省下了很多麻煩。
畢竟維持一個稅收系統,也是要投入大量錢糧的。
徵收,儲運,管理,統統都是要單獨養活一定人力,但如果使用包稅制就完全不用操心了。
全是包稅商自己的。
而且這種制度也不是沒有先例,畢竟胡元時候絕大多數稅收都是承包。
“但如果讓我包稅,那麼除了鹽還是朝廷的,其他比如茶之類,在山西境內就全放開了。”
楊豐說道。
“我會奏明陛下。”
謝成說道。
其實只要不放開鹽業就行。
茶的確是目前換馬的重要物資,但這不關山西的事。
山西又沒法種茶,山西放開也沒用,反正外面還是朝廷給輸入,最多也就是在山西境內交易更自由些。
至於其他就不值一提了。
“第四,必須把各項條款,白紙黑字寫成盟約,而且要皇太孫簽名,陛下行璽。”
楊豐說道。
謝成默默點了點頭。
其實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天子與百姓為盟,皇帝和百姓拉到平等的位置。
盟約……
首先得平等才能盟約,一個高高在上,一個跪伏腳下的,這個不叫盟約,雖然可以用些好聽的辭藻美化,但只要皇帝和百姓盟約了,那事實上就是兩邊沒有高低之分。好在這不是謝成需要操心的,而且這時候的皇帝本來也就是從最低等級的百姓起家,要飯的嘛,沒的再低了,再低是奴婢,但奴婢不算百姓,就庶民這個身份而言,的確沒有比皇帝起步更低的。
所以他應該不至於對這個問題太在意。
就這樣在皇太孫祭天的過程中,楊豐和謝成分別代表談判雙方,提前完成了這場談判的核心內容。
而皇太孫在寰丘上,在數十萬百姓矚目中,一身袞冕繼續著祭天儀式。
整個過程持續半個小時,隨著燎爐內昭告上天的祭文焚燒,在大明攪得整個北方人心惶惶的河神事件算是正式落幕。
至於接下來的談判沒什麼懸念。
楊豐的四條全答應了。
然後是歸明還是歸宋的選擇,至於這個選擇也沒什麼懸念。
條件都答應了,當然選擇回到大明瞭。
而山西百姓選擇回到大明的訊息傳到京城後,第二天皇帝陛下宣佈大赦,而且不僅僅是大赦山西,全國的大赦,這樣就不是被山西刁民們要挾的,而是皇帝陛下因為夢見大宋諸帝都跑來感謝他,所以一時心情極好,感覺自己終於可以四海昇平,所以才一高興就大赦的。
軍戶分田也變成了軍戶制度改革,只不過這個改革不能貿然,所以需要一個試點來試驗一下,最終選擇山西都指揮使司作為試點。
山西的均田……
這個變成了山西地主踴躍獻土……
獻土換功名,獻上一百畝地的換一個秀才功名,獻上一千畝地的換一個舉人功名。
獻一萬畝地的,直接賜同進士出身。
不過山西也沒有一萬畝的大地主,所以實際上就是換一堆秀才舉人。
然後這些土地由皇帝陛下賜給那些佃戶耕種,不是分地,是那些地主們為了自己子孫的功名,非要把地獻給皇帝,皇帝拿來當然也沒用,所以仁慈的皇帝陛下就把這些地分給原本耕種的佃戶,不過這些地算是官田,佃戶們有耕種權但沒有交易權。
官田是要重賦的。
而官田可以交易。
但山西這些官田沒有重賦,所以也就不能交易。
免糧……
當然不能免糧,免山西的賦稅不免其他省份,那不是逼著其他省份造反嗎?
免糧是肯定不能免的,只不過山西的賦稅全都承包給楊大使了,至於他怎麼收就與朝廷無關了,在朝廷那邊山西就是該怎麼交稅還怎麼交,只不過這些稅收由楊大使代收然後上交,他自己不收是他自己的事,只要他每年別少了向朝廷上交的份額就行。
山西一年夏秋兩課加起來兩百八十萬石。
只要楊豐一年把這兩百八十萬石小米和麥子交給朝廷,那麼山西境內他怎麼收稅都隨他便。
但不能動鹽業。
河東鹽池和鹽引還是和過去一樣。
白紙黑字的盟約,這個當然也有,一式兩份,只不過山西百姓的那份交給楊大使代為保管,而朝廷那份當然藏在皇宮裡就跟鐵券一樣,所以只要楊大使不拿著滿世界宣傳那就相當於保密的。至於那些指揮,都頭在外面怎麼說,那個就是些刁民胡言亂語而已,如果山西百姓想核實,當然可以找楊大使看,但楊大使不會主動傳,這個時代也沒有能全國範圍傳播的。
邸報是朝廷的,肯定不會傳播。
所以朱元璋籤的很痛快。
一則他的心態上並非高高在上到絕對不能對刁民低頭,這一點很重要,在內心深處他其實明白自己和百姓是平等的,要飯時候他又不是沒跪過,二則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不昭告天下,那麼這份盟約就流傳不開,最多放在楊豐那裡,給這個傢伙以後找麻煩用。
而山西百姓一邊則是承認朱元璋光復三晉,把他們從胡元的暴政下解救出來,作為對朱元璋的感謝,三晉百姓世代臣服朱元璋,以朱元璋為三晉的統治者和保護者,並稱認其繼承人的統治權和保護權。
雖然本質沒什麼區別,但皇權的定義變了。
實際上儒生們對這份盟約已經警惕起來,因為這改變了他們一直在宣揚的天命論。
他們失去了對皇權合法性的解釋權。
但是……
這份盟約又給他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因為這是民選擇了君。
民的選擇,成為皇權合法性的解釋,換句話說,民不選擇,皇權就不合法。
而儒生們,或者說他們後面計程車紳們……
那也是民啊!
他們第一次獲得了制約皇權的依據。
所以,現實的好處和相對虛幻的東西相比,終究還是現實的好處更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