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星去人社局交立功授獎審批表非常不順利。人社局負責獎懲工作的幹部一見梁海星提交的立功授獎審批材料,與他們事先要求的不一致,似乎有些為難,就有些不滿,臉色如同發紫的茄子般,劈頭蓋臉便將梁海星訓斥了一番,儼然已忘記了梁海星的身份,那可是省裡派來扶貧的工作組,而不是人社局的下屬。而且記功也不是人社局想為扶貧組辦好事,那是周思國書記的提議,他們只是在落實市委的決定。作為人社局一位普通的幹部有什麼資格訓斥自己?

雖然梁海星對錶彰獎勵的相關規定要求並不完全瞭解,但似乎覺得對方的訓斥有些道理。僅去百都,為市裡辦了點難辦的事,就藉機向市裡伸手要省級勞模,的確有些過分。因此,雖然覺得對方的訓斥有些過了,心裡極不舒服,但梁海星還是很理解對方,而且還想,如果換成自己,也會不高興,只是情急之下,言詞有失分寸。想到這,梁海星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不滿,靜靜的聽著對方的訴說。

人社局幹部見梁海星沒有反駁,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過分,氣消了許多,語氣也就緩和了下來。人社局的幹部告訴梁海星,事先已經將有關情況很清楚的向劉副市長作了彙報,市裡對你們進行集體表彰獎勵,而且有明文規定,地廳以上領導幹部不能作為集體獎勵成員,如特殊情況,需要逐級請示。幫扶組尤其是劉大可申報省級勞模,將使人社局感到非常為難:不爭取吧,劉大可作為副市長已簽了字,而且還容易使市委產生誤會,彷彿他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有些情況事先沒有講清楚。再往深處說,那就是當老好人。如果按程式上報,省裡不僅批不了,而且還會批評市裡把關不嚴。至此,梁海星似乎對整個表彰獎勵事宜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人社局多了些理解,更加看透了劉大可的心思。

“真是膽大妄為,厚顏無恥!”當得知事情原委後,梁海星對劉大可的行徑很氣憤,不由的在心裡罵道。梁海星也有苦衷,而又不便向人社局的幹部多說什麼。

人社局幹部似乎感受到了梁海星的為難,同樣,沒再多說什麼,不情願的收下了梁海星提交的記功申報表。

從市人社局回到賓館,已近快下班的時刻。梁海星見劉大可在招待所的院子裡獨自一人散步,知劉大可對提交立功申報表的事很關心,而梁海星不僅受了一肚子窩囊氣,更為主要的是,梁海星對事情經過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覺得此時見劉大可怕控制不住自己,將不滿情緒暴露出來,會使劉大可感到尷尬,就低頭想繞開劉大可,回到房間,暫時將剛剛發生的事情忘卻。但劉大可並不瞭解梁海星此時的心思,以為梁海星只顧低頭回賓館,沒有發現自己,急於想了解申報結果的劉大可竟主動迎上前。梁海星見躲不過,就硬著頭皮故作驚奇:“天冷了,劉廳長您怎麼一個人在散步啊?”梁海星一邊和劉大可打著招呼,一邊思考著如何回答劉大可接下來關心的問題。然而,出乎梁海星意料的是,劉大可彷彿事先知道了結果似的,根本沒有過問去人社局的事。劉大可在思忖著報社對其的專訪。

劉大可對梁海星道:如此重要的專訪很少見,在馬山工作期間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劉大可還告訴梁海星,有好多領導幹部,很會宣傳包裝自己,透過上電視露面、報社安排專訪,才被上面發現認識瞭解,為日後的職務升遷進行了鋪墊。劉大可讓採訪的記者先回報社,他想按照對方留下的採訪提綱,好好的準備一下,然後再約個時間進行專門的正式採訪。劉大可說著,與梁海星一起商談起了採訪的事。

劉大可對梁海星道,採訪的目的是從陌生到熟知,讓全社會瞬間瞭解你,引起上面的關注,造成巨大的轟動效應。因此,採訪的題目很重要。報社給他規定了兩個題目,一個是責任重於泰山,另一個是為了前山的經濟發展。前者,一看是寫領導幹部的,但太普通,用的人太多了,而且放在任何一個領導幹部,或是有些職權人的身上都可以;第二個題目側重於寫普通人,放在任何人身上,甚至是個體戶身上都可以。對以上兩個題目,劉大可都不滿意,感覺太俗氣,缺乏新意,像杯白開水,一點也不吸引人的眼球,看過題目就知道了內容,根本起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劉大可舉例道,像穆青等老一輩知名新聞工作者,撰寫的採訪題目都很醒目,震撼人的心靈,比方像對農業科學家吳吉昌的專訪,《為了周總理的囑託》。文章一刊發,頓時轟動全國,吳吉昌的名字也家喻戶曉。先不說內容如何,光看題目就很抓人的眼球,吸引人,極為大氣。還有《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看題目就很響亮,給人一種擲地有聲感。

梁海星斷然沒有想到,劉大可對這次專訪看得如此重要,為了完成好對自己的專訪,竟到了挖空心思的程度,對新聞報道的研究如此深邃,簡直成了專家。一個地級報社的記者怎能和新華社社長、大名鼎鼎的穆青相比?而且劉大可提到的兩篇通訊,都是穆青的代表作。固然名字很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劉大可的事蹟遠遠沒有達到能在全國造成巨大轟動的程度。吳吉昌,還有焦裕祿,那可是用生命固守信念的人。無論是做出的貢獻,還有高尚的品格,都光彩耀人,而劉大可呢,有什麼突出感人的事蹟,也真難為那採訪的記者了,就那點事,有什麼可好寫的。能在報縫裡發個簡訊就不錯了。

就在梁海星胡思亂想間,耳邊傳劉大可的聲音:“小梁在想什麼呢?”

梁海星一驚,忙道:“我在考慮對劉廳長專訪的事。”

劉大可一聽,似乎有些不高興,努了努嘴,佯裝生氣,微笑道:“怎麼對我的專訪,是對我們的專訪,事關整個幫扶組的聲譽形象。”

梁海星理解劉大可的心思,就微微一笑,沒有回應劉大可,而是道:“剛才劉廳長說的那兩篇通訊,都是報告文學的經典之作,尤其是對學中文的學生來說,都是熟悉並精讀的作品。這兩部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專門寫一個人的事蹟,而是透過事蹟背後所折射出的偉大、執著精神,人需要精神來鼓舞激勵,而最高貴的品格最能打動人。”

劉大可仔細審視了梁海星一眼,不由的驚歎道:“行啊,小梁,沒想到你對通訊還這麼有研究。比那兩個專業記者強多了,我看你到報社,比那兩個記者有出息。”

受到劉大可的一番讚揚,梁海星有些不好意思,臉頰微紅,就又繼續道:“寫好專訪關鍵要找好切入點,然後圍繞一個主題,將零散甚至看似不相關的事蹟串起來就顯得豐滿了。如果單純就一兩件事情寫,不僅很難,也不豐富。畢竟專訪也是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學就是人學,專訪的結果是要讓人看的,只有看後,對其中的主人公留下了深刻印象,才能感動人打動人,宣傳的效果也就表現出來了。”梁海星生怕自己哪句話說錯了,惹得劉大可不高興,雖然無意,但劉大可仍會很在意,就目光不住的望向劉大可。劉大可似乎覺得梁海星說的頗有道理,在靜靜的聽著,顯得極為謙虛,很難得。

梁海星見自己說到了劉大可的心坎裡,就又繼續道:“實際上,劉廳長這次到馬山幫扶,擔負著sw賦予的神聖使命,就像吳吉昌冒死研究棉花,心中強大的精神支柱,或是偉大的使命,就是總理的囑託,是完成毛zhuxi共同交給的任務。還有焦裕祿,在其之前,上級也曾向蘭考縣派出去好幾個縣委書記,但他們望著茫茫風沙,沒待多長時間就調走了。而焦裕祿之所以留下來,而且不顧肝癌重病,帶領群眾種梧桐樹,治沙。其實,他心中有一個堅強的信念,就是是透過治理肆虐的風沙,讓蘭考人民過上幸福日子,以生的代價詮釋為人民服務,以堅韌不拔樹立起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雖然劉廳長的事蹟與吳吉昌、焦裕祿不同,但精神都是同一的,劉廳長為了馬山的發展,想盡一切辦法,到省裡積極做工作,連家也不回,就像當家的大禹治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到百都,為了節約經費住地下室;身為地廳級幹部,為了心中的使命,不顧什麼身份,多方爭取,積極努力,你與他們的精神是一致的。如果這一連串的事蹟,以故事的形式敘述出來,不僅很精彩,一定也能打動人。”

梁海星一番見解,句句都說到了劉大可的心裡,直說的劉大可熱血沸騰。劉大可拍著梁海星的肩膀道:“很好。繼續說下去。”梁海星似乎也進入情況,道:“我覺得題目應該叫《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