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回程
章節報錯
徐達終於加入麾下,饒是宋青書一向沉穩,但也不禁心花怒放!截止到目前,他的中原之行,可謂是賺的盆滿瓢滿。
天下第一用醫高手,被他得到了。天下第一用毒高手,被他得到了。天下第一統帥,被他得到了。天下第一丞相,被他得到了。
雖然比不了朱元璋那種身邊綠se人才扎堆的景象,但對於蕩魔軍這麼一個小勢力而言,這已經是超高配置了!
宋青書一向是一個很現實的人,有多大幹糧吃多大飯,在當前的情況下,能有這個收穫已經算是極端圓滿的結局了。
況且,此時離開蕩魔軍已經接近四個月了,如果在算上回去的時間,就是五個月了。一個勢力的首領如果離開自己的勢力太長時間的話,難免會發生一些失控的事情。
“是時候回去了!”宋青書輕輕一嘆,心中不由得有些思念起平武來。
蕩魔軍是他真正一手一腳組建起來的,平武是他真正一刀一槍打下來的。相比武當,平武無疑更讓他有一種家的感覺,那裡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根基。
李善長和徐達開始喚醒其餘被震暈的人,司徒鍾把握的力度剛剛好,凡是被他擊倒的人,都是昏迷,竟無一人受傷或者死亡。
徐達清點了一番,還有兩千五百人餘人。宋青書苦戰半天,也不過殺了近五百人罷了。
武者不入宗師,便沒有大規模的殺傷力,終究只是凡人罷了。徐達對宋青書說,不管朱元璋如何,他終是不負朱元璋,這些人是朱元璋用來起事的嫡系,他不能全部帶走。
對此,宋青書很痛快的答應了。三千人被他殺了近五百,幾乎所有的人都有熟識的人被他殺了,這隻部隊跟他可算是有著深仇大恨,就是徐達不說,他也不會帶在身邊。
而此時痛快答應,還能賣徐達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呢?最終徐達只是從中選取了幾十名親信將領,帶在身邊,至於其他人,則在剩餘將領的帶領下,回朱元璋身邊了。
不過,徐達也提醒了宋青書一件事,那就是殷離!宋青書此時才終於想起,他還有一個侍女落在外面了。
提起殷離,宋青書不由得想起那個看透世情,眼中一片空靈麻木的少女。心中某個地方不由得一軟,悠悠一嘆,將殷離帶在身邊,是因為心中的那一絲悸動,也是因為那一絲感嘆,更是因為他在這個花季少女的眼中看到了對命運的反抗,對命運的不屈!
正是這一點,讓宋青書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不也是這樣嗎?同樣是面對不可抵抗的天道的肆意玩弄,同樣是毫不屈服的苦苦掙扎,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毫不猶豫的答應傳授殷離武功,他要看看,這個倔強的少女究竟能夠走到哪一步!
據徐達所說,他帶部隊跟楊逍出來時,將殷離安排在了鳳陽城外的一處地方,並沒有跟朱元璋呆在一起。
這倒是省了宋青書不少事,若是殷離在朱元璋身邊,他還要費些手腳,畢竟朱元璋的王霸之氣實在太過霸道,但既然是在城外,只要宋青書偷偷接她出來就行了。
事不宜遲,馬上出發!宋青書騎著白雲,來去如風,不過兩三個時辰,就將殷離接了回來。
殷離初見宋青書,大為驚喜,這幾
i來,她四處尋找宋青書,卻一直不見蹤影,心中還頗有幾分擔心,臉上清瘦不少。
她倒是不是擔心宋青書的安危,宋青書的實力她是知道的,金花婆婆在江湖上也算是一方高手,宋青書既然能擊敗金花婆婆,行走江湖自是不成問題。
至於對宋青書產生愛慕什麼的,就更有點無稽之談了,你覺得一個看破世情的**,會對一個僅僅跟自己相處了兩三天的男子產生愛慕這種東西嗎?
她最擔心的是,宋青書會不會想金花婆婆那樣將自己給拋棄了!她年紀雖小,但閱歷卻頗為豐富。
她能在宋青書的眼中看出對自己的那幾份憐惜,在她看來這是自己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
宋青書的實力比白眉鷹王殷天正也差不了多少,如果真能得到他的真傳,她就再也不用怕殷野王了。為了這個目的,她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只是,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她要留在宋青書身邊才行。可現在宋青書一言不發的跑掉了。這讓她不得不擔心宋青書是不是也打算拋棄自己。畢竟,她對宋青書而言,實在沒有什麼價值。
將殷離接回來,正好天矇矇亮,而李善長的車隊,加上徐達的幾十個親信,一共百餘人,向著蜀中的方向,前進了。
李善長善文,徐達善武,而宋青書來自資訊大爆炸的後世,心中有著眾多似是而非的新奇觀點,一路上,這君臣三人,倒也談的暢快。
宋青書不斷感嘆,這兩個人能在歷史上佔據一席之地,倒還真不是浪得虛名!而徐達、李善長也從內心深處開始認可宋青書的能力了。不管實際怎麼樣,至少他說的是那麼回事!
利用交談的間隔,宋青書也開始考慮傳授殷離什麼武功。宋青書會的武功不少,但除了九陽神功和降龍十八掌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江湖二三流的武學。乃是他行走江湖之初,四處剿滅山賊土匪的來的。
他既然有意助殷離一臂之力,看看她能在這反抗命運的道路上走多遠,自然不會傳授她這些垃圾。不過,九陽神功和降龍十八掌都是至剛至陽的武學,卻是不適合女xi
g學習。
宋青書思來想去,最後發現,貌似自己唯一能傳授給她的絕學,就只能是九yi
真經了。好在九yi
真經包羅永珍,一套功法中,輕功、內功、招數、兵器、掌法一應俱全,自成體系。
有這一本秘籍,足夠殷離縱橫江湖了。只不過,他終究沒有親身修煉過九yi
真經,對它的瞭解只是浮於表面,細微處難以瞭解周全。
“罷了,就這麼辦吧,大不了到時讓前塵出來傳授殷離!”宋青書恨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