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福建亂局
章節報錯
徐階回到內閣,一邊安排人請吏部官員前來內閣商議下文之事,一邊又派人給裕王府報信。
倒不是此事關係有多重大,主要還是徐階考慮到張科的任免是魏廣德所託,所以派人知會一聲。
他也知道勞堪和魏廣德關係不錯,不過當初嚴嵩在時,他只當是嚴嵩想要對付魏廣德而卸去其臂助,所以故意調動勞堪職位,當時並未反對而成文。
此事其實早已在刑部傳開,不過不管是勞堪還是魏廣德都未找他處理此事,徐階就以為他們已經預設,所以在嚴嵩致仕後也為改動,這次一併把訊息傳給魏廣德。
訊息傳到裕王府,張居正倒是很好心的詢問魏廣德意見,當然是指勞堪外放一事。
“任之的事兒要不要我去找老師說說,重新安排他留京?”
張居正還不知道此事已成定局,聽說魏廣德的好朋友勞堪也要外放,就關切的詢問。
“之前我問過他,他對於外放一事並無異議。”
魏廣德苦笑道,他當然不會告訴張居正這個其實是他一早安排的,所以只能做出無奈狀。
聽到魏廣德說這是勞堪的選擇,張居正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麼。
不過想到魏廣德還在京城,他如果想要回京其實也不難,沒看到他老鄉歐陽一敬就寫信訴苦,最後魏廣德還是把人弄回來了。
張居正這麼想著,而魏廣德則在思考這兩天還要登門拜訪徐閣老一次。
之前張科送來書信可也順帶送上不少東西,都是用來在京城官場打點的。
之前張居正告訴他,徐階應下後他就去拜訪了一次,送上一些禮物,這次事兒算是塵埃落定,自然還要在去一次。
也是倒黴,誰讓張科把信送給他去做。
想想也是,魏廣德雖然現在在京城裡權利不大,可是背後是裕王府的牌子,不管找誰辦事,對方都得給他三分面子,這樣子他就成了那幫老鄉、同年在京城活動最好的聯絡人。
禮部宗人府那邊接到內廷的條子,向各地王府下文一事,是第二天才傳進裕王府的,畢竟這不算多大的事兒。
不過顯然張居正昨晚沒去徐階府上,所以並不知道此事。
看到其中提到重錄大典,他才後知後覺明白,這發往各地王府的公文是什麼意思。
重錄大典一事,之前他就曾聽到徐階說過,現在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可自己升遷之事卻是遙遙無期,不免一整天都有些恍忽。
在裕王府裡,他自然不好請假出去,前往內閣問問老師此間詳情。
魏廣德可不知道《永樂大典》要重錄,雖然當初他曾經和陳矩提過一嘴,不過那是靈機一動。
陳矩只是在當初在嘉靖皇帝面前提出時告訴了魏廣德,時間過了這麼久,他都以為此時已經黃了。
今天一下子看到此事,他還很奇怪,看著手裡的條子還在那裡愣愣出神。
“重錄大典是好事兒,就是靡費太大了,如果由各王府承擔開支倒是不錯的主意。”
這會兒,殷士譫卻是對裕王說道。
現在唯一存世的一套《永樂大典》,即便是翰林院中人想要借閱也是困難重重,也就是嘉靖皇帝才能做到隨意取用。
所以,對裕王來說,也只是知道成祖時期編纂了這麼一套書籍,他也沒親眼見過,自然沒什麼感慨。
“聽說那書有上萬冊,這抄錄一份確實耗費錢糧。”
裕王只是澹澹開口道。
“聽說當年成祖時期,曾經想過要刊印此書,不過也是因為耗費龐大而擱置。”
殷士譫接話道:“刊印耗費太大,抄錄一份儲存也是好的,這些年宮中失火頻繁,確實有必要做成此事。”
“殷先生,你在翰林院時見過這《永樂大典》嗎?”
聽到殷士譫看重此書,也支援重錄一事,裕王隨口問道。
不過殷士譫卻是搖搖頭說道:“此書保管嚴格,不到學士一級輕易不會有機會一觀,除非是需要,還得請示掌院大人方可。”
裕王還只是裕王,不是太子,所以未經嘉靖皇帝許可,他也是沒有權利看到此書。
這會兒幾句話後,倒是讓他產生了一絲興趣,想要看看這《永樂大典》。
“善貸,你當初是不是見過大典?”
這時候,張居正似是記起前事,不由得出聲問道。
“我初入翰林院時曾跟著吳清吳學士學習了一段時間,他那裡倒是有一冊大典,我也是因為代還書冊才有倖進過文淵閣,看到過《永樂大典》。”
魏廣德開口答道。
“哦,善貸進過文淵閣,那《永樂大典》是否真有上萬冊?”
裕王來了興趣,移動下坐姿靠向魏廣德的方向發問道。
“我可沒工夫詢問,不過那一屋子百十個書櫥,據說全部存放著永樂大典,估摸著應該有。”
魏廣德答道,隨即想想畢竟那次自己也是立了功的,不免想在裕王面前也炫耀一下,就接著把那日火燒三大殿,大火甚至蔓延到午門,都燒進左順門了。
如果不是自己臨危不亂,果斷帶人拆掉左順門通往東閣和文淵閣的廊道,只怕內閣和全套《永樂大典》都要葬身火海。
“確實兇險,難怪上次在奉天殿廣場上,看到沒有了原來通往三大殿的廊道,怕也是再次出現這樣的場面。”
張居正嘆道。
這哥們兒捧的好。
魏廣德在心裡給張居正比了個大拇指。
當初那事兒,魏廣德也沒有白忙活,嘉靖皇帝之後論功行賞,給他封了個詹事府的差事,品級也提了半級,讓他追上了他那科的狀元。
別看只是升了半級,那也不容易,若是背後沒有推手,那就只能等九年考滿,而且考察結果還要中、上才有可能升職。
運氣,只能說自己真的是運氣好。
三大殿早不燒晚不燒,偏偏就是自己過去的時候燒,讓自己有漏臉的機會,這種功勞可是不常有的。
之後的時間,朝裡朝外倒是沒有多少大事發生,也就是福建那邊發來軍報讓魏廣德稍微留意了下,知道是南贛副總兵俞大猷率部趁張璉攻打平和縣時偷襲了老巢,不過結果貌似不大好。
明軍沒有預料到張璉把老巢打造的固若金湯,利用山頭建成城寨防禦,讓明軍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
這樣的戰場環境,就算兵部也是沒有預料到的。
當初楊博也只以為就是在山野裡修建的城寨,哪裡能想到因為大量匯聚的人口,讓張璉可以在短短時間裡把周圍的山頭全部佔下來,還打造成龐大繁雜的防禦工事。
不過明軍已經逼近張璉老巢,也預示著圍剿張璉一夥反賊的戰事出現了結束的曙光。
劉顯督軍只要能給俞大猷持續的支援,明軍早晚能夠一舉攻克此地,屆時在外的賊軍只需要慢慢梳理剿滅,這次福建的亂局就可以平息。
所以在訊息入京後,兵部尚書楊博立即入西苑求見嘉靖皇帝,回到兵部後連續給福建遊震得、廣東劉顯和南贛俞大猷發出多道公文,想來也是督促此戰儘快結束。
向各地王府的文書已經下發,嘉靖皇帝就算心裡再急也只能等待各地的回信,不過兵部送來的福建撫叛勝利在望的訊息也算是對他的一個慰藉。
只是這樣的好心情很快在福建、廣東新的奏疏送達京城後蕩然無存。
因在浙江遭遇胡宗憲部強烈抵抗損失慘重,在嘉靖皇帝四十一年起,倭寇侵犯的區域明顯南移,開始對福建和廣東實施騷擾。
從溫州出發的一路勾結福寧、連江的倭寇攻陷壽寧、政和、寧德三地,從廣東南澳來的一批倭寇勾結福清、長樂倭寇攻陷玄鍾所,倭寇迅速蔓延到龍嚴、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面對這樣的情況,最鬱悶的要數坐鎮浙江的胡宗憲胡總督。
在浙江佈置了天羅地網等待倭寇自投羅網,結果沒成想等來的卻是福建、廣東的報急文書。
不得已,胡宗憲只得下文劉顯,分出部分兵馬剿倭,同時也抽調在浙江的戚繼光率部進入福建,參與對福建倭寇的清剿。
只是他還算分得清楚輕重,並沒有調動俞大猷手下的人馬,只是讓劉顯把部分本已計劃派往俞大猷處的兵馬調回抗倭。
不過此時的俞大猷正騎馬漫步山頭,從山腰處一直到山腳下散佈著無數屍首。
遠處,一隊明軍正押解這一名身穿鎧甲的賊軍首領過來。
“將軍,已經找俘虜確認過了,此人就是這支賊軍的首領蕭晚。”
前面一個把總已經策馬快速到了俞大猷身前,抱拳稟報道。
“敗軍之將,押下去嚴加審訊,務必問出張璉那廝在哪路賊軍中。”
俞大猷沒心思見這麼個手下敗將,揚揚馬鞭吩咐道。
“遵命。”
那把總答應一聲,勒馬回返,把蕭晚帶到一旁審訊去了。
環視四野,俞大猷臉色毫無波瀾,只是對跟在身後的親兵隊長吩咐道:“再派出幾隊哨探,查明另外三路賊軍動向。”
對於張璉苦心經營的老巢,俞大猷已經沒有心思去一個山頭一座城寨去拔除,而是打算用最簡單狠辣的方式,儘快結束此地戰事。
換源app】
沿海倭寇肆虐的訊息他已經知道,更明白朝廷大軍不可能長期呆在此地剿賊。
雖然經歷過無數的屍山血海,可真要下最後的命令,俞大猷依舊有些不忍,因為到了那一步,一旦啟動就沒有辦法及時收手,即便賊軍投降,依舊會有無數人死去。
現在的俞大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探馬能帶回來什麼樣的訊息,張璉返回老巢或者知道蕭晚軍被伏擊,全軍覆沒後驚慌遠遁。
是的,他已經打算用火攻,一把火燒掉那些城寨,繼續強攻只會徒增傷亡。
若是張璉軍返回老巢,到是可以一舉全殲反賊,可若是四散奔逃,則可少造一些殺孽,不過因此也會增加後續圍剿的難度。
只是,在收到倭寇大舉犯閩的訊息後,俞大猷也顧不得許多了。
福建的情況,京城自然還不知道,不過官場上那些訊息靈通人士已經知道內閣正在考慮重錄《永樂大典》的人事安排。
自從內廷讓禮部下文各王府後,訊息就已經瞞不住了,而且也沒有必要瞞。
畢竟是重錄《永樂大典》,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其中不少書籍都已經失傳。
不過對他們來說,也就是私下議論議論,可沒法去打主意,也只有翰林院和禮部的官員還可以走走門路,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只需要在重錄工作中分派一些工作,數年之後就是一件大功勞,足夠保證官職升遷的大功勞。
沒人會認為各地的王府會不買賬,畢竟是善政,也沒有人為重錄大典靡費甚巨而出言反對,即便朝廷財政依舊困窘。
“昨日我夫人還在問我,《永樂大典》是不是每冊書頁也都用黃金製成的。”
裕王府內,一眾講官此時無事,正在隨意閒聊打發時間。
重錄大典的訊息透過這段時間的傳播,早已經不再侷限於官場之中,關於《永樂大典》的各種版本傳說也開始在民間快速擴散。
“金書那傳說,早些天就在流傳,我聽說的最新傳說,大典內秘藏一份藏寶圖,乃是當年太祖剿滅張士誠部收繳的財物,為防備北元而埋藏......”
“哈哈.....他們連大典成書時間都沒搞明白,居然扯到張士誠身上了。”
魏廣德對他們的聊天內容是苦笑不得。
民間傳聞之事,他也有所耳聞,若不是親眼看到過《永樂大典》,他還是堅決不會相信滴。
用黃金做成書冊,一冊兩冊還好說,就算十來冊也可以接受,可是上萬冊,開什麼玩笑。
“高大人昨日去了我老師家裡。”
這時候,張居正忽然開口說道。
眾人聞言,小聲戛然而止,不過很快又或輕笑或搖頭。
高拱去徐階府上,目的不言自明,自然還是奔著重錄工作去的,眾人都沒想到高拱也想參與其中。
在他們看來,以高拱現在的情況,只需要穩紮穩打,下次尚書級別官員調整之時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這總校官可有人選?”
魏廣德也是好奇問道。
這,顯然也是高拱此行的目的,不過被魏廣德以這種方式提出而已。
“據說陛下那裡定下一個瞿景淳,其他的還在討論。”
張居正看向魏廣德,澹澹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