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有多少火炮?”

劉顯看著排列整齊的虎蹲炮問道。

“一百二十門。”

戚繼光開口說道,“此炮製作簡單,衛所匠戶也能打造。”

這時候,俞大猷已經伸手撫摸起炮聲,忽然開口問道:“這是鐵炮?”

“呵呵.九江衛那邊也是人才,用這種鐵炮換下碗口銃。”

戚繼光笑呵呵說道。

“哈哈.”

劉顯這時候已經明白其中奧秘,也是大笑不止。

俞大猷只是笑著搖頭,倒沒有劉顯那般肆意張狂。

他們都是明白人,戚繼光說那話,其實就是告訴他們怎麼湊齊的這一百二十門虎蹲炮。

明朝銅料極貴,相對來說,朝廷不會給軍隊配發銅料,可是卻會供應鐵料。

他們已經想到,開發這火炮的傢伙,與其說是為了打倭寇開發的這種武器,倒不如說是為了貪墨銅料幹出來的這事兒。

“似乎,還真可以大量鑄造此物。”

俞大猷開口說道,隨即似想到什麼,又對劉顯說道:“劉都督,廣東那邊的鐵料,可就麻煩你打個招呼了。”

“好說,好說。”

劉顯笑眯眯的說道。

說道錢財,三人都是心照不宣,不過顯然戚繼光棋高一著,他在浙江搞這個東西,怕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不過俞大猷和劉顯自然也是不甘落後的人,都是盤算著回去就試試此炮。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條件還是戚繼光給他們的那個虎蹲炮真有那麼好用,否則若是炮不好,他們也不願意賺這個錢。

過去的俞大猷,還真不願意摻和到貪墨和私吞軍餉裡面去,可是自從進詔獄以後,他的心態也有一些改變。

就那次,若不是遇到一些好友資助,特別是陸炳掏了大把銀子疏通三司的人,他過堂的時候也不會那麼輕鬆。

想想自己以前帶兵,從來不喝兵血,可是手下那些大頭兵的日子,其實並不會因為他不摻和就提高,只不過他那一份被下面的兵頭吞了。

自己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出了事兒連疏通的銀子都拿不出來。

還是魏廣德說的對,規則內,該拿的還是要拿。

三日後,三路大軍按約定時間出營,開始攻打許厝倭巢,至於倭巢前面五黨山上的倭寇,則交給戚繼光所率領的浙兵負責剿滅。

不過,俞大猷和劉顯都默契的放緩了行軍速度,並排除多股探馬偵查中路軍動向。

目的,自然是一旦中路軍攻擊不順,那麼他們就只能立即結營,保證整個戰線的平衡。

若是中路受阻,他們左右兩路攻打到許厝倭巢,那麼三軍之間的縫隙,很可能就會給倭寇突破重圍的機會。

別看戰場地域狹小,可出現空檔,而倭寇決議要跑,總還是有人能夠逃出生天的。

不管是朝廷還是福建地方,可都是下令,務必全殲這股倭寇,殺一儆百。

而水師戰船也已經齊聚平海衛城外海域,並派出大量鷹船充作哨船使用,監視倭船動向。

明軍水師此時裝備戰船,多為福船樣式,其中一、二號都叫福船,只是大小有些區別,所以又有大福船、福船的叫法。

三號稱為哨船,又名草撇船,四號海滄船,又名冬船,五號鳥船,又名開浪船。

其中三號船因船身偏小,並配有划槳,有風則揚帆而行,無風則搖櫓驅動,機動性較好。

除此以外,明軍水師中還配有蒼山船、鷹船和烏艚船。

烏艚船因其船身和船尾塗成黑色,因此在明代也被稱作“烏尾船”或是“烏船”,原本是廣東東莞特有的一種船,用鐵梨木打造。

因鐵梨木結實耐用,因此烏艚船的使用壽命相當長,少則50年,多則可達70年,而當時一般用松杉木建造的船隻,最長使用壽命不過10年,有的甚至只有5年。

所以在烏船的全壽命使用期內,它的效費比是相當好的,普通的中型烏船,船板厚7寸,船長10丈,船寬3丈以上,船體堅硬如鐵,“觸之無不碎,衝之無不破,”極其堅固,甚至可以抵擋佛郎機炮射出的炮彈,堪稱當代鐵甲船。

只不過這種船造價也相當昂貴,一艘船需要七八百兩白銀,而800兩白銀在閩浙地區可以造5艘類似噸位的松杉木質戰船,所以明軍水師裝備也較少。

大海角力,自然是以福船為主力,而說道哨探偵查,則是以哨船和贏船最佳。

兩船不僅吃水淺,更是具備較好的機動性。

只是單憑速度的話,還是以鳥船速度最快,常被用來作為通訊船隻使用。

左右兩路明軍儘量和中路戚繼光部保持平行,緩慢向前推進。

做為久經戰陣的老將,不管是俞大猷還是劉顯,在戰場之上當然不會意氣用事,不會因為被戚繼光搶了主攻位置就暗中使袢子,破壞這次剿倭作戰。

行進中,俞大猷很快就接到了探馬送來的訊息,戚繼光部遭遇五黨山倭寇的攻擊。

而此時中路戰場上,戚繼光部正結陣緩慢從五黨山南面山下走過,對於山上駐紮的倭寇,戚繼光並沒有打算攻山,那隻會徒增傷亡,而是選擇從一側繞過,直接攻打倭巢。

若山上倭寇被引誘下山交戰,則在山腳下將其擊潰,若倭寇依舊堅守在山上,則只派出兩千人馬圍困即可。

五黨山並不大,圍山以後四面結營,就能把這幫倭寇困死在山上。

只不過,大軍進入山地後,倭寇就沉不住氣,首先從山上衝下,希望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垮明軍的軍陣。

實際上,這樣的招數,在倭寇和明軍的交戰中屢見不鮮,概因為這個時期的明軍,早已經沒有了悍勇近戰的勇氣。

憑藉強大的國力,大量火器和弓弩的裝備,明軍已經逐漸進化成一支依靠遠端打擊為主的部隊,而一旦遭敵近身,則少有能夠堅持戰陣的隊伍。

倭寇也經常因此直接攻破明軍隊形,甚至創造出擊殺明軍指揮一級武官的戰績。

倭寇,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幫亡命徒。

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卻恰恰是明軍的克心。

因為各種原因,現在的明軍那裡還有堅毅的戰心,面對洶湧而來的倭寇往往自亂陣腳。

甚至,倭寇的悍勇都超過北方的蒙古人。

只不過,進兵路線是戚繼光親自制定的,恰恰留下了山腳下一片開闊地,就是為了施展火力打擊之術而準備,而軍陣前則是由老卒組成的無數小鴛鴦陣構建起大型防線防禦倭寇衝擊。

隨著倭寇從山上一往無前的衝下來,明軍的佛朗機炮率先開火,待倭寇衝近後又是整排的鳥銃連續射擊聲傳來,在倭寇衝近明軍軍陣後,一百多門虎蹲炮分三批次打響,又是將衝在最前面的倭寇掃倒一地。

不過,因為明軍的佇列較長,這麼多火力的打擊並未出現集中覆蓋戰場的效果,部分地段的倭寇依舊沒有被明軍打垮。

不過,悍勇倭寇和明軍第一線防禦步卒交戰後,出現了他們熟悉的鴛鴦陣後,反而才促使倭寇出現大量逃亡。

是的,這一時期使用鴛鴦陣迎戰的,細數各省明軍,也只有戚繼光部才會如此交戰。

毫無疑問,在近戰爆發後,倭寇就知道他們遇到的是讓他們膽寒的戚家軍,隨之而來的就是倭寇士氣的急速衰敗。

即便是福建倭寇,對戚繼光和他所率領的戚家軍也是不陌生的,這裡的不少倭寇之前都有去浙江搶掠的經歷,更別說去年戚繼光就曾率部南下福建,協助福建官府征剿過倭寇。

面對戚家軍強大的火力打擊沒有崩潰的倭寇,在發現面對的是戚家軍後,反而開始崩潰。

雙方接觸只維持了很短時間,倭寇就開始主動後撤,脫離和戚家軍的接觸。

而他們奔逃的後背,則不斷遭到明軍弓弩和鳥銃的打擊。

丟下一地屍體,殘餘倭寇終於衝出明軍火力打擊範圍。

到這個時候,倭寇也知道逃回五黨山只會是死路一條,選擇直接撤向許厝倭巢,準備匯合在一起,依靠營寨抵禦戚家軍的進攻。

當然,還有就是給巢穴裡當家的倭寇首領報信,商量下接下來該怎麼做。

這兩年,隨著戚繼光所練新軍完成,不斷投入到打擊倭寇的佇列中,倭寇團伙內部早就對戚家軍產生了深深的忌憚。

別說那些明人倭寇,即便是悍勇至極的真倭,在面對戚家軍組成的小陣時也是非死即傷。

也因為發覺這股明軍的厲害,戚繼光在倭寇口中,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戚老虎”的外號。

而反觀劉顯、俞大猷等將,因為統帥的都是常見的明軍,即便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倭寇對他們反而沒什麼印象。

左右兩路明軍在偵知倭寇和中路軍交戰後,很自然放慢行進速度,直到等來訊息,倭寇死傷千餘,殘倭已經敗退回到許厝倭巢,這才再次恢復行進速度,想著倭巢開拔。

到當日下午時,三路大軍已經齊聚許厝倭巢外紮下營盤,因天色漸晚,劉顯、俞大猷和戚繼光碰頭商量後,決定第二天天明後再發動對倭巢的進攻。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因為戚家軍的到來,許厝倭巢的倭寇首領已經匆忙趕回平海衛城,和另外幾個倭寇首領商議去了,倭巢裡留守倭寇只得到加強警戒的命令。

若在此時,三路明軍一鼓作氣攻打許厝倭巢的話,說不準還會有意外驚喜。

畢竟,現在的倭巢裡,雖然倭寇匯聚了三千餘人,可是因首領的離開,實際上處於群龍無首的地步。

三路大軍攻打倭寇只要有一路獲得突破,倭寇是肯定會大亂而逃的。

明軍紮營的時候,在平海衛城中,幾個倭寇首領也正在激烈討論著去留。

現在他們被堵在這裡,想要從陸路逃離只有突圍一條路,可就算能成功,這次攻打興化府城的收穫都會失去大半。

更何況,他們把搶來的財物,大多已經打包,放置到衛城外的倭船上,只等風向轉變就馬上揚帆起航,前往東番島修整。

倭寇首領在這個時候當然不會後悔沒有在攻破興化城後搶一票就跑,後悔也已經晚了,不過對於明軍調來上萬人馬還是很忌憚,特別是有戚家軍的出現。

“一開始,想著五黨山和許厝兩處營寨,怎麼也要抵擋明軍一個月,一個月後,天氣也就差不多了。”

“實在不行,放棄許厝,我們連夜帶著這裡的弟兄上船,往惠安那邊跑。”

“泉州那邊不錯,去年瘟疫死了不少人,我們過去,也不容易被朝廷發現。”

對於他們周邊的情況,倭寇首領們自然很清楚。

北面的萬安,身後可是福州,作為福建省城,明廷布置的武裝力量自然很充足。而且萬安本身就有一個千戶所駐紮。

往萬安逃竄,無異於自投羅網,而受到瘟疫後的泉州方向就要好許多,正是地廣人稀的時候,他們就算登陸,也未必會被明人發現。

決議很快就做出,自然是準備逃跑。

還沒有倭寇願意直面對戰戚家軍,實在是他們幾個士兵組成的那種小陣太厲害了。

除非有絕對優勢的兵力,能夠把這樣的小陣團團圍住,四面攻殺才有可能將他們殺掉。

單純的一面或者兩面打擊,效果都不好。

那小陣的變幻實在太複雜,至少還沒有倭寇想到解決之法。

而戚家軍這種軍陣,戰場上就是由無數這樣的小陣組成,相互依託,互相掩護,實在難以達到四面圍殺的效果。

而只有在地勢狹小的區域,戚家軍才會由少量的軍陣單獨出現。

不過受制於地形限制,倭寇也沒法實現包圍消滅他們的目的。

就在倭寇準備乘船逃走的時候,事先被派出去偵查海情的倭船也回來數條,明軍水師出現在外海訊息也傳到了倭寇首領們的耳中。

這次,知道事態緊急,倭寇的大首領也沒有再讓其他人說話商議,而是直接定下了計劃。

“大家各自召集弟兄上船,按老規矩撤退。”

“老大,前面的弟兄要不要讓他們連夜撤出來?”

“人太多,來不及了,而且叫上太多人,船也跑不動,現在是要和明軍那些船比速度的時候。”

“去澎湖還是魍港?”

“澎湖吧,我這幾天看天象,風已經起來了,就是小了些,跑澎湖應該可以。”

倭寇老大拍板定下後,又兇狠的對其他人說道:“今夜就出海,突破明軍水師前,我們的目的地不準告訴手下人,嘴巴都嚴實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