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遼東戰局如何糟糕,京師安危都是最重要的,是事關天下的大事兒,稍有不慎,就可能舉國震盪。”

魏廣德最後的一段話,其實絕對不是胡說八道,而是有事實依據的。

明末為什麼會出現君臣離心離德,他覺得當時皇太極指揮八旗兵數次橫行京畿是重要原因。

京城周邊都保護不了,別說在京朝臣,江南官員也會產生國之將亡的感覺。

所以歷朝歷代,對京城及周邊治安都是高度關注的,就算到了後世,京城百姓也能享受到遠超其他地區的生活待遇。

魏廣德的話,或許對他和張居正來說,就是輕飄飄的一段話,可是對裕王,對殷士譫來說,無疑就揭開了他們內心深處隱藏的深深的恐懼。

是的,嘉靖二十九年發生的一幕幕,重新浮現在他們腦海中,揮之不去。

蒙古韃子破牆而入,兵鋒直抵通州,距離京城遲尺之遙,當時引發的京師動盪,無數京城周邊百姓蜂擁入城。

那時候,北京城可沒有後來修建的外城,但是那裡的百姓只能舍家棄捨逃到內城來。

當時整個京城街道人滿為患,一直到深夜都是鬧哄哄的。

而京營不堪用,嘉靖皇帝只能直接點名,任命大臣負責守衛的城門,京城也緊急戒嚴。

那段時間裡,京城人心惶惶,沒人知道明天韃子會不會打進城來。

“確實不能按照楊選的意思做,大軍必須留在薊鎮護衛京畿。”

裕王這個時候終於回過神來,大聲叫到。

張居正有些驚訝於裕王的失態,直直望過去,只是在他眼裡,似乎殷士譫並沒有驚訝,只是微微點頭。

旋即,張居正大概猜到是怎麼回事了。

等魏廣德等人告辭離開裕王府後,裕王此時還心有餘季。

那個時候,不僅民間出現混亂,就連朝堂,內廷也是如此,而那時候的裕王只能躲在母妃宮裡,惶惶不可終日。

而現在,他已經是裕王府的主人,在這間屋子裡,就好像是一個小朝廷,他能感受到做皇帝的一些感覺。

遇事,和大臣們商議,由他們集思廣益找出問題實質,找出解決辦法。

和御前會議不同的是,他們在這裡做出的決定不會影響到朝堂,但確實讓他逐漸明白了所謂治理國家是怎麼回事兒。

想想當初,高拱在王府裡的時候,就經常召集王府屬官和他討論朝政,為他分析其中利弊。

高拱、陳以勤、魏廣德、張居正,這些人,都是在這裡發表過意見的,而且裕王覺得他們的言論很有真知灼見。

以後,就讓他們入閣吧。

遇事,召集他們討論就好了。

聽他們怎麼說,最後就按照討論的結果辦。

忽然,裕王感覺,似乎做皇帝也不是很難。

所謂“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並沒有想象中困難,其實有一幫忠誠能幹的臣子在,還是很簡單的。

裕王緩緩起身,在這間屋子裡走了一圈,這裡就是他的小朝廷,是他和臣子議事的地方。

出了門,向著後院行去,想到降生不久的小小嬰孩兒,裕王的心不覺又高興起來,腳下步伐不覺又加快了幾分。

以後,就讓魏廣德和張居正給自己兒子做老師。

裕王府中人,也就是魏廣德和張居正年紀最小,正好合適做兒子的老師,教導他。

張居正才華橫溢,就負責太子的習文,魏廣德履歷戰事,就教太子武事。

一文一武,正是相得益彰。

魏廣德和張居正等人出了裕王府,並不知道他的未來已經被裕王安排好了,一路出王府的時候還在和張居正小聲議論。

他們這會兒議論的,自然還是楊選到底會不會聽楊博的話,把薊鎮兵馬留在薊鎮駐防。

上次二楊之爭,楊選就沒有聽楊博的,雖然楊博按徐階的意思,扣下了本該撥付給薊鎮的糧草,讓他不敢大舉發兵遼東。

可這次,似乎楊選就打算以此為理由,推卸一些責任給兵部,也不知道楊博能不能抗住壓力。

“徐閣老那裡,怕是還得叔大兄好好說說。”

魏廣德低聲說道,“這次必須得旗幟鮮明站在楊尚書一邊,壓迫楊選就範。

剛才殿下的反應,叔大兄也看到了。

我相信,西苑那位怕也會如此。

俺答部不侵犯薊鎮也還罷了,可若真被楊尚書說中了,後果難料。”

張居正點點頭,答道:“上次的事兒,我聽老師說過,當時畢竟只是猜測,他也不好選擇支援楊尚書,宮裡也沒有明顯的態度,只是讓他們商議著辦。

這次不同了,薊鎮大軍入遼東,薊鎮兵力必然空虛,這是決計不行的。”

“最怕楊選執拗,不肯聽從兵部和內閣的意見,現在的情況和當初不同了。”

魏廣德還是有些擔憂道,“最怕這時候他已經派兵去了山海關,到時候就算追回,也頗耗費時日,若韃子乘機南下攻打薊鎮邊牆,結果疏為難料。”

而此時的楊選,正如魏廣德所說,在總督府裡也是度日如年,現在的他急於做出一些成績,好化解些朝堂的攻訐。

他已經收到訊息,六科和都察院的科道言官已經有人開始上奏彈劾他了,而且響應人數眾多,相信西苑很快就會被這些彈劾奏疏淹沒。

現在的楊選,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在韃子攻打遼東城池的時候,薊鎮大軍能夠及時抵達戰場,擊敗這些蒙古韃子,殺死他們。

對於楊選來說,他也是要爭分奪秒的。

誰也不知道,下一刻遼東的求援急報會不會就送到自己手裡,所以他早早就向薊鎮總兵下達手令,命他速速帶兵出山海關,救援遼東。

當然,他下達這份手令時也沒有忘記向薊鎮長城各處關隘下達嚴加戒備的命令,他可不希望被人偷塔。

不管有沒有用,至少這道命令還是要下的。

這就是官場生存之道,明知薊鎮大軍外調後,對於薊鎮的防禦肯定會出現紕漏,可該做的還是要做,否則那才是失職。

心中雖然慌亂,可楊選心中也生起一種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感覺。

是的,在楊選看來,如果不是楊博拖他的後腿,如果不是楊照實在太蠢,他那裡會淪落到當前的地步。

楊選的仕途,其實和楊博是很相似的,由薊鎮總督為跳板直入中樞成為九卿之一。

楊博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

和魏廣德分手後,張居正看看天色,直接就去了徐閣老府上。

內閣在短暫慌亂過後已經恢復以往的平靜,開始佈置善後事宜,包括讓太僕寺增購戰馬補充遼東損失等,至於防備楊選派兵救援遼東,內閣知道兵部的籌劃,自然不會專門給楊選下文。

這些,都是之前嘉靖皇帝召見時說好的,自然不會想到還會有差錯。

在徐階和袁煒看來,此時的楊選應該是驚慌失措才是,他的下一步應該都是聽京城的命令,絕對不敢再擅自做主。

惡人,還是兵部去做好了。

不過張居正登門後,把在裕王府裡發生的一幕原原本本告訴了徐階,特別是魏廣德的擔心。

志大才疏,不堪大用。

這是魏廣德對楊選的評價。

“出王府的時候,魏廣德還和我析說了此刻楊選的心態,他以為此時言官彈劾下,他必然急於做出功績,此前朝廷擔心韃子藉機攻取遼東城池,想來此時楊總督必然也會有此擔憂。”

張居正最後又把和魏廣德分手時,魏廣德分析楊選心態的話給徐階細說了一遍。

徐階輕捋鬍鬚,就是靜靜聽著,不過心中也在翻江倒海。

他此時心中有了兩個顧忌,一就是楊選執意妄為,抽調薊鎮兵馬援遼,讓京畿防務空虛,二則是有些擔心魏廣德。

魏廣德在裕王府裡太出挑,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弟子張居正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魏廣德看起來有些人畜無害,可官場上的事兒,不是你害不害人那麼簡單。

只要對他有威脅,徐階都不介意想辦法把人除去,就如當初高拱想把魏廣德弄到福建去一般。

現在想來,當初徐階就是稍稍動了些惻隱之心。

徐階雖然和高拱保持良好關係,可這都只是表面而已,在內心裡,他當然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取代高拱在裕王心目中的位置。

只是,裕王那裡情況太特殊,而他做為嘉靖皇帝的臣子,也不能斷然投效,那隻會讓自己在皇帝面前失分。

所以,他選擇讓弟子張居正進裕王府,增補這一份感情。

不過想到以後,徐階在內心裡還是把高拱,甚至魏廣德看作敵人了。

以前,魏廣德還不怎麼入他法眼,畢竟官職品級就在那裡。

但是這兩年,透過張居正,徐階已經看出來了,魏廣德在裕王府裡地位不低,在裕王心裡的位置,怕是已經超過陳以勤、殷士譫這些陪伴他多年的老臣下了。

張居正說完話後,就等著老師說話,只是老師那裡確實久久無言,似是還在陷入沉思。

張居正自然不能這時候打斷老師的思路,就只能繼續等待。

良久,徐階眼睛微動,似是回過神來,嘴裡澹澹開口道:“善貸的話有理,倒是老夫思慮不周了。”

徐階起身,在屋裡走了一圈,這才又對張居正說道:“此事我記下,明日一早就聯絡楊尚書處理此事。”

待說完話,徐階轉向張居正說道:“對這個魏廣德,你也要加倍注意,或許將來他會是你同甘共苦的盟友,也可能是反目成仇的敵人,你心裡也要有個數才好。”

聞言,張居正立馬就懂了老師的教導。

魏廣德能力太強,將來勢必會和他爭奪朝堂的話語權,即便他和魏廣德很多方面看法一致也不會改變,亦如和高拱關係一般。

之前,老師徐階就已經提醒過他此事,時刻提防高拱背後使壞。

因為,大明朝堂上的首輔,只可能有一位。

張居正躬身答應,畢竟老師也是為他好。

這點,他還是分得清的。

張居正離開徐府後,徐階也在心裡盤算這此事,明日一早就要派人去請楊博楊尚書來內閣商量此事,還要握住薊鎮總兵,這樣才能控制住薊鎮的兵馬,最起碼讓朝廷知道楊選在做什麼。

以徐階對楊選的瞭解,他是真有可能不理會內閣條子的。

而此時京城北面的燕山山脈裡,一支龐大的騎兵部隊正在蜿蜒的山道上緩緩而行。

這支軍隊,自然就是黃臺吉率領的蒙古部族騎兵,他們剛剛在遼東殲滅了總兵楊照率領的部隊,之後就利用戰馬的機動性,快速逼近薊鎮。

古代稱大道為關,小道為口,坐落在燕山山脈的古北口,正是萬里長城的眾多關口之一。

古北口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東南,由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組成,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

黃臺吉這次南下,首選攻打目標自然就在這裡。

只不過,古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也是明軍重點關注的地段,平日裡就防守嚴密,更何況薊遼總督楊選剛剛又下了命令。

躲在遠處觀望,黃臺吉發現此地明軍防守森嚴,幾無懈可擊,只得無奈選擇放棄,另尋一地作為突破口。

黃臺吉也不是傻子,蒙古部族人口本就不多,他不可能不計傷亡去攻打明國的長城,畢竟打下來也守不住。

這裡,不過他他們進兵和退兵的通道,完全不值得花費太大力氣。

放棄古北口,並不代表他們就要放棄這次攻打大明的機會。

薊鎮大軍匆匆出發離開三屯營往山海關方向機動,明軍動作不小,訊息自然有人會透過一些渠道傳到韃子軍中。

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放棄,黃臺吉不知道回去老爹俺答汗會怎麼修理他。

雖然這些年,老汗已經不想打打殺殺的,所以也有心約束部眾,可畢竟要吃飯。

連續天災,讓蒙古人現在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可是大明卻一直堵死了互市的通道,不管他用什麼法子聯絡明國官員,都不見效。

這次,俺答汗也是抱著鍛鍊辛愛臺吉的目的才答應他動兵的請求,要是成功就可以逼迫明國就犯。

黃臺吉率部離開古北口向東,沿途又觀察了曹家寨關和楊家堡等沿線堡寨,終於到了泉水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