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王廷出手
章節報錯
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楊博、兵部尚書霍冀、刑部尚書毛愷各上疏請留大學士徐階,情理之外,預料之中的事兒。
魏廣德知道,此事在隆慶皇帝批紅後其實已經沒法翻盤,已成定局。
但是,隨著三位尚書的公開上疏,朝堂上百官的態度也有了一些變化,一些官員也在討論是否要跟進,附和,請皇帝收回成命。
在許多官員眼裡,徐階雖然年事已高,可身體很好,根本沒到需要養老的程度。
而朝廷上的大事兒,似乎還真需要一個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老臣來操持。
現在的大明朝,雖然民心穩定,可是就這些年的情況看,各地反叛,作亂時有發生。
遠的有閩粵的張璉、李文彪、李亞元等,還有四川蔡伯貫,近的有云南土官鳳繼祖起事、萬羊山藍戶,最近更是傳出陝西不穩的奏疏。
山西巡按御史宋纁奏曰:山西、陝西及河南等省連年欠收,“民窮盜起”,而韓城、宜川之間逋逃更多,應窮治之。
這些事兒,雖然在苗頭起時地方就已經出手剿滅,可報到京城終歸還是震動很大。
嘉靖朝時期,亂賊多出自閩粵等沿海府縣,根源則是在於倭寇。
而山陝、山東一代民亂,則大多來自白蓮教徒之手。
這些情況,在文官看來都是可以理解的,本就是窮兇極惡之人,作亂只是遲早的事兒。
而現在雲南、江西和陝西的情況則略有不同,屬於內亂,因為是地方官員處置失當造成的。
雖然官府出手鎮壓很快,可是終歸亂子還是鑄成了,所以朝廷裡留下一個徐階這樣的人,似乎也不是壞事,至少關鍵時候能做出決斷。
這樣的議論,自然很快就透過蘆布之口傳進魏廣德耳中。
雖然不知道陳以勤、殷士譫等人是否也聽到這類傳言,可魏廣德覺得這件事兒絕對不能繼續讓它發展下去。
徐階離朝是肯定的,皇帝已經下定決心,就算現在他們改口,隆慶皇帝也抹不開面子,否掉之前自己的決定。
這樣的結局,就是和百官心意相悖,長此以往就會離心離德。
魏廣德坐在值房裡想了半天,他現在就是隆慶皇帝身後的狗頭軍師,發現對皇帝不好的苗頭,自然要先想好怎麼應對。
必須找機會抹黑徐階,即便他確實做了許多事,獲得不少官員的心,但也得找到合適的理由。
魏廣德不由得想起徐階那個親兄弟了,他當初爆出的徐階家族的黑料肯定是做不得假的,這個百官都心裡有數。
可畢竟是去年的事兒,現在拿出來炒,明顯就是故意為之。
當官的,除了今年考上來那批人,別的都不是笨蛋,一看便知。
再想想,最近的似乎也只有張齊的奏疏了。
之前,張齊因為彈劾徐階“為人臣不忠,與人交不信,大莭已久虧矣”而被隆慶皇帝罰外放,不過魏廣德知道,此事其實下面官員也是頗多義憤的。
手指快速在桌面輕點,為張齊翻案?
他和張齊不熟悉,並不知道這人到底如何。
而且,翻案還得有道理,畢竟張齊上奏其實就是在投機,賭隆慶皇帝想罷徐階,只不過時機不對,踢鐵板上了。
奏疏是寫的很好,有理有據,可見絕對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謀劃,還反覆潤色。
說實話,魏廣德並不喜歡這樣的人,因為就張齊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個十足的政客,根本不值得投資。
魏廣德甚至懷疑,張齊那份奏疏,或是去年徐階和高拱惡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那時候什麼情況?
六科和御史聯袂攻拱啊,要不是高拱犯錯太多,實在拖不下去了,說不好張齊當時還會給科道言官一個背刺。
徐階不可信,他張齊一樣。
魏廣德想不出辦法,就打算寫條子,邀約陳以勤、殷士譫聚會商議,這時候蘆布又進來了。
“老爺,殷尚書有條子送來。”
說話間,一份書札遞到魏廣德面前。
接過來拆開看了眼,就對蘆布說道:“我知道了,去回送信人,就說我準時赴約。”
殷士譫和魏廣德雖然還是乾的侍郎的活兒,可品級上已經是尚書,所以在外面一般人也都稱他們是尚書,就算不掌部也是。
下午,魏廣德沒有等到散衙,找個由頭就先一步離開了禮部,直接去了殷士譫家裡。
他進屋的時候才看到,屋裡不止是殷士譫在,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也在那裡。
“王大人。”
魏廣德和殷士譫熟悉,所以進屋沒有先和此間主人打招呼,而是對王廷拱手道。
說實話,這個時候,魏廣德心裡也狐疑的很。
王廷和陳以勤都是四川人,他們兩個攪在一起很正常,可怎麼今日卻是和殷士譫鑽到一塊去了。
“善貸,坐下說話。”
殷士譫招手,讓魏廣德過去坐下後他才道:“今日請二位來此,也是逸甫的意思,他說王大人手裡有份東西,可能對緩解當下朝堂輿論有用。”
魏廣德明白,陳以勤說的輿論,肯定就是當下官員們談論的,關於徐階去留的議論。
魏廣德看了眼王廷,知道肯定是利用都察院的關係,蒐集了徐階的黑料。
這背刺妙啊。
官員們都說徐階老臣謀國,這個時候要是都察院爆出徐階一些東西,估計風向立馬就會反轉。
魏廣德不確定現在輿論這東西是不是被徐階操控的,但不得不防。
徐階都敢背水一戰,他們自然要勇敢面對。
魏廣德微笑著看向王廷,等著這位都察院大佬拿出徐階的黑料,他看看能不能達到目的,讓徐閣老萬劫不復。
這時候的王廷臉上只是笑笑,隨即就從袖中抽出一篇奏疏遞了出來。
魏廣德倒是不急,而是看著殷士譫伸手接過,開啟,快速瀏覽起來。
從殷士譫的表情上,魏廣德先是發覺錯愕,之後才是豁然開朗。
似乎有戲。
魏廣德坐下這一會兒,其實已經想好一些對策,那就是如果王廷的東西分量不夠的話,那就請他安排都察院御史,翻徐陟當初的爆料了。
雖然意圖太過明顯,但短時間內還真不好收集徐階的問題。
別的人用這種理由彈劾官員,隆慶皇帝可以以舊事重彈治罪。
可要是他們這邊指使人彈劾的,皇帝自然會選擇性忘記他下發的大赦詔書。
等殷士譫把奏疏看完後遞給魏廣德,他也馬上開啟快速看完,隨即有些驚訝道:“有證據嗎?”
王廷又是笑笑,隨即點點頭。
他做為都察院老大,自然不會做沒把握的事兒。
奏疏所言,雖然沒有物證,可人證還是有的,否則不就成了風聞奏事了。
“徐家參與邊商餘鹽牟利.”
魏廣德有些遲疑,不確定這事兒鬧出來會對朝中輿論的影響到底為何。
“張齊之前上奏彈劾徐階,就是為此事。
之前外面有傳聞是受我等指使,正好就把這個案子給結了。”
殷士譫態度卻是很支援。
在他看來,這是一石二鳥,既把之前的髒水倒掉,也打擊了徐階正直之名。
其實,王廷奏疏裡說的是兩件事兒,一是說出張齊和徐階積怨的原因,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張齊會突然上奏彈劾徐階。
原來在去年,給事中張齊曾奉命犒軍,也就是隆慶皇帝登基時,曾派出欽差去各地頒賞,收攏軍心,張齊奉命犒賞的正是宣大。
時有鹽商楊四和與張齊之父相熟,故行賄數千兩銀子,希望張齊能夠在朝廷發聲,言恤邊商革餘鹽等數事。
張齊家裡收了銀子,自然要照做。
只不過,張齊的奏疏遞上去,也聯絡了不少人,可是在內閣那裡卻被徐階阻止了。
張齊對徐階的怨恨就源於此,因為事兒沒辦成,所以楊四和和張齊家鬧翻了,於是就要張家還錢。
畢竟,據說當時張父拍胸脯說可以辦好。
但是在奏疏的後半段,就是都察院在詳細瞭解邊商之事後發覺,邊上餘鹽一事上,獲利最大的居然是蘇松府徐家。
徐階之所以阻止張齊奏疏上朝堂討論,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的提議會影響自家的利益,所以出手阻止。
徐家在江南廣置田畝,除了投獻外,拿銀子收買也是方式之一。
這些銀子怎麼來?
靠田地那點產出自然是不夠,所以徐階也暗中經商。
京官裡其實早就有傳聞,魏廣德在京城的奢侈生活,就是因為府裡在一些商會入股所致。
其實,這也是在京城大部分京官都在做的事兒,只不過沒有拿到明面上來說。
上了檯面,自然大家都要不屑一顧,以表達自己視金錢如糞土的高風亮節。
只不過,魏廣德參與的商業,都是等價交換,不存在仗勢欺人,所以和他合作的商人都非常滿意,並無有人說出什麼不利言論。
民不舉官不究,大家也只能背後議論兩句,卻沒法以此上奏彈劾。
畢竟真鬧大了,自家也不乾淨。
若是有苦主鬧將起來還好說,可偏偏魏廣德那裡沒人鬧,大家都是和和氣氣生財。
不過徐階卻是不同,畢竟是首輔,按理來說各種孝敬就足夠其豐衣足食了,居然也有經商小道,而且還利用職權參與到鹽業中,對徐階的名聲自然有損。
天下誰不知道,大明朝最賺錢的生意其實就是食鹽。
“我這奏疏,只告張齊父子不法,請求有司查處,和旁人無關。”
王廷這時候開口說道。
魏廣德點點頭,看了眼殷士譫後才說道:“此事可行。”
殷士譫這時候也是點點頭,附和一聲。
“那我明日就上奏此事。”
收回奏疏,王廷就說道。
“王大人這奏疏,可是解了我等燃眉之急。”
魏廣德笑道。
“當初張齊上奏後,逸甫就讓我查清楚張齊和徐階的恩怨,沒想到居然在這個時候有了這般效果。”
王廷倒是謙虛道。
魏廣德和殷士譫都是陪笑連連,不過魏廣德還是心裡一驚。
張齊發聲彈劾才多久的事兒,十日不到的功夫,王廷就搞清楚來龍去脈,還收集到證據,也是厲害。
魏廣德不得不暗自嘆息,這都察院難怪會有那麼大的能量,手段真的是高。
魏廣德當初掛過很多年御史的牌子,可卻一直沒有真正融入都察院,和那些御史見面雖說也說是“同僚”,可對都察院辦案卻知之甚少。
現在想起,魏廣德有了一絲後悔。
早知道都察院查案這麼厲害,當初就該多接觸一些,多培養些人手,以後查誰不是就容易了。
對於政治鬥爭,還有比掌控都察院更輕鬆的嗎?
以前,魏廣德雖然很重視科道,更是把歐陽一敬捧上去做了兵科都給事中,御史裡也結交不少朋友,可還真沒想過控制都察院,為自己所用。
上次建議陳以勤出手爭奪左都御史這個職位,也只是奔著在九卿裡增加一個幫手的打算。
或許是因為後世的習慣,魏廣德其實並不喜歡科道言官這群瘋狗。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已經身在局中,怎麼給自己更大的話語權,那不僅是要爭奪九卿中的盟友,掌握一些實權衙門也越發重要起來。
不能按照自己的好惡做事,必須要通盤考慮。
這是魏廣德離開殷士譫府上回家的時候,在馬車裡想到的。
第二日,左都御使王廷的奏疏如同在本就接近沸騰的朝堂上丟進去一顆炸彈,瞬間讓朝堂變得暴躁起來。
一開始,官員們還只是以為王廷是針對給事中張齊的問題進行調查,發現他攜私憤構陷“前”當朝首輔。
沒想到,張齊這個人模狗樣的東西,居然因為勾接商人受賄不成,把矛頭指向徐閣老。
但是很快,就有人發現王廷奏疏後面對宣大邊商獲得餘鹽的分配中,蘇松府徐家居然名列第一。
蘇松府徐家?
在那個地方,徐家會是哪家?
這也是王廷有意為之,故意模擬起來,讓人去猜。
實際上,這部分內容若是不想扯上徐閣老,自然都不需要加上去的。
一時間,朝臣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看向都察院,而都察院裡也適時傳出訊息,蘇松府那裡還有什麼徐家,就是他們想到的那位。
不經意間,還有人提到去年曾有人說出徐閣老家有良田萬頃的舊賬。
這一下,官員們知道了,看似清廉公正的徐閣老,原來在老家真有這麼多田地,而發財的方式居然是這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