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躬親
章節報錯
“陛下,下雪了!”
董宋臣輕聲說道,趙竑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看著窗外,果然,冷風撲面,雪花緩緩落下,讓人不覺精神一振。
看到外面警戒的侍衛呵著熱氣,瑟瑟發抖,趙竑心頭一動,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上朝時街角凍死的那些窮苦人來。
“董宋臣,速速傳旨給臨安府尹吳兢,讓他組織衙役公差,把臨安城各處的流浪漢好好安置,供給米糧,不能讓一人凍死!”
不知不覺,趙竑的心火急火燎。
也許他說話的時候,已經有許多流浪漢給凍死了。
身處禁宮高牆之內,脫離了民生,也沒有人提醒,更無人顧及。
“流浪漢?”
董宋臣一怔,很快明白了過來。
“陛下,現在是年關,臨安府恐怕沒有幾個公人當差。如今只能調動宮中的禁軍了。”
“讓李唐、許勝他們帶禁軍去,立刻,馬上!找地方安置流浪漢,居養院、養濟院、史彌遠端泌等的府邸、濟國公府,凡是能安置的地方都先安置,度過這個冬天就行!”
趙竑語氣急促,董宋臣趕緊領旨下去。
史彌遠的府邸、趙竑原來的濟國公府,如今都是空閒。安排流浪漢們進去避寒,物盡其用,相得益彰。
趙竑搖了搖頭。希望這一次,不要再有凍死的人。
趙竑暗暗氣惱,現在想起來,吳兢這個臨安府尹,當的似乎並不稱職。至少在流浪漢凍死這件事上,他這個臨安府的最高長官,就難辭其咎。
禁軍出動,宮裡忙成一團,周秀娘也被驚動,她進了書房,趙竑正在不安地走來走去。
“陛下,今天是年關,是不是應該去太后那一趟?”
“太后?我為什麼要去?”
趙竑愣了一下,冷哼一聲,沒好氣地說道:
“外面凍死餓死的人還忙不過來,我哪有心情去視膳問安?”
那些流浪漢的生死,難道還比不上他違心的片刻虛情假意?
“陛下,看在楊意的份上,陛下是不是也得去一趟?天下人,可都在看著陛下。”
周秀娘輕聲勸道。
“楊意?天下人?”
趙竑一怔,還是倔強地搖了搖頭。
“秀娘,你代我過去慰問一下後宮的娘娘們。我現在出去,要看一下李唐他們賑災救濟的情形。”
天下人?
他已經大權在握、九五至尊,豈在乎什麼天下人?
什麼狗屁天下人,不過是掌握了話語權、想要興風作浪的幾個士大夫而已。
趙竑在侍衛的陪同下匆匆離開,周秀娘看著他的背影,無奈搖了搖頭。
趙竑不願意去看楊桂枝,她又何嘗不是?趙竑是當朝天子,他可以不去,但她這個後宮“獨苗”,只能硬著頭皮越俎代庖。
趙竑來到街上,禁軍們滿街忙活,果然,凍死的有數十人,滿滿幾大車。
而這些流浪漢,果然大多都是臨安府的難民。
“陛下,已經讓臨安府的十幾處居養院和養濟院收養乞丐和難民,共有上千人之多,但米糧薪炭都得由朝廷撥發。臣已讓人稟報戶部和臨安府,讓他們接手此事。”
看趙竑臉色難看,李唐在一旁輕聲說道。
南宋窮民收養設施的財源與北宋朝廷直接撥款不同,是地方自籌財源,沒有朝廷撥款支援,往往財源不足,居養院和養濟院等收養場所大量倒閉,乞丐貧民無法得到有效救助。
“李唐,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難民?”
看起來,臨安城的難民比去年多得多。臨安城難民都這麼多,發洪水的地方上就更不用說了。
“陛下,今年臨安大水,災民無數,臨安府雖然分撥錢糧,戶部也有救濟,但災民太多,終歸是杯水車薪。”
李唐低聲道來,趙竑心頭沉重,一時無語。
臨安大水之時,他正為了自保,在和史彌遠明爭暗鬥,外面發生了什麼,他根本沒有心思過問,何況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至於以史彌遠為首的朝廷重臣們,一門心思想著怎麼取代他,當然更不會理睬這些無關緊要的屁事了。
百姓流離失所,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大宋朝廷真是無能!史彌遠之輩,更是無恥!
“你知道,臨安府和戶部,什麼時候會調撥錢糧過來嗎?”
年關寒冬,可不能再凍死餓死難民了。
“陛下,現在是年關,倉促之間無法周全,恐怕得另尋它法。”
看到李唐一臉的無奈,趙竑冷哼一聲。
官府的辦事效率,平時都不敢恭維,更不要說大過年的了。
“去找一下顏掌櫃和城中的糧商,讓他們馬上籌備糧食,隨後朝廷自會照市價補償。”
李唐領旨就要離開,趙竑叫住了他。
“告訴顏掌櫃,忙完以後,朕在濟國公府等她。”
回到濟國公府,趙竑讓人備下酒菜,心急如焚,忐忑不安。
“陛下,顏家已經將米糧運往居養院和養濟院。不過,顏掌櫃不在,已經回淮東去了。”
李唐回報,趙竑輕輕點了點頭,滿心的失落。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伊人一面?
嘉定十七年,除夕,申時,臨安城,修義坊。
街巷中鞭炮聲不斷,孩童嬉笑打鬧,相互追逐,節日的氣氛十足。張正思牽著馬,在左鄰右舍羨慕的目光中和眾人寒暄打著招呼。
街道兩旁的人打量著張三,指指點點,神情說不盡的羨慕。
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從前的地痞流氓,竟然都成了皇帝跟前的紅人,可見人生機會的重要。
自己,怎麼就沒有這樣的好命?
張三到了門前,滿地的鞭炮碎屑,門上貼著門神,土牆上的枯草也拔的乾乾淨淨。下意識看向屋簷,蛛網蕩然無存,簷下還掛了兩個鮮紅的燈籠。
年味已濃,今年的元旦,尤其不同。
推開門,院中的王圭杜二等人滿臉笑容,紛紛圍了上來,牽馬的牽馬,其餘的擁著張正思,在院中的椅凳上坐下。
“大除夕的,你們不在家裡面,怎麼跑到我這裡來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張正思不動聲色端起茶杯,慢慢喝了起來。
這些傢伙到了禁軍當中,還守規矩,沒有胡來,倒是讓他省心不少。
張二笑呵呵地提著冒著熱氣的鐵壺過來,杜二趕緊接過,把茶壺添滿。
“三哥,兄弟們就是想問問,那個金陵講武堂的事情。”
眾人都是尬笑,王圭陪著笑臉,直奔主題。
“看來,你們是什麼都知道了。”
張正思微微沉吟片刻,這才一本正經說道:
“陛下要創辦金陵講武堂,我已經答應了陛下要去。我告訴你們,陛下讓我帶五六個兄弟,因此……”
張正思目光掃過眾人,所有人都是點頭哈腰,滿臉堆笑。
“三哥,帶我去吧。我不會給你丟臉,你放心就是!”
方海忍不住,首先開口。
“三哥,帶上我!你知道的,我讀過書,手上功夫不差,不會給你丟臉!”
杜三迫不及待,跟著開口。
“三哥,帶上我吧!我腦子靈活!”
年紀最小的李雄,也跟著開口。
“三哥,帶上我吧!”
“三哥,帶我吧!”
眾人紛紛拍胸口發誓,人人奮然,人人滿臉的迫切。
要不是張三帶路,他們還是街上的混混地痞,哪裡有這麼好的命,一夜翻身!
金陵講武堂,皇帝是校長,進去了就是天子門生,非同一般。
“你們以為,金陵講武堂是藏汙納垢的地方嗎?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去?”
張正思臉色一板,放下茶杯。
“平時叮囑你們,你們偏不聽,現在機會來了,你們又不行。怪誰?就說你李雄,你大字不識一斗,百家姓都讀不下來,你不行;鄧飛,你家裡有老孃,你是獨子,身子又弱,你不行;宋福宋貴兩兄弟,識幾個字,但身手也太差了些,不行。”
張正思一番評論下來,院中眾人愁眉苦臉,沉默了大半。
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後悔。早知道聽張正思的,多念些書,也不至於被張正思否決。
“諸位兄弟,我去考講武堂,不用陛下操心。剩下的人,杜二杜三兄弟,王圭、方海和……高虎、高國壽去講武堂。就這樣定了!”
王圭和杜二都上過學堂,家道中落才誤入歧途。杜三、方海、高虎、高國壽四人都識文斷字,高虎雖然差些,但會騎馬,功夫好,也不是一無是處。這些人去,基本的考核肯定可以透過。
這幾個兄弟再不行,也總比臨安城的那些個紈絝強吧?
況且,講武堂的學習時間肯定不短,這些兄弟可以好好學學。
“聽三哥的!”
“都聽三哥的!”
杜三、方海、高虎、高國壽四人紛紛點頭稱是,都是眉開眼笑。
“兄弟們,不要垂頭喪氣。”
張正思看著悶悶不樂的其他一干人等,語重心長。
“去了講武堂,學好了本事,那是要上戰場,有可能小命不保,不是去享福。再說了,總有一些兄弟要幫著照顧家裡。要不然,前面的兄弟們也不安心。兄弟們,你們說是不是?”
眾人面面相覷,臉色都是好看了許多。
“三哥放心,我們都聽你的!”
“我們都聽三哥的!”
眾人紛紛點頭,先後說了出來。
“好了。喝完茶,都回去和家人好好過節。今天是除夕,我可不留你們。”
張正思呵呵笑道,院中又恢復了熱鬧。
“老三,我們張家,終於翻身了!”
眾人離去,張二扶著已有身孕的妻子,擦起淚來。
弟弟是新皇跟前的紅人,還成了朝廷命官,這真是喜從天降。
“老三,嫂嫂以前對你不好,你不要見怪。窮日子過多了,沒有眼力勁。你千萬別放在心上!”
二嫂挺著大肚子,瘦黃的臉上有些尷尬。
“嫂嫂,一家人說這些幹啥。放心吧,日子好起來了!咱們一家人,包括我的侄兒侄女,都不會再受苦了!”
張三動情地說道。
這個時候,他莫名地想起《史記.蘇秦列傳》中的一句話來。
嫂嫂,何前倨而後恭?
張三暗暗搖了搖頭,拋棄這些“卑劣無恥”的齷齪想法。
雪花緩緩落下,寒風拂面,張三坐在院中,端著茶杯,卻心潮澎拜,心裡一陣陣的憧憬。
苦難卑微的經歷已經過去,迎接他的,又將是怎樣一番新的人生?
“三哥,皇帝指揮禁軍在城中救助流民,怎麼辦?”
王圭進來,大聲喊著,張正思“騰”地站了起來。
“還能怎麼辦?叫上兄弟們,馬上去幫忙啊!”
皇帝愛民如子,可謂是天下一等一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