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想要GDP 第205節
章節報錯
第141章
密州刺史聽人來報,道是今天李長生再度率人在密州與德州的交界線處進行大規模軍演的時候,人都麻了。
啊這。
短短五天之內,這已經是第三回了啊。
常言都說是事不過三,可現在……
密州刺史一時之間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李長生到底是在盤算什麼,有腦子的人都明白,可自己究竟該如何應對,卻不是短時間內便能想明白的。
叛軍作亂、山河淪陷之後,天下各處之間的往來減少許多,訊息閉塞,加之天子西狩,密州卻地處於山東,他這個刺史身在此地,唯我獨尊,令行禁止,簡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人物,如今若是開城投降,再想過先前神仙一般的日子,怕是再不能了。
可要是縮著脖子裝死,甚至不予理睬——李長生難道還真有這麼好的氣性,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在城外軍演?
百般無奈之下,密州刺史只得傳了心腹們前來議事。
心腹們也是意見各異,有提議堅守不出的,有提議開城投降的,還有提議向魏王求援的,不一而足。
密州刺史聽得頭大如鬥,見心腹們都快打成一鍋粥了,也是心煩意亂,索性離了官署,歸家去求一日清淨。
刺史夫人呂氏見丈夫神色怏怏,不由關切的問了一句,密州刺史躺在塌上唉聲嘆氣,又將眼下困局細細說與妻子聽。
呂夫人聽罷大驚失色,立時便道:“李刺史所圖甚大,他的志向是夫君所能改變的嗎?”
密州刺史不無自嘲的搖頭:“當然不能,我是哪根蔥啊,怎麼可能讓他改變想法?”
呂夫人又問:“既然如此,若密州與德州開戰,夫君勝算又有幾成?”
密州刺史臉上的苦澀之意愈發深了:“密州怎麼敢跟德州掰腕子?不必說李長生,連李嶠我都應付不了啊!”
呂夫人遂近前去將丈夫從塌上拉起來,正襟危坐道:“既不能改變李刺史南下的心意,又不能當德州一擊,不趁還沒有刀兵相接的時候主動獻城,更待何時?!”
她死死的攥住丈夫的手:“如今開城倒向李刺史,你即便不得復為密州刺史,也可保住官身榮華,並舉家性命。若是拖延得久了,你怎麼知道不會有人為了獻好於德州,綁了你開城去投?到時候,哪個還會在意你的性命,誰又來顧全我們一家的死活?!”
密州刺史聽罷,卻是汗流浹背,毛骨悚然:“怪道人都說娶妻娶賢,若非夫人指點迷津,我險些誤了全家性命!”
他定了心神,馬上下令家丁護院看緊門戶,自己則往前衙去,調動兵馬防護得當之後,又傳了密州諸多官吏前來,和顏悅色道:“我聽聞德州刺史李長生乃海內名將,其弟李嶠更是聞名天下,這樣兩位忠直之士,我很想去結識一二,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絃音而知雅意,不管心裡邊打著什麼主意,此時都畢恭畢敬的俯下身去:“我等唯刺史之令馬首是瞻!”
這次碰頭結束不到一刻鐘,便有密州刺史派出去的信使出城,約定相會之期,到第二日上午,李世民率大軍入駐密州,與密州刺史及州中諸多官員共飲,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密州兵不血刃,收入囊中。
密州刺史的識趣兒,很是替李世民減了不少麻煩,而密州的和平演變,也給南邊別的州郡提供了不錯的借鑑。
畢竟開城之後,密州刺史仍舊是密州刺史,且也頗為李世民倚重——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會做面子工程,至少說明這個李長生是個體面人。
亦或者說,他是懂政治規則的。
官僚也好,世家也罷,最怕的是什麼?
是毫無規則的無差別攻擊,是侯景那樣油鹽不進的莽漢,他不在乎門第,也不想知道你祖上有多顯赫,他不考慮身後名,也不在乎之後的洪水滔天。
他只想殺人,並且將殺人作為清場的手段。
如今李長生用密州做例,證明他也是個懂規矩的人,那他們又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藉著這股東風,李世民一旬之內連克數州,海州、沂州、徐州……甚至於將觸角伸到了淮南道。
這期間當然也不是沒有遭遇過抵抗,畢竟不是誰都能輕易放下權力,將自己的脖頸置於他人兵刃之下的。
不就是李長生嗎,他有什麼了不起的?
不就是李嶠嗎,他有什麼好耀武揚威的?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罷了,我偏不信他們真那麼勇猛!
【被現實教訓之後】
尼瑪的,這是真實存在的武將嗎?!
我都沒回過味兒來,他們就騎在我臉上了!
夭壽了,救命啊!!!
……
北邊陪都跟順州都快把狗腦子打出來了,李世民則沿著密州向南,長驅直入,吃的滿嘴流油。
與此同時,他也陸陸續續的接收了許多來自天南海北的謀士和將領,其中甚至於還不乏有上一世的熟人。
這天下從來都不缺聰明人,先前他率軍前去救出李嶠,在成全兄弟情誼的同時,也完美的展露了肌肉,他們既然見到,又怎麼會棄明主於不顧?
良禽擇木而棲,自古以來的道理啊!
最好的練兵之法就是實戰,李世民本人更是征戰練兵這兩方面的雙一流高手。
拿下淮南道之後,他迅速調整戰略,自己在淮南道坐鎮,以李嶠為主帥,協同滕忠等舊部南下開路,始終保持著開路軍七成老卒、三成新丁的比例,往來運轉。
與此同時,又令諸多謀士協同攻克之地的官吏主持秋收,改革舊制——要是連糧食都拿不出來,還打個屁啊打!
而要是沒有讓攻克之地的百姓站在他這邊兒,打下來了又有何益?
遲早還是要失去的。
李嶠顯然沒有辜負兄長的託付,火力全開,一路南下,一直將戰線推到了越州。
他向來是以進軍迅速、攻擊迅猛聞名,往往前一天對手看地圖覺得他還離己方老遠,第二天再起來一看,尼瑪啊,都戳我鼻孔底下了!
這一整套方略說來簡單,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首先,要有一個如李嶠一般幾乎冠絕當時的猛將作為前鋒開道,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其次,要有足夠支援大軍運轉的糧草和輜重,乃至於流暢的運輸體系。
若非衛玄成和蕭明澤、餘盈盈在德州統籌後方,鄭法蘭居中轉運物資,李嶠又怎麼能後顧無憂?
再則,對於攻克之地的安撫也是重中之重。
吞下去不是本事,能消化掉,那才真是本事,少了王侍郎等諸多來投官員的協助,這盤棋斷然是玩不轉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心人物,鐵腕整合各方,既能壓服聲名赫赫的猛將李嶠,又能勘破官僚們的弊病與算計,且又有著一顆與民生息的仁心……
能將這些事情做到極致,何愁大事不成!
王侍郎來此之前,已經做好了遭受一些挫折的準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
李長生再如何清奇,終究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
可是等他真到了這裡之後……
這傢伙也太強了點吧!
妥妥的六邊形戰士啊!
有官吏渾水摸魚,在文書上作假,被他一眼看出來,發配去做苦力了。
有胥吏陽奉陰違,背地裡阻撓政令通行,他那雙眼睛就好像能看見未來發生的事情一樣,防患於未然,早早就令人監督,一經發現之後,馬上加以懲處了。
他以為李長生雖然精於軍事,怕會遜色於文墨,然而面對諸多來投的名士,他卻侃侃而談,言之有物?
最最令王侍郎吃驚的是,這傢伙居然還能寫一筆出類拔萃的書法!
主公啊主公,你還有什麼驚喜是我不知道的?!
……
說個可能會令人大跌眼鏡的真相。
一直以來,李世民其實都很剋制對外動兵的頻率和廣度。
那些密州之後大力南下,本質上並不是為了爭奪地盤,而是為了爭奪糧食,至於兵源,其實在精不在多。
故而早在同李嶠分別之初,李世民便早有叮囑,至多不過台州,他們要的只是糧食,若是將戰線拉的太長,反倒不美。
李嶠謹記兄長的囑託,途中倒是出了一點小小的意外。
他是北方出身,不習慣於南方溼熱的氣候,行軍至於越州之後為此臥病,大軍在越州駐紮了數日之久。
而在越州以南的台州——打從李嶠率軍南下開始,台州刺史的心臟就不受自己控制了。
怕他來,又怕他亂來。
謀士們寬撫他說此時李長生背後尚有魏王虎視眈眈,必然不敢將戰線拉得太長,再看李嶠止步于越州,想來那便也是他們的極限了,想來臺州必然無憂。
台州刺史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如是過了幾日,見李嶠仍舊駐軍越州,並無南下之意,一顆心也就緩緩地放了下去,都沒能放下去一半呢,轉到第二天之後,又聽說李嶠率軍朝著台州來了。
台州刺史:???
台州刺史捂著心口,滿頭大汗的趴在城頭上向下觀望,只見城外來敵軍容肅整,殺氣騰騰,顯然是一支歷經百戰的威武之師,旌旗之盛,幾乎要將半個天空都遮蔽掉。
他掏出手絹兒來,擦了擦腦門上不間斷往下流的冷汗:“李嶠所部有多少人?”
下屬憂心忡忡道:“他在越州又收容了兩萬新兵,此時擁軍十三萬之多!”
台州刺史臉都白了:“我們城中擁軍多少?真正能打仗的那種。”
下屬遲疑幾瞬,小心翼翼道:“約有三萬多人。”
“很好,”台州刺史立時道:“現在李嶠有十六萬人馬了!”
他當機立斷:“開門,我要跟素未謀面的李兄弟一醉方休!”
……
台州的歸順,給李世民的南征戰略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而這條由德州至台州的縱向勢力帶的獲取,也意味著他終於作為能夠動搖天下的一方勢力,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
待到李嶠北歸之後,免不得一場歡慶,而宴席結束之後,李世民召集眾人議事,同時宣佈了自己的決議——此後他不再領本朝官位,而將自立為王。
李嶠對本朝天子殊無恭順之心,自無異議,諸多武將多半都是跟隨李世民的舊人,亦是附和,倒是幕僚們有些遲疑。
衛玄成道:“若如此,只怕天子也好,魏王也罷,乃至於本朝宗室,必將群起而攻之……”
鄭法蘭也道:“主公何妨暫且韜光養晦,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