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瘋狂進擊的皇甫嵩
章節報錯
一聲“北上”並不是空話。
皇甫嵩的速度很快,而且冀州的各種戰報也很快就送到了他麾下所有將校的手中。
此時的公孫竹已經憑藉著諸多功勞在軍中有了不小的地位。
皇甫嵩的軍中,如今曹孟德有一脈派系,京都來的那些將領們有些派系。
而公孫竹也已經算是一個派系了。
他之前做的事情引來了不少人的好感,這些人多是出身邊疆,只不過沒人在乎罷了。
在兗州匯合了傅燮之後,公孫竹立刻透過公孫瓚的關係和傅燮拉上了交情,從而也讓這些人有了主心骨。
傅燮那是劉寬弟子,而且出身北地郡傅家,能力不俗。
公孫竹雖然算起來是個小輩兒,但是身邊有劉關張這等猛將,而且田疇也經常有奇計獻上讓人驚歎。
加上公孫竹性格豪爽,而傅燮性格極好,不喜爭奪,這一脈反倒是讓公孫竹頗為重要了。
而從皇甫嵩給出來的訊息來看,公孫竹就發現了這傢伙恐怕對這冀州早就有想法了。
否則訊息不會如此詳細...
其實這公孫竹猜測得不錯,皇甫嵩還真是對冀州關注許久了。
從盧植被罷免,這董卓接手冀州之後,他就知道這冀州戰場完了!
尤其是當他知道了那新任的大軍主帥董卓為了證明自己。
為了能夠快速建功,為了能夠讓朝廷知道自己的能力。
直接擺出來了一副急公進取的模樣,那...就更加的沒機會了。
皇甫嵩甚至已經猜出來了,此時這董卓的眼中除了他面前的那下曲陽之外,可以說是什麼都顧不上了。
皇甫嵩之所以這般的關注冀州戰場,除了他知道董卓無法評定叛亂之外。
其實在他的心中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他想要用這平定大漢內亂的功勞。
用那大賢良師張角的項上首級,去換取盧植的平安!
雖然皇甫嵩和盧植並不熟悉,甚至可以說他們之前就沒有什麼交情。
可是他很敬佩這個人,而且他知道...或者說他認為。
如果這大漢想要徹底革除弊病,那就需要像他,像盧植這種真正有本事又清廉奉公的人主持朝政才行。
他要的不僅僅是平叛,還要讓大漢再次中興。
所以他早早的就下定了決心,他必須拿到那張角的首級。
也就只有這個樣子,他才能夠將盧植救出來,才能夠得到盧植的認可,從而完成他後面的那些事情。
這才是真正的大略。
至於什麼其他....如何如何平定叛亂,如何掃平賊寇,如何壯大自己...
在皇甫嵩看來,這群眼睛都沒有從戰場上離開的傢伙,也不過就是有些眼光罷了。
大略...他們還不夠格!
所以他帶兵終於平定了東郡的梁仲寧和卜己之後,也就立刻做出來了決定。
他戰後就傳書京師和朝廷,絲毫沒有顧忌自己還有不少的事情沒有做的事實,直接就是先行報功。
逼著朝廷給他確定的命令。
只有這個樣子,他才能夠有理由前去冀州,至於他會不會去,京師之中的那些人,自然有明白他心意之人。
不出意外,以司空張溫為首的諸多大臣立刻請命再次換將,董卓攻打下曲陽耗時耗力,徒勞無功有罪,所以應該換剛剛大勝的皇甫嵩進入冀州戰場。
而這個提議,被已經有些慌了手腳的皇帝認可了下來,很快聖旨就來到了皇甫嵩的軍中,讓他帶軍北上,攻打張角。
得到了這個任命的皇甫嵩無悲無喜,只是讓大軍快速打點行囊,然後前往廣宗而去。
此時下曲陽的董卓還不知道自己已經馬上就有牢獄之災了,他此時還在和鉅鹿太守郭典不斷地吵嚷爭辯,而爭辯的原因就是郭典提議對下曲陽先圍再攻,以同樣的攻心之計討伐張寶。
張家三兄弟,看似張寶能夠獨當一面,但是身為鉅鹿太守郭典知道他們三個之中,張寶最為暴躁易怒。
如今在這種瘋狂的圍困攻打的壓力之下,短時間內張寶或許還堅持得住,時間一長,他不攻自破。
所以就要用攻心之策,雖然時間長一點,但是隻要徹底壓垮了這張寶心中的堅持。
不管張寶是衝出來和他們決一死戰,還是忙中出現了什麼問題。
總之對於他們都是很好的。
而且不斷地射出箭矢告訴城中百姓開啟城門可以活命,每日在城下架著大鍋熬煮粥食。
都可以讓城中的黃巾軍心思不定,最終讓黃巾軍慌亂出錯,甚至是主動來投。
這計策當真是好,但是董卓壓根就不肯同意。
甚至董卓的心裡已經將那郭典罵了千百遍了。
他能夠不知道這計策沒有問題麼?
可是有沒有問題是他們說了算麼?
那是朝廷說了算!
若是這計策要是真的能用的話,自己閒得沒事來下曲陽幹什麼,老老實實的去廣宗打張角不好麼,那功勞還大。
盧植當初不就是這麼幹的麼,現在盧植還在京師的大牢裡面關著呢,還能不能出來都是兩可之間呢。
所以董卓不幹,結果郭典也是個倔脾氣,直接點人就尥蹶子跑了,自己跑到了東邊建營圍困黃巾去了,一副你不干我乾的模樣。
這麼有脾氣的下屬,董卓也是開了眼了,不過和吳匡等人一樣,董卓對於這位也是動不了手的,因為董卓知道郭典和別人不同。
他沒有看不起自己,他只是單純為了自己好。
但是他說的辦法不行,而且自己還不能說,那叫誹謗朝廷....
他們的爭吵持續了很久,和這進攻下曲陽的戰鬥一樣。
最終停止在了那聖旨前來的時候。
當看到那罷免董卓的旨意傳了過來,下曲陽的爭吵才算結束。
而結果....董卓被當場擒拿,他不敢有任何反抗,更不敢讓他麾下的將領們反抗。
就這麼直接押解回京師之中。
在那眾人或是憤怒,或是恥笑,或是可惜的目光注視之下,董卓帶著一臉的苦澀離開了這裡。
他真是沒有想到,自己如此努力的結果竟然是白費力氣。
他最後還是步入了盧植的後塵。
當然和他爭吵了許久的郭典也沒有落好,這大戰許久未曾有些許成績的黑鍋總是要有人背的,而郭典就很合適,他拒不聽命成為了關鍵,然後罷官免職。
反倒是一直出工不出力的吳匡等人屁事沒有,就地駐紮,等待皇甫嵩的到來。
不過對於這些人的反應和想法,皇甫嵩可憐的搭理什麼。
董卓不敢得罪他們,皇甫嵩可不管這些。
就這群人,皇甫嵩和盧植一樣,哪個不聽話直接砍了就是,難道大將軍何進還能因為一條狗的性命和他們在朝廷論辯不成?
不可能!
而且這皇甫嵩壓根就沒打算直接去見他。
既然要平定張角,那必須要顯露出來自己的能力才行。
而皇甫嵩的能力就是,攻心為上!
就在這皇甫嵩即將到來的時候。
或者說皇甫嵩圍困廣宗的時候。
那趁著夜色,他的使者就先一步進入了廣宗之中。
而是還是暢通無阻的進入到了廣宗城。
只因為他並不僅僅是皇甫嵩的使者,他還是一名黃巾軍之中的小渠帥。
據說也是真正見過張角的人。
而那已經在病榻上起不來的張角,也是趁著夜色見到了皇甫嵩派來的使者,一名頭上裹著黃巾,在皇甫嵩這個屠夫手中僥倖活過來的幸運兒...
而他的任務就是被送回廣宗,然後告訴張角兗州豫州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