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監獄篇(回憶)15:沖沖衝
章節報錯
到6號樓的時候,瑪莎報了名字,就有6號樓的犯人帶著他們直接去了17樓。
6號樓是整個監獄裡除了1號樓外佔地面積最大的樓。
它的特點就是一半一半,一半用來住擁有醫術的犯人和外面引進的醫生。
一半則跟醫院沒有任何區別。
甚至很多隻有大醫院才有的裝置這裡也有,可謂是隻要有錢,就算只有一口氣也把你拉回來。
17樓的iCU裡,正是瑪莎的那位被偷襲了的保護者。
門外還有還有其他二號樓的犯人,在見到瑪莎過來以後,走上前開始彙報情況。
從他們的話語中,進行偷襲的是5號樓的犯人,但是按照5號樓平時的脾性,他們絕對不可能做出這種主動惹事的舉動。
瑪莎沉思片刻,問道,“司知道這件事嗎?”
“偷襲萊安德拉的人被我們打了個半死,現在5號樓掌權者應該也知道了,按照他的性格沒多久應該也會過來。”
瑪莎點了點頭,“如果是5號樓,可以先聽聽司怎麼說。”
此時歷風也開口,“那我們現在就在這裡乾等著?還不如直接殺到5號樓去。一群沒什麼能力的東西就給老子縮在樓裡好好待著,搞什麼學4號樓那一套。”
瑪莎看了看歷風,又看了看了門口,沒有說話。
此時沈玥扯了扯瑪莎的衣服,問,“我們什麼時候去吃飯。”
瑪莎已經習慣了沈玥的腦回路,正準備回答她,另一邊因為看見自己手下的傷情而變得無比憤怒的歷風已經把火燒到了沈玥身上。
“你踏馬要吃就趕緊滾!1號樓都是些蠢豬,什麼狗屁刺殺者保護者,連待個監獄都不讓勞資安生。你們能不能趕緊去死?!還帶踏馬個獄警,你拿個獄警嚇唬誰?這種玩意兒勞資一隻手就能捏死。瑪德,給你們三分臉面真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東西,真想現在就把你們都殺了,沒了1號樓屁事沒有。”
瑪莎一邊聽著一邊皺眉,不做聲地把沈玥護在了身後。
歷風說的都是真的。
首先歷風不是刺殺者也不是保護者。按照那些老的犯人所說,在瑪莎進來這所監獄之前,歷風曾經一個人解決了1號樓所有犯人,拿到了很多賞金,足夠他衣食無憂一輩子。
然後他沒有靠刺殺任務的積分進行樓層排名,而是選擇了從1樓開始,一層一層往上打。
2號樓的樓層戰規則:強者居上。
在歷風靠硬打打上2號樓掌權者的位置後,雖然2號樓依然存在保護者和刺殺者,但在任務之外,卻完全沒有2號樓的犯人自相殘殺了。
這就是歷風。
說他是監獄最強者也不為過。
而更加可怕的是,歷風擁有2號的民心,瑪莎的保護者全是2號樓的犯人,可如果讓他們在瑪莎和歷風之間選,他們一定會選擇歷風。
現在原本屬於瑪莎的保護者站到了歷風那邊就是最好的證明。
“歷風,冷靜一點。”瑪莎企圖安撫歷風,但歷風死死地盯著iCU裡面奄奄一息的犯人,似乎已經沒有了思考的能力。
瑪莎立刻明白了,現在這情況,應該和歷風當初屠殺整個一號樓的原因有關。
她轉過頭,小聲對沈玥說,“你先走。”
沈玥在被歷風罵了一頓後原本眼神逐漸危險,卻在瑪莎對她說了這三個字後,瞬間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她突然對瑪莎道,“你是要找5號樓的掌權者嗎?”
瑪莎一邊警惕著歷風,一邊點了點頭。
一般來說,除了需要購買高階訊息時,其他樓的掌權者可以直接聯絡3號樓的掌權者,其他時候,各棟樓的掌權者之間都無法直接聯絡。
如果硬要聯絡,只有派手底下的人傳話,然後約定在公共區,面對面。
現在如果他們想見5號樓掌權者,也只有派人過去找,但瑪莎無法確定,以歷風現在的狀態,能不能堅持到把司叫過來。
沈玥從瑪莎身後走了出來,直接對14號說,“14號你把5號樓的掌權者叫過來。”
14號對於這種結果並不意外,倒不如說,他從剛才沈玥開口問就知道了這活肯定又是自己的。
“好的。”
14號應聲後,直接開始與5號樓獄警聯絡,讓他把司承佑叫到6號樓17層來。
聯絡完後,14號像是沒有看見周圍的氣氛,只對沈玥回覆,“司承佑正好在6號樓,他會在3分鐘內趕到。”
沈玥點了點頭,拉住瑪莎的手,突然下令,“開槍,別打死就行。”
14號反應很快,幾乎在沈玥下令的瞬間,就掏出了身上的槍,毫不猶豫地對著2號樓的幾個犯人開了槍。
因為的命令是不能打死,他就只瞄準了腿。
跟電視劇裡被槍打中了還能堅持和敵人打四五個來回不同,現實裡一旦中槍,因為空腔效應,人類會在一瞬間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一旦打中腿就會失去活動能力,甚至是,影響以後完成任務的能力。
可沈玥不管這些,她只知道瑪莎的保護者背叛了,還有,歷風剛才罵她。
她不能被別人罵,所以要教訓回去。
14號出手十分迅速地控制住了除了歷風以外的犯人。
但歷風終究是一個人滅了一棟樓的男人,在14號掏槍的一瞬間他就反應過來找到了掩體,並且找準空隙,透過所有人視覺死角的位置摸到了14號和他帶來的專業團隊身邊,利落地搶到到了14號身上的一把槍,對著沈玥就扣下扳機。
瑪莎率先反應過來,把沈玥推到了一邊,自己的手臂卻也被子彈擦出了口子。
瑪莎只覺得萬幸,可沈玥見到這一幕,卻莫名紅了眼,她對反應過來正和歷風扭打到一起的14號下令,“14號,殺了他。”
14號臉上的笑意加深,用與平時不同的興奮語氣應道,“好的,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