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鹼路
章節報錯
“唉喲!”
又一次被腳底下高低不平的地面所絆倒的,是走到第三位的馬尕娃,除了開路的“火石兄弟”以外,就數他最快速度,可就是越快越容易摔,這一路上就只見他一次又一次地“唉喲!唉喲!”了!
“怎麼這地和我總過不去呀!老絆我。”
聽到他這麼抱怨,小夥伴們不由得一起笑話起他來了:“誰讓你走這麼快了!”
“我就不信了!唉———”
這“喲”字還沒說來,馬尕娃又一次地失去平衡,一個“狗吃屎”的姿勢趴在了地上。
“有風有風!”
“什麼?地上有風?”
辛吾聽到馬尕娃的這個新發現,也想確認一下:走了半天了,所謂來自風的指引,越來越弱,好像一直在轉圈似的,而趴到地面的馬尕娃說底下有風,應該是有新的出路了。
馬尕娃把這個風洞所掩藏的部分,用手使勁刨了一通,果然,一股很強勁的新鮮空氣,從被他刨開的地方露了出來,還透著隱隱約約的一些光感。
“啊!太好了,終於找到正確的出口了!”
馬尕娃高興地宣佈。
“可是,這個口太小了,還得再挖大一點,才能進去。”
“我來幫你。”辛吾立即上前,也趴倒在那個位置,一起琢磨著,試著挖出更大的入口來。
由於含水量還可以,只要弄開了表面的一層,裡面還是很好刨的,這個植物根狀物的表皮,很快被辛吾和馬尕娃一起“啃”出了一個可供一個小人鑽著進出的小洞來。
“讓我先進去看看吧!我個頭最小。”
又是狄亞爾主動請纓,還真是不能小看這個低調極了的孩子,每到關鍵時刻,總能出人意外地站出來。
“還是我去吧!”石寶山想努力把自己的頭先探進去試試尺寸,就差一點點,頭圍最大的部分還是過不去,只好放棄,“要不,還是你去吧!”
“嗯,寶山,你把藍寶石給他拿著照明;狄亞爾,你進去看一下,就給我們講一下里面的情況,不要一個人走太遠,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一直給我們保持講話。我們這邊繼續挖,再擴大一點兒入口。”辛吾指揮著。
狄亞爾的頭很輕鬆地進去了,整個小身子也就很順利地跟著進了洞。
“把藍寶石抓好,千萬別掉啦!”
石寶山總是念念不忘提醒他一直保護著的寶貝,這一路能不丟掉,已算奇蹟了。
小夥伴們一邊手不停地在外面用力掰啊刨啊的,努力擴孔;一邊靜聲仔細聽著狄亞爾的聲音。
“這裡面,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坑坑窪窪的,可以往上爬。上面空間越來越大了,好象!”
狄亞爾的聲音裡透著喜悅,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好啊好啊!你先不要爬太遠,等我們進來,大家一起上!”辛吾衝著孔洞裡大聲叮囑。
實在是太害怕孩子們再走失了,還有另一半的小夥伴們,不知所蹤呢!
狄亞爾很聽話,沒有走太遠,就在洞口附近仔細檢視著“地面”上有些什麼。
“中間有一道淺的溝,裡面有點溼,但好像不是水。”狄亞爾摸了摸半乾半溼的“地面”,手上沾了一點液體,就湊近鼻子使勁聞了聞。
“不要喝啊!不知道是啥的話。”辛吾趕緊提醒。
“嗯,我不敢喝,不過,手一搓,好乾淨啊!剛才路上手上沾到的髒東西,都不見了呢!”狄亞爾講著他的新體會。
“這樣啊!那就更不要喝了,等我們來看看。”辛吾一邊說,一邊使了一把勁,把眼前更大的一塊兒給硬掰開了,“行了!現在就可以進去了!不要動,我來了!”
“你們也先不要進,等我說‘進來’,你們再進啊!”
進去前,辛吾還是充滿防備地先給其他小夥伴們提個醒,以防有不測發生時,大家再來一個“全軍覆沒”。
“好的,放心吧,這次我在這兒守著,當‘傳話筒’。”石寶山拍著胸膛,為他這一隊人馬打著保票。
“不公平,明明是我先發現的洞口啊,連我都不讓先進去!”馬尕娃發著小牢騷,也只能暫時聽話不搶著進洞。
“還有我,其實我也可以幫上忙的,辛吾哥哥,咱倆可是過命的交情啊!能不能帶上我啊!”火墩用他那炸了毛的腦袋往洞裡探了探,被石寶山揪著一把給拽了回來。
“現在啊!你歸我管,在一邊先待著!”
“火石兄弟”在洞口又開始了鬥嘴,獨孤瑟聽不下去了,獨自一人往後退到一處巖壁上,交著雙臂依靠著,心想:“又來了!煩不煩啊!”
“辛吾哥哥,你看,就是這個!”
順著狄亞爾手中“藍寶石”的指引,辛吾看到了那條黑黢黢、充滿皺紋的液體與固體混合物,他也用手指沾取了一滴,湊近一聞,然後伸出舌頭舔了一下。
“是鹼。”
“‘鹼’是什麼東西?”狄亞爾好奇地問。
“就是這個像水不是水,把你的手指給‘洗’乾淨了的東西啊!不要多碰,這是有腐蝕作用的,一會兒避開碰它,從旁邊的部分往上爬。”
辛吾已判定這是一條,由鹼燒出來的“路”,正好“做”出了很多可供攀爬的抓手位,就順著這條“路”,應該可以上去。
“你們,一個接一個,進來吧!跟著我們,往上爬!”
辛吾首當其衝地上了大概有十米左右的樣子,沒有遇到任何其他奇怪的東西,於是返身衝下面喊道。
小夥伴們很是開心,被石寶山逐個放行進入後,他自己最後一個也鑽進來,斷後工作完成了。
所有的小夥伴都開始了“一線天”式的“螞蟻上樹”式爬法,往上攀登。
這段往上攀登的路並不太長,但似乎又很長,孩子們明顯感覺到空間越來越大,就象是從一個錐體的最底部尖部進入後,越來越寬,大家攀爬的隊型也從“一路縱路”,漸漸有條件兩人並肩、三、四人齊頭並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