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州城。

街道上,寧凡身旁跟著一位頭戴面紗,一襲淡綠色長裙的女子,兩人並肩而行,可謂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一時間,不少百姓紛紛側目。

“我們去哪?”

“去商行轉轉。”

寧凡笑吟吟的道:“今日,靈州城開了幾家商行,帶你去逛逛!”

“商行?”

蔡琰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似乎想到了什麼,輕聲道:“近日華夏酒行的老闆沈萬三蒞臨淮南,還專門設宴宴請淮南商賈。”

“沈老闆組建了淮南商會,似乎有意整頓淮南的商業格局。”

“可饒是如此,不少商賈依舊趨之若鶩!”

“我蔡家成了商會的常務理事會成員。”

寧凡聞言,含笑點頭:“商會的成立更有利於資源整合與行業規範。”

“嗯!”

兩人一邊說著,便來到了靈州城最繁華的街道,不得不說,這幾日的靈州城比之前空前的熱鬧,僅蔡家細鹽便籠絡了不少行商,走腳伕專程前來。

“大漢糧行?”

看到門前的牌坊,蔡琰不由神色怔了一下,美眸一掃,不由有些失神。

“大宋錢莊?”

“大唐酒行?”

寧凡嘴角微翹,卻是抬腳走入最中央的大秦商行,蔡琰也是緊隨其後,不由露出一抹好奇之色。

這幾家商鋪的門匾都極為豪橫,金絲鑲邊,門匾的底面也是用了上好的檀木,別的不說,單單這塊門匾,便價值千金。

寧凡牽著蔡琰的手,剛入門,便看到商鋪中人影嘈雜,貨物更是琳琅滿目,各種貨物分門別類,從日用品到穿衣用度,只是一個鋪子,竟然佔地近萬平。

“客官。”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嗯,我們自己看看。”

寧凡看著貌美清純的侍女,揮了揮手,便拉著蔡琰走到裡面,輕聲道:“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這是何物?”

“香皂,有潔面清膚之用。”

“哦?”

“這個呢?”

“這是手套,戴上之後,可防寒護手。”

“當真是大開眼界。”

蔡琰不由讚歎一聲,寧凡眸光一掃,看向旁邊的衣物區,笑著道:“走,去看幾身衣物。”

自從抽出服裝設計手冊之後,寧凡便讓沈萬三收攏天下名匠,如今漢服逐漸步入這個時代,一場服裝革命逐漸在大禹的各個角落展開。

蔡琰剛走到衣物區,便被牆壁上掛著的漢服給吸引了,一位身穿漢服的導購笑意吟吟的迎了上來。

“二位,這是我大秦商行獨家發售的幾款服飾!”

“漢服,唐裝,宋袍!”

蔡琰眸光望向一款紅色拖尾的漢服,眸子中露出一抹驚豔:“這款好看嗎?”

“好看!”

“取下來,包上。”

旁邊的導購當即神色一喜,看向蔡琰道:“小姐,我來為您量一下尺寸。”

“嗯!”

兩人在商行中逛了小半個時辰,寧凡直接讓人送至蔡府,轉身便走入旁邊的錢莊。

“我要貸三千兩!”

“我貸五千兩,這是地契!”

一群衣著華麗的身影站在錢莊之內,一個個實木櫃臺前排起了長隊,有存款的百姓,也有貸款的商賈。

大宋錢莊的主營業務便是貸款和存續,而貸款也是需要質押地契或是名貴之物,一些有名望的大家族,則是可以進行家族貸款。

寧凡觀察了片刻,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的商業佈局已經開始了,七日之內,大禹的各個角落會湧出無數商行,鹽行,錢莊!

屆時,一場商業風暴將席捲整個大禹!

也將正式掀開淮南的騰飛之路!

……

禹王城。

皇宮。

“宣,諸葛亮,關羽覲見!”

“宣,諸葛亮……”

一道道通傳自正德殿傳至午門外,文武肅立兩列,禹皇坐於上首,不怒自威。

“臣,諸葛亮,參見陛下!”

“末將關羽,參見陛下!”

“兩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禹皇的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輕聲道:“大漓此行,辛苦了!”

“陛下,為朝廷效力,乃是臣之本分。”

“孔明,朕之本意,讓你留任朝廷,你有輔國之才,就連沈公都對你推崇備至。”

“不過,雍王日前上書,說他淮南百廢俱興,正是用人之際,想讓你入淮南去輔助他,你有何想法?”

“回陛下,臣遵循陛下之意。”

禹皇撫了一把鬍鬚,滿意的點了點頭,稍作沉吟後,輕聲道:“朕的意思是,讓你前往齊臨郡,日前齊臨郡守上書朝廷,由於年老體邁,請求告老還鄉。”

“朕已準其奏,如今齊臨郡守一職空缺,朕有意讓你走馬上任,你以為如何?”

“齊臨……”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是面色微變,要知道,齊臨可是三皇子齊臨王的封地啊,雖然齊臨王並無雍王那般,有建牙開府之權,更不能自行任命藩地官員,可前齊臨郡守,至少是三皇子一脈的。

而今,陛下竟然要在齊臨插上一顆釘子,究竟有何深意?

齊臨王剛剛受皇恩,負責春耕之事,可謂風頭正盛,可陛下此舉,似乎有意釜底抽薪?

“陛下,臣謹遵皇命!”

“嗯!”

“既然如此,準備赴任吧,修整幾日,朕親自為你設宴踐行。”

“叩謝陛下!”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禹皇一眼,跪地行大禮。

禹皇的目光隨之看向關羽,輕聲道:“關將軍,你便前往淮南,輔佐雍王吧!”

“是,陛下!”

“此行,諸葛亮和關羽有功,賞千金,賜錦緞百匹,府邸一座。”

“謝陛下隆恩!”

談完了封賞之事,禹皇又將目光看向前方的一應重臣,輕聲道:“東邊可有戰報傳來?”

兵部尚書姬睢微微頷首,沉聲道:“啟稟陛下,嶽將軍和陳冉兩位將軍兵分三路,三日內又向東推進七十里,連克五城。”

“東淮不斷收縮防線,如今將重兵都布在了京城!”

“據今日戰報,東淮連遞國書,乞求與我大禹議和,嶽將軍派人傳信請示陛下!”

“東淮言,若是我們同意議和,願與我大禹聯姻,永結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