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早有安排?

聽著袁可立的話,眾人心中瞬間安定了下來,但眼中還是有些疑惑的。

“諸位是不是很好奇禁軍都指揮使孫傳庭和武驤左衛指揮使黃得功去哪裡了?”

好奇個屁……

聽著袁可立的問話,眾人齊刷刷的搖著頭,心中暗自吐槽袁可立不是個好人,竟然給他們下套。

這是皇帝的親軍,特麼的是他們能好奇的嗎?

皇帝登基以後說的很清楚了,各自負責各自部院的事情,不要打聽和插手其他部院事情,違者,輕則警告、重則革職查辦。

尤其是兵部和戶部的事情,這更是機密中的機密,敢瞎打聽,直接以間諜罪論處,這可是夷三族的存在。

更可怕的是皇帝那是真敢殺,誰敢觸這個逆鱗。

“諸位,孫傳庭調往錦州去了,馬祥麟去了遼東半島,一起去的還有從各鎮抽調的七八萬兵力,目的就是為了支援朝鮮。”

眾人恍然大悟,他們這才知道為何這兩三個月的時間各鎮兵力頻繁調往外調了。

不待眾人發問,袁可立繼續道:“可惜我們與朝鮮中間隔著建奴控制的大片區域,有廣寧成、鎮西堡、西平堡等,我們想支援也是有心無力,只能牽制,

我們雖然沒有救下朝鮮,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袁崇煥率寧遠軍已經攻下鎮西堡,並圍困西平堡,

孫傳庭部圍困廣寧城兩月之久,他們在廣寧城外的幾個城門外挖出了寬五米,深兩米的壕溝,並在壕溝外佈置了數十門佛郎機炮,城內騎兵根本就無法出城作戰,

廣寧現在已經是兵乏糧絕了,孫傳庭的意思是暫時不著急攻城,並給出了三點理由,

一是兩三個月後不攻自破,沒必要為一時痛快而損兵折將,消耗兵力,

二是看看有沒有援軍來,如果有援軍來,那就和袁崇煥部圍殺援軍,近十萬兵力,除非建奴調動三四個旗的兵力,否則來多少都能圍殺掉。

三是練兵,並達到分化他們的目的,眼睜睜看著同袍死亡,這是極為打擊士氣的;

遼東半島馬祥麟部已經佔據了的娘娘宮、耀州、岫巖、旋城、獐子島以南地區,並加以鞏固;

毛文龍部則是佔據了朝鮮境內的鐵山、宣州,以及須彌島等周邊島嶼。

四部中,孫傳庭部戰損一千餘人,殺敵一千五百人,袁崇煥部三千人,殺敵兩千,毛文龍部一千,殺敵一千餘人,馬祥麟部損失最多,傷亡六千多,殺敵兩千,

主要是遼東半島的城池堡壘較多,雖然有白桿兵在,但攻城拔寨最耗兵力,四部共計損失一萬一千餘人,殺敵近六千人。”

主動進攻,還是攻城的一方,大明與建奴的戰損是二比一,這個戰績算是可以了,最主要的是都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這很不錯。

聽著袁可立的稟報,眾人眼中滿是思索之色,搞不清皇帝到底要鬧哪一樣。

以當前在遼西的兵力,如果全力進攻,即便是救不了朝鮮,但建奴大軍絕對要回援,廣寧、西平堡等早就淪陷了,可現在並沒有。

與其說是在牽制建奴,不如說是在磨洋工,等著朝鮮被覆滅。

不待他們多想,崇禎淡淡道:“袁愛卿,以內閣得到的塘報,評價一下四部得失。”

“是,陛下!”

袁可立回應後,沉思了片刻:“從四部的表現看,最富有進攻力的就是馬祥麟了,

在城池堡壘眾多的地方,依舊能快速拿下預定區域,這不是軍士有戰力就能達成的,主帥的精神很重要。

這種武將無論是在戰亂時期,還是平和時期,都是尤為重要的,戰亂時期能鼓舞士氣,平和時期則能給各軍隊壓力,成為各軍的磨刀石。

最有創造性的就是毛文龍部了,不是說東江軍戰力多強,而是鐵山這裡就是他們活動的地方。

論起熟悉度,他們比建奴,甚至比朝鮮本土的軍民更熟悉,無論是襲擾還是遊擊進攻,都是輕車熟路。

毛文龍部的襲擾戰術已經爐火純青了,深諳陛下給勇士營的十六字戰術。

表現最好的就是孫傳庭了,有大局意識,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吃著碗裡瞧著鍋裡,著眼未來,有將帥之風。

反倒是袁崇煥在這一戰中表現的中規中矩,還是臣等之前所說,他善守而不善攻。”

眾人思索著袁可立的分析,眼中皆是露出贊同之色。

點評一針見血,同時也讓眾人對皇帝的眼光深感佩服,皇帝親自挑選的武將,個個都很能打,個個都是大將之風。

從騰驤四衛指揮使到禁軍都指揮使,再到天雄軍、白桿兵等等,簡直就是慧眼如炬、料事如神。

崇禎也是暗自點頭,孫傳庭雖然有些拔苗助長,但名將就是名將,先天天賦在那裡,只不過是早晚被激發的問題,

滅奴之戰後,一定會成為軍中的頂樑柱。

暗自得意過後,崇禎繼續問道:“下一步的計劃呢?”

“經內閣商議,臣等擬定傳令袁崇煥部,不惜一切代價攻下西平堡。

讓馬祥麟和毛文龍部全力攻擊鴨綠江邊的鎮江城,必要時可以將佔領的防線南移一些。”

“好計劃!”

“妙呀!”

袁可立指著地圖剛說完,眾人紛紛眼睛一亮。

六部尚書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能混到六部尚書的位置,那絕對都是學富五車,兵書自然也是爛熟於心,指揮和統籌可能不行,但戰略眼光還是有的。

現在寧遠到廣寧已經連成一片了,只要攻下西平堡,那麼寧遠到遼東半島就能連成一片了。

攻下鎮江城,遼東半島就和朝鮮境內的鐵山連成了一片。

以前進攻建奴,要麼從草原走,過遼河,進攻開原、鐵嶺等;

要麼從錦州直接出兵,進攻廣寧等;

前者不僅要穿越草原,還要經過蒙古諸部。

先不說蒙古諸部本就仇視大明,即便是同意大明借道,數千里長的補給線和途徑數座山脈,能直接拖死大軍,

運送千石糧食,路上要消耗一半;

後者則是有廣寧城和鎮西堡、西平堡等堡壘擋著,只能打下兩者,否則大軍繞過後就會被建奴包圍了,

這也是這麼多年,大明打不出去,建奴也打不進來的原因了,逼的皇太極只能借道喀喇沁,從龍井關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