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平日裡皇帝舉行經筵的地方。

此刻的文華殿店內,內閣、六部和國子監、翰林院的官員齊聚,每一個人臉上都帶著疑惑。

今日不早朝,他們剛到各自衙門點卯,宮內就傳來訊息,讓他們立刻到文華殿,而且一個都不能少。

國子監和翰林院的官員滿臉的驚慌之色,他們擔心昨日寫的文章皇帝不滿意,因為今日大明日報沒有刊印。

“幾位閣老,昨日的文章,您幾位都看過了,應該沒問題,一會兒陛下來了,您幾位幫忙勸勸!”

“下官這心裡七上八下的!”

“應該和你們無關,若是因為文章的事情,內閣和六部就不會來,頂多是……禮部的劉尚書來,哈哈!”

……

在眾人議論中,一聲‘陛下駕到’的聲音在文華殿外響起,群眾立刻回到各自位置站好。

一番行禮之後,崇禎在首座上坐下。

“朕找諸位愛卿來,主要是有些想法和諸位聊聊!”

崇禎說完,朝著王承恩點了點頭,王承恩拍了拍手,兩名小太監抱著一摞子書走了進來,給眾人每人發了一本。

書自然是崇禎連夜趕出來的「標點符號規範用法十九講」。

看著書籍名字,群眾滿是好奇。

雖然他們不知道符號的具體意思,但標點一詞卻是有很清晰的記載。

“諸位先看看,等看完了咱們再聊聊!”

群臣慢慢翻看著。

“凡所讀,無不加標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然歷朝標點繁多,體系全無……”

開篇一大段話,無非就是表達一個意思:別看搞了很多,沒啥用,朕要重新制定。

接著就是目錄,然後就是具體內容。

第一講、頓號的使用場合。

頓號主要用於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需要停頓的重複詞語之間、某些序次語之後的較小停頓……

第二講、逗號的使用場合。

……

第十九講、括號的使用場合。

……

每一種標點符號都有使用場合、錯誤說明、正確舉例等等,以眾人的智慧,很容易看懂。

眾人慢慢的看著,時不時的發出驚歎之聲,偶爾會相互討論一下。

“陛下,這是哪位大才編寫的?此等符號一旦普及,對整個大明的讀書人都是一種福音,

即便是學識粗淺的百姓,也能輕易看懂,不用再去分句讀,也不會出現誤解了!”

“劉大人說的對,這種符號能讓讀書人事半功倍。”

“是呀,能夠幫助人們確切的表達思想感情和理解書面語言,大善!”

……

群臣毫不吝嗇的表達著讚美之情,他們能清晰的認識到這種標點符號廣泛應用後的意義。

王承恩笑了笑,低聲道:“諸位大人,這是陛下昨夜連夜編寫出來的!”

“什麼?陛下編寫的?”

“王中官,真是陛下編寫的?”

“這……大才呀!”

“陛下,恕臣等無狀,實在是臣等太驚訝了,此等符號雖然簡單,但卻是有大意義!”

……

“陛下,臣懇請陛下允許此等符號在民間通用!”

聽著袁可立的奏請,崇禎眼睛一亮,看著群臣:“諸位愛卿的意思呢?”

群臣對視了一眼,皆是躬身回應。

這種東西在他們看來,絕對能讓讀書人事半功倍。

反正窮人讀不起書,最終還是富人受益。

如果他們知道皇帝在未來十年在每個城鎮都開設幾所學校,那他們會拼了命的阻止。

讀書人多了,有利有弊,龐大的群體會有無窮的利益,但科舉壓力就大了,也不好再忽悠百姓了。

崇禎嘴角掛著一絲莫名的笑容:“既然諸位愛卿同意,那就先從北京城開始,

給北京城官員半個月的熟悉時間,半個月後,凡是需要用文字記錄的,必須使用新的標點符號。

三個月內,大明的官衙差役必須要學會使用,

今年年底封印前,整個大明全部推廣開,尤其是坊肆、書肆、坊刻等印刷書的地方,必須推廣,新出的書必須重新排版,增加標點符號!

此事禮部主管,翰林院、國子監協助,此事就是你們今年年終政績考核最重要的一項。”

群臣臉色嚴肅,知道皇帝重視,沒有想到皇帝會如此重視。

禮部尚書劉宗周臉色一肅:“臣遵旨!”

“還有,這本書,只能由朝廷控制或指定的書局、坊刻印刷和出售,免得私人坊刻在印刷中出現錯誤,誤導了百姓。

另外,本書定價五錢銀子。”

“五錢銀子?”

群眾有些吃驚,這不是高,是高的離譜了。

要知道現在民間最火的金閭書坊舒衝甫刊印《封神演義》,二十冊,五十副插圖,約七十萬字,也才二兩銀子。

而這本書也就二十來頁,四五千字,批次出來,成本等等都算上估計也就一錢銀子,淨利潤四錢。

整個大明讀書人不說太多,百萬人是有,若是人手一本,淨利潤就是四十萬兩,簡直是暴利。

“陛下,這定價會不會高了些,如果定價太多,讀書人就會自己手抄了,到時候賣不出去呀!”

“不怕抄錯了就隨他們,不然怎麼加深印象,還怎麼短時間內推廣。

再說了,朕親自編寫,事半功倍,五錢銀子不過分吧!”

“陛下聖明!”

劉宗周恍然大悟,對崇禎的用意佩服的五體投地。

又囑咐了幾句後,群臣散去,崇禎也是鬆了口氣,總算是又完成了一項。

接下來就是找合適的機會將阿拉伯數字、加減乘除和百分比與小數點等符號、度量單位統一等推廣了。

這些東西華夏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東西,而且還相當的先進和精妙,但書寫和記錄過於複雜。

對這些,崇禎的想法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或許是政績考核的壓力,或許是龍井關戰場處罰,禮部的行動速度極其快,官員們也都在相互探討著。

沒辦法,或許某一天他們的奏疏就會送到皇帝的龍案上,若是搞錯了,那樂子可就大了。

不僅他們自己,連家眷都強迫著跟著學習了起來。

在這種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成國公朱純臣投敵的訊息,被刊印在了大明日報的頭版位置。

這個爆炸性的訊息,直接讓整個京城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