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當中,左馮翊安樂是新人,今天是他第一次進未央宮,心情自然是格外激動。

更別說,還能見到大將軍霍光了。

所以接詔書的時候,手抖了一下,差點就沒有拿穩。

但是,這也成功地引起了霍光的注意。

“嗯?你是縣官在潛邸時的昌邑相吧?”霍光想了想說道,“你叫安樂?”

安樂受寵若驚,連忙說道:“有勞大將軍掛念了。”

“這次來得倉促,你恐怕沒有時間去面見縣官了,但是給孝武皇帝上廟號之事是重中之重,伱若將此事辦好,一定能讓縣官順心。”

“下官定當庶竭駑鈍!”安樂連忙答應,把手裡的詔書握得很緊,似乎那不只是詔書,更是能讓自己加官晉爵的法寶。

這件事是大將軍和縣官都想要做的事情,既然沒有衝突,就太容易做了。

“執金吾,這幾日巡城亭卒的人數要翻一個倍,著鎧甲、持兵刃、配弓箭,人人都要把眼睛睜開,不可懈怠!”

“唯!”

“長樂衛尉,未央衛尉!”

“末將在!”王吉和範明友站了出來。

這是王吉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前任”範明友,他沒想到對方那麼年輕。

王吉是儒生,但是私下裡也會練習一些武技,所以身形也非常挺拔,氣質上不輸於範明友。

他們兩人分別負責長樂宮和未央宮的宿衛問題,職責重大。

“你二人要增加把守兩宮宮門和宮牆的兵衛人數,要嚴格核查進出宮門的人員,發現不軌之徒,格殺勿論!”

範明友和王吉都不禁愣了一下,剛才說的是捉拿下獄,但是現在說的卻是格殺勿論。

看來,兩宮比長安城更重要。

“唯!”兩個人愣過之後,立刻就行軍禮應了下來。

“光祿勳張安世!”

“下官在!”

“從今日起,讓羽林中郎將和期門中郎將各帶一千人,分別屯兵在長樂宮北和未央宮北闕。”

羽林中郎將和期門中郎將都是霍家的子侄,但是從程式上來說,他們要由光祿勳來調動,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越俎代庖,所以霍光要先向張安世下令。

“為期幾日,下官好提前申呼叫兵的符令?”

期門郎和羽林郎的防區在未央宮和長樂宮內,要調動到宮外,是必須要請到虎符的,在申請虎符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寫清楚。

“暫定一個月吧。”

張安世有些驚訝,雖然只有動用兩千人,但是不可能讓這兩千人一直守在宮外,勢必要進行輪換。

如此一來,一萬人的期門郎和羽林郎幾乎要全部都要枕戈待旦了。

簡直是聲勢浩蕩。

“嗯?光祿勳有什麼疑問嗎?”

“下官並無疑問。”

“好,那就如此辦吧。”

“唯!”

“另外,還要額外再調一千期門郎,守住武庫,以免有人趁機作亂”

“唯!”

武庫是長安城的命脈之一,如果有人作亂的話,那麼一定會先開啟武庫,將兵器取出來,武裝兵馬。

“廷尉李光。”

“下官在。”

“長安城中,監獄眾多,這一個月裡,所有大小監獄由你來約束。”

“唯!”

秦漢時期,監獄眾多,囚犯也很多。

多到可以組建成一支軍隊。

甚至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囚徒本身就是軍隊的組成部分。

秦漢之際,秦朝少府章邯就受命統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軍隊,而且屢戰屢勝。陸續攻滅楚軍田臧、李歸、鄧說、伍徐等部,甚至直逼張楚當時的國都陳縣,殺柱國蔡賜、將領張賀,迫楚王陳勝遁走。

而當年,廢太子據在長安造反的時候,也是先開啟武庫,然後再釋放囚徒,以免罪為誘惑,將其武裝成自己的軍隊。

所以,要讓長安穩定下來,一定就不能讓各個監獄出現動亂。

“城外的北軍,老夫也已經派趙充國將軍等人分別坐陣,如此一來,內外皆緊,長安就可以穩固了。”

霍光果然幹練,雖然沒有從軍的經歷,但是三言兩語之中,就已經將長安的一切防務都安排妥當了。

在他的這一番佈置之下,整個長安城裡裡外外就變得像鐵桶一樣牢固了。

在場的眾人,都知道了朝堂上的風波,更是對長安此刻藏在陰暗處的風波略知一二。

朝堂上的實幹家,本就不喜歡專門進諫提意見的賢良文學。

但是大將軍動靜那麼大,自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此時,不要說是城中有儒生鬧事了,就是遠在天邊的匈奴人突然襲來,也要在長安城這大鐵桶上碰得個頭破血流。

這佈置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霍光當然看清了大家臉上的質疑,他來到眾人面前。

寒著聲音說道:“諸公可認為老夫小題大做了?”

在場的眾人無一人敢應答。

“此事事關重大,大家莫忘了,這樣的事情可不只發生過一次,哪一次不是上萬人的規模。”

霍光不是危言聳聽,在這裡面的大漢帝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一年之前,三輔地區有一個官員觸犯了大漢律令,被廷尉派人捉拿歸案。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亭卒押解罪官准備離開當地的時候。

縣城周圍竟然在短短一夜的時間裡,就聚集了上萬人,把整個縣城的出路堵得個水洩不通。

最終,廷尉只得親自出面,說實在可能存在冤情。

並且將案件重審推翻,而在審定之後,這個官員確定是被人冤枉的。

最後自然沉冤昭雪了。

這個官員到底是真的被人冤枉的,還是廷尉迫於壓力改了判罰,都說不清楚了,也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包圍縣城的那一萬人,到底是怎麼來的。

難道真的是民心所向?

霍光不相信,朝堂上的百官不相信,恐怕連那個被救走的罪官都不相信。

更何況,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

一次是巧合,兩次也是巧合,次數多了,也就不是巧合了。

朝堂派人查過,並沒有查到太多有用的東西。

而那些聚集起來的百姓,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會聚集起來,說法各不相同。

有人說是為了替受冤枉的官員陳情,有人說是廷尉抓錯了人,有人說是拿錢辦事……

總之都說不清楚。

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指向了一個群體。

那就是散落在郡國之中的某些喜歡“仗義執言”的儒生。

仗義執言是好的,儒生大部分也是好的。

但是煽動不明真相的百姓,干預大漢律令的推行和實施,進而實現自己立名的想法,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這樣的事情,更不允許在長安發生。

“此事非同小可,諸公不可掉以輕心,莫忘了,縣官就在這未央宮裡,如果縣官受到了衝撞,我等難辭其咎。”

“大漢律法就是大漢律法,不管事出何因,詆譭孝武皇帝就觸犯了大漢律法,就理應下詔獄。”

“莫說是長信少府,就是廣陵王劉胥和燕剌王劉恢也要受罰。”

“給孝武皇帝上廟號是一件事情,逼迫朝廷朝令夕改又是另一件事情。”

“想要脅迫朝廷,是定不能被原諒的,如果有人膽敢作亂,不可留下任何情面,通通一網打盡。”

霍光異常堅定地說道,維護孝武皇帝,就是維護自己,就是維護大漢朝堂的權威。

此刻,已經不是縣官和儒生之間的爭端了,而是大漢朝堂和儒生之間的爭端。

也是時候,讓儒林這“務虛”的風氣收斂收斂了。

“大將軍,如果真的如你所說,來的人都是儒生啊,恐怕……”張安世不禁對儒生的處境多了一份擔心。

“所以,最好能防範未然,更莫要傷及無辜。”霍光說道。

朝廷不能認輸,天子不能受損,霍光想要殺雞儆猴,孝武皇帝必須上廟號……

在這種種理由之下,霍光都是不可能低頭的。

而在另一邊,想要揚名的那幾個博士官要不要退讓,完全看他們自己的想法了。

都是久居長安的人,見慣了刀光劍影,霍光不會為他們做過多的考慮的。

“諸公去忙吧。”

“唯!”

長安城的戰爭機器,緩緩地開動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