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又何嘗不理解程國祥呢,如今的大明朝本就多事之秋,陛下還如此大行其事,他們心裡真是感覺極度不安。

“可這是陛下旨意,難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要忤逆皇帝、違背旨意不成?”

宋應星對於朝政大事並不如在座的其他三人擅長,但到了這個時候,也還是忍不住發聲了,在他看來,這一省的總督,和巡撫之間相差並不大。

巡撫執掌著一省的軍政大權,這確實是有一點離譜,而總督可是堂堂正正的。

徐光啟仔細閱讀了書信以後,不聲不響的將它放到桌子上,隨後憂心忡忡的說道:

“依我看來,不管是巡撫也好、還是總督也好,其實只不過換了個名頭而已,陛下真正的目的不在一個官位,而是在於軍權!”

“軍權才是陛下真正的目標,而絕不在於一官一職!”

“陛下在信中也寫了,太原的鎮守太監此次一併伏法誅殺了,負責鎮守的太監除了一個主動坦白的,也是一個不留,但陛下卻絲毫沒有提及繼任鎮守之事。”

徐光啟的一席話瞬間將其他三人的思維拉上正規。

是啊,如果不是為了軍權,根本沒有必要設立總督,因為總督除了軍務一把抓以外,其他的和巡撫沒有什麼區別。

朝廷雖有宣大總督一職,但自萬曆四十五年以後,已經有四年沒有任命過宣大總督了。

皇帝想要掌握更多的軍權,饒是他們也開始猶豫了起來,太過尚武,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啊,對他們士大夫的打擊會很大的。

宋應星看出了他們眼中的猶豫和擔憂,心中暗歎一口氣,陛下說的果然沒錯,像海瑞這樣大公無私的好官,只有一個。

他一個寒門出身的,思考方式和這些大族出身的自然不一樣,當然也就不能相互理解了。

尤其是王象乾,他這麼大年紀,黃土都埋到脖子處了,為了子孫後代計,他不想沾染太多的是非,以免後代遭罪。

程國祥則是單純的為國家財政發愁,戶部本就入不敷出,今年的稅糧還沒收呢,各部就已經將明年的財政預算報給了他,全部都是伸手要銀子的。

這要是在加一項開支,那還得了,他這個戶部尚書也可以不用幹了。

徐光啟倒是沒有任何意見,相反他還比較支援,雖也是儒家文化,但並沒有被洗腦的太厲害。

他從小就和西洋人混跡在一起,接受過外國文化的薰陶,比起大多傳統文人來,他的思想更為開放開明。

而且他對於軍備之事不止是感興趣,還深度瞭解研究過。

他剛接到入京的詔命時,就打算諫言皇帝打造一支新軍,以火器為主,可誰知皇帝早已行動了,還建了一座隱秘的兵工廠,著實讓他驚訝。

在徐光啟和宋應星二人的勸說開導下,程國祥終於不反對了,而王象乾也預設支援。

山西總督的官職,就此定了下來。

經過四人一番商討,一致認為吏部左侍郎陳奇瑜可擔此大任。

陳奇瑜在官場當中素有知兵的名聲,而且也是頗得皇帝信任,上次北征坐鎮密雲,掌管中樞排程後勤保障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而且根據朝堂上目前的形勢,也只有他,才是這第一任山西總督最好的人選了。

在朝廷的高階官員當中,陳奇瑜這個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剛好是敢打敢拼的時候,有的東西,真的只能由年輕人去闖。

相信皇帝也會滿意的這個人選的。

山西總督一職落定,四位總理大臣都話題又轉移到了另外一個重點,皇帝提及的這個孫傳庭,能不能勝任知府重任。

看信中所說,此時的他還不過一個知縣而已,皇帝這是又要壞規矩,破格任用了?

四位總理大臣都對這個孫傳庭毫無印象,從吏部找來檔案查閱後才得知,這又是一個“新人”,萬曆四十八年的進士。

這去年才剛剛踏入仕途為官,官場當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都不知道弄明白了沒有,陛下怎麼敢讓他去擔任太原府的一把手啊。

隨後他們又找來了吏部的幾名官員,還有和孫傳庭同年進士、亦或同鄉的官員進行詢問。

雖然他們都相信皇帝的眼光不會差,畢竟已經破格提拔這麼多年輕官員了,直到現在也沒出什麼差子,但他們還是覺得謹慎一些好,至少要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可得到的答案卻讓他們大為失色,所有認識他、熟悉他的官員就沒有不說他好字的,在當地年紀輕輕就已經小有名氣。

六歲入讀村塾,十三歲在童子試中奪魁,成為生員,此後在學校的各種考試中都是第一。

萬曆四十六年,第一次鄉試就中了舉人,四十七年赴京師參加會試和廷試,雖只是同進士,但均能一次中考,想來才華不會差。

最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人天生神力,從小便練習騎射和武藝,據他的一個同鄉說,騎在馬上左右手均能拉開八十斤弓,而且武藝絕倫。

自受任命擔任知縣以來,一直心憂國事,遼東老奴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孫傳庭每每聽到明軍戰敗的訊息都是仰天長嘆,深恨自己空有一身武藝卻不能殺敵報國。

而且此人目光長遠,在懂事以後,便知道只會寫文章說詩詞是平定不了天下的,於是轉而開始研究起了兵法韜略。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想來已經小有所成。

四名總理大臣聽完以後也從心裡認定了,就憑這個孫傳庭勤奮好學,以天下為己任,就已經強出了現在八成的官員,擔任知府應當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他們疑惑的是,皇帝究竟是怎麼知道這樣一個人的?

而且還是指名道姓,工作地點都瞭解的清清楚楚的,莫非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關注了?

經過商議後,四位總理大臣立刻擬了兩份聖旨,將總理衙門和吏部的官印蓋了上去。

然後拿著皇帝的書信和擬寫的聖旨交給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經由皇后張嫣確認後,由魏忠賢負責蓋上玉璽大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