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位於皇城之內的總理衙門,王象乾、徐光啟、程國祥、宋應星這四位皇帝任命留守的總理大臣正在發愁。

皇帝居然擺了他們一道,並沒有依照原計劃行動,而是搞了個突然襲擊。

等到計劃的那天他們去皇宮請求覲見的時候才發現,一時間他們驚恐不已。

幸好英國公張維賢及時告訴他們,皇帝帶了五千護衛軍,已經順利出京南下,他們才放心。

可張維賢也並沒有透露太多,就算是一直身為重臣的他們,此時也不知道皇帝的行蹤。

整個天下,也只有英國公一人知道,皇帝真正的計劃和行蹤,以及軍隊要征伐的具體目標、地區和行軍路線。

但這些資訊他不會透露給任何人,上次北征之事還歷歷在目,他絕不能掉以輕心。

他也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皇帝是非常信重他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難免有奸賊小人從中作祟,耍陰謀詭計,因此事事都在儘量避嫌。

皇帝既然已經將軍權全部交給了他,那他就不在參與政事了,甚至連會議討論都很少去,除非涉及到了邊鎮和軍備之事,他才會去了解情況,要不然他連總理衙門都不會去。

雖然五個人同為留守總理,但王象乾等人都有可能三五天見不到張維賢的人,他們對此也是預設的,文臣們始終還是沒有從心裡沒有真正正視過武官。

應該說,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提防著武官崛起,從而搶奪他們手中權力來和他們作對。

就算他們此時都是皇帝倚仗的大臣,同樣執掌著大權,也不例外。

在明初之時,太祖皇帝同樣面臨著文強武弱的局面,江山雖是武官打下來的,但治國理政,還真的離不開文臣。

立國之初的兩大官紳勢力,可是連太祖皇帝都深深的忌憚。

為此他不得不讓徐達大將軍兼著中書省右丞相之職,一一種另類的方式奪取權力,與李善長平起平坐,甚至還要高過一頭。

目的就是要遏制李善長、劉伯溫等這些文臣代表。

李善長是剛創業時就加入的,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很高,因此他比較幸運。

先是封宣國公、後封韓國公,年俸四千石,地位排在國公之首,比徐達還要高。

朱元璋甚至在詔命中直言嘉獎他,勞苦功高,可比漢朝蕭何。

而劉伯溫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是半路加入的,他到朱元璋麾下的時候,朱元璋早已成勢了,已經準備奪取天下了。

沒有共同經歷過創業的艱苦辛勞,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自然不怎麼樣,屬於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當然這是他當了皇帝穩固了江山以後。

相對於劉伯溫的浙東官紳集團,李善長所代表的淮西集團,才是扎進太祖心中最深的一根刺。

在徐達和李文忠等一批武將代表人物去世後。

李善長已經完全成為了淮西集團獨一無二的領頭羊。

武將們沒了大哥,在朝堂上沒有了話事人,怎麼辦呢,那就只能去依附同樣身為淮西人李善長了。

所以不管在任何時期,任何一個朝代,文武永遠不可能並立。

在戰爭時期,還能以外部的矛盾從側面緩解。

可是在和平時期呢?

要麼是像唐朝一樣,武將藩鎮做大,割據一方。

要麼就像宋朝一樣,以文馭武,不思進取苟且偷生。

當沒有了外部的敵人,自然也就會出現內部的“敵人”。

除非有一家完全勝出。

但他們依然不會停下爭奪權力的腳步。

他們甚至可以自己打自己,派系黨爭不就是自相殘殺?

因此張維賢的佛系參政,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就算是王象乾這種領過兵打過仗的,同樣感到慶幸。

正當他們打算鬆一口氣的時候,朱由校的飛騎夜不收帶著他那份草擬的山西官場任命書回來了。

幾位大臣看到書信的時候,都是暗自感慨,陛下還真是閒不下來,說好的去西南打土司,怎麼先去太原搞事了。

但他們也沒有辦法,事情已經發生了,這人都已經被砍完了,他們就算有意見或是想反對也沒用了,只能儘快把屁股給擦乾淨。

“諸位,對於陛下在書信當中所說的,暫不定山西巡撫的人選,而增設山西總督一職,直接提領除宣大邊鎮等地的一省軍務,以為如何?”

“陛下還指定了太原知府的人選,現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商丘知縣的孫傳庭,此人還從未聽說過,不知有人熟悉這孫傳庭否!”

這是書信中最重要的兩件事,王象乾看完以後當即就先說了出來,聽取大家的意見。

“這已經有了宣大總督,還要山西總督何為?”

“山西除了宣府大同兩處軍鎮以外,並無其他重要邊塞,境內百姓安居樂業,既無災亂又無兵事,提督軍務是何為?”

“況且山西臨近京師,有什麼事情,也可以派快馬飛報入京嘛,也就幾日的時間而已!”

程國祥雖然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是從言語當中不難聽出,他是反對棄巡撫而設總督的。

原因無他,還是因為國庫空虛、沒錢導致的。

陛下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個山西總督是要提督軍務的,而且是全省的軍務。

按照皇帝的性子,這提督軍務可就不同以往了,必定是有目的才會派人去管轄全省軍隊的。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山西的衛所和各城的營兵要進行整頓了,而整頓軍備之前,最需要、最該準備的是什麼?銀子啊。

如果按照當初編練羽林軍的規格來編練山西兵,那軍費不知道要耗資多少,必然是個天文數字。

他雖然是皇帝一手提拔、破格任用的,但作為戶部尚書,首先要考慮的是民生大計和朝廷財政,不能因為皇帝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在他看來,山西平安無事,邊鎮又有總兵官鎮守,在這個朝廷財政本就難以維持的情況下,最避諱的就是去多生事端,增加己方壓力。

更何況馬上要打仗了,就更加不能兩頭開刀啊,這要是玩脫手了,激起了山西兵變,可是有傾覆之危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