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
章節報錯
政制院成立的時候,趙駿就提出要進行官場改制,只是當時只是提出了個概念,並且讓人放出風聲做預熱。
真正的改制還需要他對大宋體制進行全面瞭解,深入研究,做出新的部門規劃才行。
而經過幾個月的深入,透過各部門提交的資料,瞭解了各個部門的職責之後,趙駿也終於完成了他對宋朝的官場體制重新規劃。
現在已經接近年底,年底到明年年初,就差不多是新規定實施的時候。
雖然宋朝的每一次改革,都會伴隨著劇烈的內耗與動盪,但官場改制跟慶曆新政以及王安石變法這種政策變動不同。
新政可能會損害大地主階級與官員的利益,從而引起大量地主以及官員的反對。但官場改制不一定,反而可能有利益既得者,所受到的抵制也會小許多。
比如王安石變法和元豐改制,元豐改制是分官員權力,提升皇權。即便是如此,元豐改制的牴觸也比王安石變法小了許多,官場與地方上遠沒有像王安石變法那樣被牴觸得萬分激烈。
歸根到底,全國的地主階級反對,會造成巨大的國家動盪。但全國的官員反對,動盪就沒那麼大。何況官員也有既得利益者,可能支援還來不及。
像趙駿這次改制,就會有大量閒散的官員被安排職務,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所事事。
雖然無所事事聽起來不錯,能不幹事還能拿工資。可宋朝的工資往往以差遣為主,只有閒散寄祿官的話,工資會很少,並且沒有權力,也撈不到油水,因而很多官員對差遣都趨之若鶩。
現在有了新差遣之後,工資高了許多,又有權力,那這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會反對,頂多是那些被分了權的那部分官員不滿而已。
可相比於那龐大的冗官數字,那些被分了權的官員估計大抵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
寡不敵眾啊!
所以如果新法實施下去,牴觸未必會像慶曆新政以及王安石變法那麼激烈。
趙駿將自己設計的這一套一院多部的政治體系說出來之後,便繼續說道:“在這套體系下,各部門各司其職,每個部門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長官有落實責任,幹不了就別幹,相信很快行政效率會高起來。”
眾人對視過後,呂夷簡笑道:“這樣做的話,程琳、夏竦和李迪大抵會氣瘋,樞密院還好,樞相至少還在。三司被分權之後,他們這些計相可不就沒了嗎?”
“倒是同叔這三司副使做得舒服,三司沒了,以後便在政制院做副宰相,比之三司副使強得多。”
王曾看著晏殊打趣道。
晏殊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雖然也是三司副使,副計相之一,可跟那些人不一樣,他是政制院候補同知,位比副相。
說句不好聽的話,等過兩年呂夷簡王曾這些人裡面任何一個掛了,他就上位當宰相了,三司被分權關他什麼事情?
不過趙禎聽到呂夷簡的話一想也是,扭過頭對趙駿說道:“大孫,以前計相雖在宰相之下,但好歹也是計相。現在裁撤了三司,程琳等人確實怕是會反對吧。”
“那就給他們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吧。”
趙駿想了想道:“他們這些人的年齡跟呂相王相還是有差距,讓他們先做各個部的部長,頭銜上加一個政制院觀察候補同知,意思是觀察他們的能力。雖然並不能像候補同知這樣進政制院,但幹出成績了,有優先進入政制院的權力。
“優先進入政制院嗎?”
趙禎沉吟了一下,微微點頭道:“嗯,他們本來就是宰相的候選人,等呂相王相他們退下來之後,優先進入政制院也是合理的事情。”
呂夷簡等人眼觀鼻鼻觀心,雖說這些話聽起來讓他們不高興,不過誰也不能活個長命百歲。
政制院的任期是五年,而且除趙駿以外,其餘人最多連任一期,也就是隻能當十年。
呂夷簡今年都五十九歲,快六十歲了,誰也說不好這五年內身體健不健康,即便身體健康,下一個任期會不會得到趙駿的支援還難說。
所以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畢竟歷史上他們明年可就直接罷相了,跟歷史上比起來,現在不僅任期增長,權力擴大,又有什麼好不高興的呢?
“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有政績,且不鬧什麼么蛾子。”
趙駿又說道:“這個夏竦就不是什麼好東西,歷史上阻攔慶曆新政,最近又慫恿劉元瑜搞事,這廝要是聽話還好,不聽話給我流放嶺南去。”
趙禎扶額道:“大孫的戾氣還是太大了,夏竦雖然歷史上可能品行不太好,但他在地方上也多有政績,且並未幹什麼貪贓枉法的事情,又何必計較呢。”
趙駿擺擺手:“那是因為大宋不限制官員經商,這廝我查過了,他派僕人在邊境進行貿易買賣。也就是這事在大宋不違法,不然就憑劉元瑜那件事,我高低給他擼了。”
呂夷簡和王曾等人就尷尬了,他們就是官員家屬和僕人經商的代表,他們自己不經商,可家財萬貫,不就是家屬和僕人經商來的嗎?
要是趙駿以後下令官員家屬和僕人不能經商的話,那他們估計就得吃癟,這還真是難受啊。
“好了好了。”
趙禎連忙轉移話題道:“那新的部門又該如何規劃?”
“改變以前差遣制度吧。”
趙駿想了想道:“元豐改制之後,差遣就有了品級。官員職責就以本官品級為主,更容易確定官場上下級。以後寄祿官還是有,但以本官為主。比如政制院知院是差遣,正一品,大家覺得不過分吧。”
眾人互相對視,好傢伙。
誰敢覺得過分啊?
不過其實還真不算過分。
因為宋朝的宰相一般也是從一品或者正二品。
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正一品宰相。
如北宋末年六賊之一的蔡京,拜相的時候為太尉,後來又是太師,妥妥的正一品。
所以作為政制院知院,比宰相還要高的位置,正一品絕對不過分。
“寄祿官和本官品級一致嗎?”
趙禎問道。
“是的。”
趙駿點點頭:“比如老呂,以後他的差遣是從一品政制院同知,本官(寄祿官)是從一品尚書右僕射,職貼為集賢殿大學士,爵位為申國公。當然,本官也可以破格授予,比如給老呂個太師司徒之類的頭銜,但基本是榮譽性質。”
“知院是正一品,同知是從一品,那咱們這個候補知院,怎麼樣也該正二品吧。”
晏殊笑著看了眼范仲淹說道。
范仲淹不說話。
他一般只在關鍵的時候插一句嘴。
“對。”
趙駿笑道:“老晏以後就是正二品政制院候補同知,不過我建議候補同知還是可以兼職一個部門,畢竟按理來說,候補同知還是沒有直接參政的權力,只有建議,不能施政。”
趙禎就說道:“晏同叔還是兼戶部尚書吧,以後戶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沒必要直接改名。”
趙駿說道:“因為戶部本來就有這個職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來的部門才有改名字,戶部以前也掌財政,但撤了三司,財政又不歸戶部,那就是新出來的財政部。”
“如此也可以。”
趙禎覺得沒什麼問題,沿用以前的名字確實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會覺得這些新出來的部門有什麼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屬性的部門。”
趙駿沉吟著道:“公安部就是縣尉的上級領導,在後世縣尉就是公安局局長,然後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廳,國家有公安部,負責的就是全國刑事民事乃至交通違法的審查、緝捕、處罰權,這個部門對於維護治安還是很重要。”
“既然這個部門很重要,又為什麼要考慮建不建呢?”
眾人納悶。
趙駿說道:“因為這個部門的職權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歸於政制院。”
范仲淹罕見地提出意見道:“既然這個職權非常重要,本身就說明需要專業的人士參與。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國家大方向,何不建立這個部門,以後有什麼章程由政制院稽核就是。”
“唔”
趙駿思考了一下,點點頭道:“確實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門。但在古代刑部卻不等於公安部,那就這樣,建立一個類似於公安部的機構,以後縣有縣公安局,州府設州府級公安廳,各路設路級公安司,汴梁設公安部。”
呂夷簡提議道:“大宋本身就是提點邢獄司,不如直接把邢獄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點刑獄司的職務其實跟都察院和大理寺類似,還跟御史臺掛點勾,能監察路一級各級官員的職責,這也不太行。官員的監督應該另設一個新部門,刑獄司要被路和州一級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權。”
趙駿想了想道:“那就這樣,御史臺類似於後世紀律監察會,在路、州、縣一級,各設御史臺分部。公安部職權的話,設警察部吧。因為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緝捕權,縣裡設縣警察局,州府設警察廳,軍路設警察署,直屬於警察部領導。”
這樣對應的就是縣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廳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設立公安部,是因為公安的來源是公共安全委員,是個現代詞彙,宋代人不一定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可警察他們卻知道。
因為警察這個詞就出現在宋代。
史料記載,金國和南宋都設立過警察這個職位,金國是正六品,南宋則叫警察巡尉,指縣尉。
按照當時說法,先事戒備謂之“警”,見微知著謂之“察”,警察二字連用含有偵查、緝拿之意。
所以雖然職位是金國和南宋才出現,但由於早已經有了這詞,因此警察是幹什麼的,宋人清楚。
“嗯。”
趙禎覺得也沒什麼問題,就點點頭道:“那好。”
“以後各級規劃的話,國家級就設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級,部的直屬下級部門是司,司的下級是案,案的下級是局。不過在地方上可以變通,如局下面是處,縣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廳,路下面是署。”
趙駿繼續道:“而原來的三司戶部有左右二曹,變成左右二司,下轄十四案,三十四局,這樣對應的差不多也是我們後世的高官、市廳級、縣處級以及鎮科級。”
宋朝行政區域是路——州府——縣——鄉鎮,跟後世省——市——縣——鄉鎮差不多,所以在職權上也可以貼近類似。
“候補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級長官就應該是正三品,恰好這個時候的各路級轉運使按照寄祿官來說,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過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對各級官員大範圍訂製品級。”
趙駿繼續道:“至於從二品官員可能會缺失的問題也簡單,那就是調高部的級別,比如財政部、兵部(國防部)、工部、禮部、戶部、吏部、教育部等這樣比較重要的部門,為了提高權重,就增加其長官品級,比普通部門高半品,也有優先進入政制院的資格。”
“那乾脆就給這些部門長官以政制院觀察候補同知頭銜即可,有這個頭銜的便是從二品。”
趙禎說道。
“嗯。”
趙駿點點頭:“以後御史臺在路一級,建御史署,州府設御史廳,縣裡設御史局,形同後世紀律監察會,而且御史不受地方管轄,直屬於上級御史領導,地位超然,監察地方百官,一個地方御史局,只要上級下達指令,有直接抓縣令的權力。”
“這職權是不是太大了?”
眾人驚愕,呂夷簡更是說道:“那地方縣令、知州的權力,豈不是要被鉗制得死死地?”
“那不是你們希望的嗎?”
趙駿聳聳肩道:“宋朝本身在各州設什麼通判、司法參軍就是為了鉗制知州權力,弄得官員職權不明,互相爭權奪利,反倒拖累了施政。現在把職權劃分乾淨,又能鉗制地方官員權力,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附議!”
“臣也附議!”
“就應該如此。”
眾人互相對視之後,紛紛贊同。
宋朝對於牽制地方官員的權力向來都不遺餘力。
雖然他們也是從地方官員出身,可反正他們都坐到了這個位置,地方官員跟他們又有半毛錢關係?
所以在其位謀其政,既然都已經是中央最高階別的官員,又何必管地方權力呢?
“那好。”
趙駿最後總結髮言道:“那就正式建立一院多部制,各級官員品級也都定好,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你們再看看,如果沒什麼意見的話,我們十一月底,正式開始景祐改制!”
大家便圍在了電腦前,開始觀看趙駿定下的品級規劃。
宋朝是二十九品階制度,趙駿參考宋神宗元豐改制,恢復了九品十八階。
各品級從中央到地方,大抵與正常歷史王朝當中相似,如一二品宰相級,三四品是部路級,五到七品是州府級,七品以下縣級。
眾人研究了許久,除了一些細微之處以外,基本上已經可以。
“老夫沒什麼問題了。”
“我也是。”
“那大家都沒什麼意見了,就可以準備了吧。”
趙駿最後發話。
這次官場改制將嚴格細分各部門權力,明確各官員職務責任,將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確定是最新的那個支原體肺炎了,這幾年真是多事之秋,有很多朋友勸我可以停更兩天,稍微休息一下。但收入要緊,手停口就停,還是得強撐著碼字工作,上午去了醫院,下午回來繼續寫,症狀上還是咳嗽,流鼻涕,精神狀態不是很好,感覺自己碼字都在胡言亂語神志不清,不過開了藥,吃過後舒服點,可能是心理作用,希望自己能儘快好起來,也希望大家注意身體,不要過於疲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