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第二天放學後,高老頭兒對李無極說,今天我該教你一些東西了。我看你比較瘦弱,身體也不是太好的樣子。所以呢我先教你強身健體。綜合考慮還是教你內家拳比較好一些,既能養生又能健體。等以後你練好了,實戰功能也比較強大。

要說內家拳從古時候就有,只在遠古時候人生存比較困難種植很少,只能靠打獵為生並經常發生爭鬥與戰爭。為了追上一些動物並獵到更多動物和戰鬥,人就得模仿動物特點尤其是猴子,才能夠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戰鬥力更強。經過模仿發現越是四肢不用力放鬆。反而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又發現猴子經常蹲在那裡練氣,慢慢兒的就有了模仿猴子的猴蹲。還發現貓科動物在休息時肚子裡總是咕嚕咕嚕,像打雷一樣的響叫。這樣就有了模仿動物的虎豹雷音。透過不斷的摸索學習,就有一些聰明的聖人,總結出來了一套套的引導術引氣術。當透過一代代的改進,一代代的傳承,慢慢兒的就變成了道家的功法。後來達摩東渡來到神州要結合古印度的瑜伽術與東方的煉氣術形成了少林寺的易筋經、洗髓經。

再後來經過少林寺高僧的一代代傳承完善得到很大的發展。到了宋朝有一部分練習功法傳承到民間。然後岳飛得到了一些功法,加上自己在戰鬥中的經驗。創出了心意六合拳,不過當時心意六合拳是脫槍為拳,拳即是槍,槍又是拳。因為當時是為戰鬥而創,只能為了快速形成戰力而注重整勁合一。

到了元未又有張三丰祖師先在少林寺出家後又修道。然後張三丰到了60多歲之後又尋訪全國各地有道之人遇到了火龍真人得道法真傳,張三丰祖師融龜、鶴、蛇等動物身法加之佛道兩家功法集大成創造了太極拳。太極拳即能心腎相交、坎離相交、強化五臟六腑,從而產生炁,炁運全身近一步易經、洗髓、騰膜。使身休產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又粘又滑的太極力,再加上全身上下內處無外不在的大大小小三節摺疊力,即到順發又可道發,真是其妙無窮亦。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到後來少林寺有大德高僧把禪、武、醫與農時勞作相結合融入達摩祖師留下的功法而形成戰力強悍心意把。老人常說,太極奸、八卦滑,最狠、最毒心意把最能說明各家拳法特色。

在岳飛創下的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也許也有心意把的交流逐漸發展出了戴氏心意。後心意拳後傳而分出形意與大成拳。

而武當太極拳有一部分太極遊方道人北傳拳到了王徵南、王宗嶽,後又傳蔣法開趙堡太極拳一脈。陳家溝原練戰場殺陳炮錘後因與趙堡姻親又習太極拳。因炮錘只要先松後緊,就象把繩錘執拋砸一定比較好練又快速盧生戰力,所以在陳家溝一直是太極拳與炮錘雙練。悟性高真正傳人以太極為主,悟性差或外來學渣已炮錘為主,學的又快還能快速形成戰鬥,但這與後天轉先天勁的太極拳決不是一路貨。

後楊露禪去陳家溝習得太極拳,而去北京發展成為楊無敵,創城楊式太極拳。

武禹襄本與楊露禪為同鄉,兩人交好經常比武。武禹襄本為武舉人文化層次也高,本來他比楊露禪功夫高,後與楊露禪比武中發現後楊露禪習得太極拳後功夫長得極快。所以才去陳家溝去學太極拳。後遇趙寶,陳清平學習月餘。後又得王宗嶽太極拳論,刻苦研習終創武式太極拳,所以說武式太極拳理論最高,注重練內功,但過多發力而不收,也就形成了收一門雖實戰強但多不高壽。對這一點吳式太極拳做比較好,先發後收、收發自如、迴圈不息,使內氣在身體裡不斷迴圈狀大而形成對身休及器官的反哺,所以吳式太極拳這脈大多高壽,吳圖南老爺子104歲高壽便是證明。所以說練拳不但要練練一身功夫,保家衛國,更要把自己這身體練好使,便自己長命百歲才是根本。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