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率領冀縣主力抵達豲道縣時,張溪已經按照迷當的策略,伏擊了剩餘的羌胡三部,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剩下的羌胡三部,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遭遇了張溪和龐德的聯手伏擊,不僅丟失了大量搶來的錢糧,自身部族主力也受到了重創,加起來一共損失了近萬人,不得不暫時後撤,撤回原來屯駐的縣城內。

如今的羌胡三部,被張溪徹底堵在了豲道以東,士氣大跌。

當諸葛亮率領主力抵達,瞭解了情況後,立刻配合張溪展開反擊,分兵圍攻羌胡三部屯兵的縣城,採用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手段,圍堵羌胡三部羌兵。

羌胡三部羌人本就不擅守城,再加上錢糧損失過半,士氣低落,根本守不了太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各縣就紛紛告破。

羌人三部損失慘重,二部首領被擒,一部首領僅帶數百隨從突圍,去向不知。

在南安郡取得決定性的順利後,諸葛亮也不給羌人喘息之機,立刻派出姜敘領兵,前往收復隴西郡,馬岱領軍,前往收復金城郡,驅趕盤踞在這兩郡的羌人散兵遊勇。

至此,秦州羌亂,在軍事層面,已經平定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在政治層面安撫羌人,收攏邊境人心的事情了。

為此,諸葛亮需要在天水郡暫留一段時間,順帶的,也把已經沒有了戰事的北軍,也暫留在了秦州。

這個決定,多少有點不合禮數。

試想一下,平叛大軍在平叛完成後,居然滯留邊地不歸.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這都是個人君忌諱的事情。

如今的諸葛亮,並不是歷史上那個“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的季漢丞相,理論上講,他在政務上有一言決之的能力,但軍權方面,當初他是承諾不插手的。

為了避免出現麻煩,張溪主動的找到了諸葛亮,詢問為什麼不回師成都的原因。

而諸葛亮,也正因為這事兒,找張溪商量。

“此番平定羌亂,過於順利,我意乘勢北伐中原,不知元長意下如何?!”

這就是諸葛亮不選擇回師的真正原因。

北伐這個事情,有張飛盯著,說好了建興五年擇機北伐的,諸葛亮肯定不會對張飛食言。

本來諸葛亮以為,這次秦州羌亂,爆發的這麼嚴重,一月之內,三郡皆失,肯定會影響到休養生息的國策的。

要平定這次羌亂,至少也得要大半年左右的時間,徹底穩定地方,怎麼說也得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可諸葛亮也沒想到,這次平羌進行的居然這麼順利,除了冬季下雪的那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羌人一敗再敗.十月中旬從成都出兵的,來年二月就已經平定羌亂,收復故土了。

而且在這次平定羌亂的過程中,可以說是重創了羌人五部為首的羌人主力,瓦解了羌人五部之間的聯盟,同時被羌人搶走的大半糧食財物,也基本在西縣和豲道縣兩戰給奪了回來短時間內,羌人沒那麼容易緩過氣來。

平叛花費的時間,比諸葛亮預計的要少了近一半,平叛花費的錢糧,也比諸葛亮預計的要少三分之一這種情況下,其實稍微擠一下,也不是不可以順勢就展開北伐。

這個問題,諸葛亮和龐統商量過了,兩人算了一下朝廷的那點家底,發現這個時候發動北伐,其實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首先,是出其不意。

去年九月下旬,羌人發動叛亂.就算曹魏的情報系統再廢物,這個時候應該也已經得知了訊息,並且知道大漢北軍已經北上平叛了。

西北地區出現這樣的大規模戰事,正常人的判斷,就算季漢能及時平定叛亂,但花費的錢糧必然不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次掀起一場大戰。

畢竟,從章武五年,大漢佔據關中以後,就一直處在被動防守的位置,已經連著五六年沒有對外用兵了,最近三年,更是明顯的表現出一種休養生息的態度。

曹魏方面當然明白大漢休養生息的目的是什麼,因此一直對雍州進行不斷的侵擾,至少不能讓關中這個地方發展起來。

但如今這場羌亂,很明顯會打斷大漢休養生息的節奏,調動大漢的軍力部署,消耗大漢的錢糧曹魏反而會因此鬆一口氣。

也正因此,曹魏不太可能會預料到,大漢會在平定羌亂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突然進行北伐。

其次,是兵力調動方便。

如今北軍已經是抵達了秦州,目的也是為了平定羌亂,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因此曹魏方面安插在蜀地的細作,不會對北軍的調動有所疑心。

如果在平叛結束後,立刻把北軍調回成都,下次北伐的時候,再從成都出兵這一來一回,又是浪費軍糧。

倒不如直接在秦州休整,待時機合適,直接進入雍州,進攻中原。

第三,大漢平定羌亂,主力集中在西北地區,曹魏即使沒有放鬆警惕,防備方向也會集中在雍州南北三關上,對荊州方面的防備,必然會有所削弱。

這就給了荊州軍團暗中整備,北上進攻宛城創造了條件。

這次,諸葛亮的北伐重心,並沒有放在西北方向上。

從雍州進入關中,需要連克三道關卡——武關,潼關,函谷關。

這三道關卡,都是設立在易守難攻的地方,而黃河沿岸,這兩年曹魏的盤查也非常嚴厲,想要偷渡過河,集結兵力偷襲河東,也不太現實。

相反,宛城方面,鄧縣,新野等地還控制在荊州軍團的手裡,要北上進攻,可以直接進攻到宛城附近。

而只要攻克宛城,宛城西側的武關就面臨腹背受敵之勢,必然不能久守。

而武關一破,駐紮在雍州的北伐軍團就有了進入中原腹地的通道,同時可以繞過潼關和函谷關,直逼洛陽。

因此,這次北伐,諸葛亮想過很多次了,覺得還是要讓荊州軍團擔任主攻,大漢北軍和雍州軍團打輔助牽制。

而且這麼做,還有個意外的好處——從漢中之戰到前兩次北伐,荊州軍團一直是打的輔助位置,這次突然成為主攻方向,曹魏方面也未必反應的過來。

唯一的麻煩,就在於宛城守將是司馬懿.此人,不好惹。

這個不好惹,還真的不是諸葛亮說的。

演義裡,諸葛亮要北伐前,一聽司馬懿鎮守在長安,頓時大驚失色,還說了什麼“唯慮此人”的話。

然後馬謖給他出了一個離間計,散播謠言導致司馬懿被曹叡猜忌,罷免了他的兵權但實際上,這純屬羅貫中在瞎扯淡。

先不說當時就是夏侯楙坐鎮長安,根本沒司馬懿什麼事情.單說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之前根本沒有任何交集,以這個時代的情報蒐集能力,諸葛亮怎麼可能一上來就把司馬懿當成畢生大敵?!

這純粹是羅貫中開了上帝視角,應給湊出來的橋段。

但是呢,這個時空,諸葛亮還是知道一點司馬懿的能力的。

但不是諸葛亮有什麼先知先覺的能力,只是從上次北伐時期,司馬懿臨危受命,守住宛城的角度去出發,分析得知司馬懿的能力不俗。

不是什麼人都能在那種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面對關羽親自率領的荊州軍團,還能力挽狂瀾的。

這裡面固然有天時幫忙的因素,但司馬懿能在短時間內收攏軍心,重振士氣,已經展現出了一個優秀將領該有的素質。

但有一說一,諸葛亮對司馬懿的認知依然不全面,諸葛亮分析認為,司馬懿的能力,大概跟曹魏的郭淮或者張郃差不多。

真正確認下司馬懿“不好惹”的人,是張溪。

沒辦法,張溪跟羅貫中一樣,都是開了上帝視角的人。

別看司馬懿後來被人譏笑為“畏蜀如虎”,但真要說起來,整個三國中後期,他也就在滷城之戰吃了諸葛亮的虧,被打了一個“甲首三千”的結果但從戰略上來看,司馬懿堅守避戰的策略是對的,他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守住了關中,沒有給諸葛亮任何進入關中的機會。

這人的人品確實不怎麼樣,老狐狸一個,擅長隱忍還不講信用.但軍事水平,這個人可不比當世任何名將差。

哪怕荊州軍團的關羽率領,如果不能在區域性有足夠大的優勢,也不見得能擊破司馬懿的防守,佔據宛城。

更別說如今的關羽,身體狀況已經差到一定程度,能不能親自領兵出征,都不確定。

而荊州軍團剩下的人,徐庶雖然智謀過人,但領兵能力不足,王基雖然文武雙全,但威望不夠.剩下的關平,鄧艾,寇封等人,在面對司馬懿這種老狐狸的時候,根本沒有多少勝算。

所以吧,張溪建議諸葛亮,如果可以,最好是想辦法把司馬懿給坑走,又或者,派出合適的將軍,前往代領荊州軍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