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這話說的吧,諸葛亮和龐統都有些無法相信了。

這個司馬懿,真有那麼厲害麼?!

不說王基和徐庶的能力如何連關羽都得在區域性優勢的作用下,才能攻破司馬懿鎮守的宛城?!

有點吹過了吧?!

那可是關羽!!!

雖然傲,人緣也不太好,但在曹魏那邊,老一輩的名將們沒有人不認可他的能力的,而關羽本身,也跟這些曹魏老一輩的名將們打過交道,誰也不敢說自己能穩勝關羽。

這司馬懿要有這個能力,當初在曹操帳下的時候,怎麼只是一個文吏,一點名聲都沒聽說過?!

別是元長從哪裡道聽途說得來了一些謠言,當成了重要情報吧。

但轉念一想,好像也不太對。

張溪這個人吧,別的不說,看人的眼光,那是出了奇的準。

這不是諸葛亮和龐統那麼認為,現在幾乎可以說是舉世公認的,能被張溪看重的人,必然有才之人。

從最早的霍峻,張嶷,李球,到最近的柳隱,可以說大漢一半的中生代將領,都有張溪提拔重用之恩。

雖然一直到現在,諸葛亮都沒搞明白,張溪看人為什麼這麼準,但只要是張溪認為一個人能力很強,那就很少會有說錯的時候。

唯一的疑問是——為什麼司馬懿明明有能力,卻在曹操時期,名聲不顯?!

曹操雖然是漢賊吧,但他看人,用人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不然也不可能聚攏這麼多的人才,最終橫掃中原,官渡擊敗袁紹,佔據大半天下。

難道曹操還能眼拙,沒看出司馬懿是一個大才?!

這個疑問,張溪給出了答案——司馬懿自己作的唄。

誰讓他非要顯擺自己清高,曹操徵辟他出山都敢裝病的老曹能慣他這個毛病?!

再加上曹操對司馬懿的評價真不算多高,認為這個人“虎視狼顧”,擔心他不可控制,因此一直在猜忌壓制他,他能有個毛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啊。

也就是曹丕覺得自己跟司馬懿私交很好,也能控制住他,因此才選擇重用他。

聽完張溪的這些情報,真的,諸葛亮真的很想詢問一下張溪,這些近乎絕密的情報,張溪到底是怎麼搞到的。

連曹操對司馬懿的評價,曹丕對司馬懿的態度都能打聽到?!

但.當年在新野,劉備對此選擇的態度是不問,相信張溪的品行和忠心,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諸葛亮就算想再問,也已經不能問出口了。

反正張溪的這些情報也很少出錯也就當年入川的時候,對張任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其他基本都挺準的。

既然如此的話這個司馬懿,還真的是個麻煩,荊州軍團沒有一個出色的統帥帶領的話,還真的不一定打的下宛城。

為此,諸葛亮開始在自家陣營裡來回劃拉,看看哪些人可以去荊州,代替病弱的關羽,統帥荊州軍團。

這個人選可不容易選,必須是有足夠的領軍能力,擅長謀略機變,同時還要在軍中有足夠的威望。

這麼多要求加在一起,諸葛亮發現,除了張溪,張飛,趙雲三人外,根本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了。

哪怕是自己親自去荊州都不行。

別看諸葛亮這次領軍平定了羌人叛亂,但實際上來說,他的領兵經驗真的不多,在軍中的威望遠不及張飛,張溪,趙雲三人,更別說取代大將軍關羽,指揮荊州軍團了。

但問題是,張飛,張溪,趙雲三人,各有職責,是不能輕易離開自己所在的區域的。

張飛是車騎將軍,他去荊州代替關羽指揮荊州軍團不是不可以,以他的官職,在軍中的威望,以及他和關羽的關係,率領荊州軍團倒是沒有誰敢說不服。

雖然在智謀機變上稍微有些短板,但在徐庶和王基的輔佐下,倒也勉強能行。

但問題是,如今張飛坐鎮成都,拱衛天子安全他如果去了荊州,只要曹魏的細作不是傻子,都會知道大漢將會在荊州方面有大動作。

否則能有什麼任務,是可以讓張飛放棄拱衛天子,跑去荊州待著的?!

同樣的道理放在張溪和趙雲身上,也是一樣的。

兩個人,一個是前將軍兼雍州刺史,一個是衛將軍兼領涼州軍政事,這兩人都是身負重任,輕易不可能離開自己的轄區.突然跑去荊州,必有緣故。

這樣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就有提前暴露的可能。

而其他一些名聲不顯的將領去荊州,取代關羽的位置,不說荊州軍團上下是不是服氣,就是真的服氣,這些人能是張溪嘴裡說的那個“不輸天下名將”的司馬懿的對手?!

因此,不管怎麼想,尋找一個合適的將領去替代關羽掌控荊州軍團,指揮北伐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這麼一來的話,只能往怎麼坑掉司馬懿,把司馬懿調任其他地方的方向上,好好的想想了。

這事兒吧,反正在諸葛亮想來,也不是那麼的容易。

根據情報顯示,這個司馬懿,是曹丕臨駕崩前,指定留給曹叡輔政的託孤大臣之一。

其他三個託孤大臣,分別是曹真,夏侯尚,陳群。

順帶一提,這個人選,跟張溪知道的,稍微有所不同本來曹丕的四大託孤重臣裡,是沒有夏侯尚的,原本的人選應該是曹休。

但這個時空,曹休實在是太讓曹丕失望了,不僅不聽排程,而且事後還鬧跟自己鬧脾氣,託病呆在汝南,就是不願意回洛陽。

這樣的人,曹丕怎麼可能還選擇他為託孤重臣呢。

就選擇了自己的心腹好基友夏侯尚為託孤大臣。

不過其實也沒什麼影響了。

曹丕選擇了這四個人為託孤大臣,其實也未必沒有互相制衡的意思——四個人,兩個是曹魏宗親,兩個是世家代表。

但不管他們怎麼內部制衡吧,對外方面,四大託孤大臣並沒有什麼嫌隙,看上去還是挺和睦的,而且正好兩個在外鎮守,兩個留守洛陽。

想要離間曹魏皇帝和一個託孤大臣之間的關係,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但張溪覺得吧,這事兒未必沒有可能。

就因為一點——曹叡其實跟曹丕的關係,說不上太好。

這個事兒吧,還真的不需要“動用”張溪的特殊情報網,其實諸葛亮也知道。

當年曹丕廢了甄宓的皇后位,立郭夫人為皇后的事情,天下傳的是沸沸揚揚的。

真的,都不需要去刻意蒐集情報,那些靠譜的,不靠譜的傳言或者情報,諸葛亮自己這裡都收到了不少。

不管曹丕到底為什麼殺了甄宓,還讓她“口中塞糠”下葬.曹叡終究是甄宓的親生兒子,而且那年,曹叡已經十幾歲了,完全記得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曹丕父子的關係,自那以後,就一直不太和睦的樣子這些事兒,在洛陽和鄴城都有情報傳遞過來證實,大機率是出不了錯的。

因此,曹叡對他老爹留下來的託孤大臣,到底有幾分好感,還真的說不好。

再一個,曹叡這個人,腦子比他爹要清醒的多,雖然是年少繼位,但是在曹魏太和二年,也就是曹叡繼位第二年,剛剛穩定了朝政的曹叡,就下過一封詔書,斥責了曹魏朝廷中流行的“浮華”現象。

這就是歷史上“浮華案”的起因。

所謂的“浮華”現象,就是指一些人仗著父兄在朝身居高位,本身沒有什麼才能,卻依然能民間世家吹捧,被中正舉薦,推薦到朝廷為官。

說白了,這就是九品中正制在使用過程中,弊端開始呈現的結果。

歷史上,曹叡從繼位開始,就對這種“浮華”現象很不滿,但礙於他剛剛繼位,威信不立,不敢直接對世家大族動手一直忍到了青龍元年,才藉著董昭上書的機會,掀起“浮華案”,對世家大族下手。

當然,如今才是太和三年,距離青龍元年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呢,曹叡如今也才剛剛穩定朝政,外部環境也很不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跟世家翻臉的。

但是,曹丕當年留下的隱患,因為自己短命最終沒能根除,而曹叡,政治智商一點都不比自己的老爹差,顯然,他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佈局。

最後能不能成的事兒,誰也不知道,但當時諸葛亮接到這封情報的時候,可是擔憂了很久。

從這一手,諸葛亮就能看得出來,曹叡也是一個目光長遠的主君,未必比他父親曹丕好對付。

但現在,反過來再看這一手的話,其實也給了諸葛亮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別的不說,司馬懿,可是河東世家出身,而且吧,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曹魏的名聲,真的是一點都不弱。

要知道,如今的司馬師和司馬昭,一個20歲,一個才17歲。

這個年紀,雖然也可以說是到了出仕的年紀了,但在官場來說,也不過是“黃口小兒”級別的人,他們就算真的有大才,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吹捧?!

在世家大族看來,這不過是互相之間抬轎子,互相吹噓的事情,但在同樣是少年君主的曹叡眼裡,真的能看司馬懿順眼?!

同樣是世家大族出身,同樣是託孤大臣,陳群的兒子陳泰,為什麼就沒有你司馬家兩兄弟的名聲高?!

曹叡既然本身就有針對世家大族的想法,只不過礙於形勢不好發作,而司馬懿又是世家出身,並且主掌一地軍政大權.曹叡真的能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