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工部鑄幣火力全開 景泰通寶流行京師
章節報錯
徐有貞聞言抱怨道:“您老最近也不露面了,我本來是專管水利的尚書,結果工部的日常事務也全被我管了,忙的我腳都快沾不著地了,這罪真是遭大了。”
原來最近周忱痴迷於鑄幣和外城建造,絕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外城,輕易不回工部。如此一來,也落得自在,省得摻和朝堂上那些爛事了。
但這樣一搞,可就累慘了徐有貞,周忱不好意思地回道:“元玉,你還年輕,你得多幹點活兒。
我都七十二了,再幹個兩三年,看著外城建好,鑄幣走上正軌,我就功成身退,回家含飴弄曾孫去了。”
徐有貞走到桌邊,拿起周忱那些銀幣銅錢細看起來:“工部現在一共鑄了七種錢幣吧,以後還有別的樣式嗎?”
周忱聞言,又從袖中掏出兩枚金幣遞給徐有貞:“現在銅錢有五種:小平錢、當二錢、當三錢、當五錢、當十錢。
銀幣有兩種,小銀圓是一錢銀子。
大銀圓是一兩銀子,抵十枚小銀圓,抵一千枚小平錢。
還有這兩枚金幣,大金圓是一兩金子,小金圓是一錢金子。但是金幣的花紋更繁複精細,鑄造成本更高,這是工部剛造出來樣幣,還沒有正式發行。”
徐有貞點點頭:“這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在大明完全流通起來?”
周忱笑道:“什麼時候能在大明完全流通起來,我不知道。但是這些景泰通寶已經在京師流通起來了。
我敢保證,快則兩年,慢則三年,京師的大街小巷全是景泰通寶。京城百姓所有的日常交易,都會改用景泰通寶。”
徐有貞有些不信:“有這麼快?”
周忱一臉得意地賣弄道:“你知道咱們工部已經鑄了多少景泰通寶嗎?你知道今年還要鑄多少嗎?”
正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鑄了那麼多錢,不顯擺顯擺周忱心裡難受。
徐有貞試探道:“已經鑄了一百萬兩?”
周忱搖搖頭:“光鑄造的銅錢,就已經價值六百多萬兩白銀了。銀幣,我已經鑄了二百多萬兩了。
今年剩下的五個月,咱們還要鑄五百萬兩的銀幣。”
徐有貞被嚇了一跳:“不可能,哪裡來的這麼多銀子?”
周忱笑道:“當年聖上去西郊建造齊王府,前前後後一共撥給了工部三十萬兩黃金、四百萬兩白銀,然後咱們工部收了三十萬兩白銀作為鑄造費用。
剩下的給齊王府鑄造成了等值的銅錢,然後齊王府在建造過程中,將這價值幾百萬兩白銀的景泰通寶全花了出去。齊王府特別好心,還附贈了一條連通京城和西郊的齊國大道。
這些景泰通寶都透過物料錢、工錢的形式,流入了京城百姓的口袋裡。
戶部把聖上從也先部落搶來的財寶兌換成銀子,撥了一百萬兩給工部,再加上從齊王府得到的四百萬兩,一共是五百萬兩。
我們已經拿出二百萬兩鑄了銀幣,還剩三百萬兩白銀、三十萬兩黃金躺在工部銀庫裡。
另外當初為了建造北京外城,咱們工部、戶部還籌了二百萬兩去鑄景泰通寶。”
徐有貞倒吸了一口涼氣:“也就是說,銅錢和銀幣算在一起,京城市面上一共有價值八百萬兩白銀的景泰通寶在流通。”
周忱點點頭:“剛剛齊王妃又撥給了工部三百萬兩現銀,委託我們鑄造景泰通寶。”
徐有貞更驚詫了:“齊王府為何這般有錢?”
周忱無奈地搖搖頭:“我們被聖上算計了,當初重臣們與聖上達成了共識:文臣、武將、勳貴、外戚抄家所得,歸朝廷。
藩王、太監、錦衣衛、僧、道抄家所得,歸內廷。
這次兵變,內廷的太監們被抄了個底掉。你別看不起太監,他們比文武百官、勳貴外戚有錢多了。
最重要的是,太監們普遍與僧侶交好。這次兵變,大批的僧人,甚至整個寺廟都牽涉其中。另外太監的很多財富都是委託僧人持有的。
根據之前的協議,這些太監、僧侶的財產,全部歸了聖上。
所以這次抄家抄下來,聖上手裡的財富多到難以想象。三百萬兩,只是道開胃小菜而已。後面至少還會有上千萬兩交給工部鑄造。
咱工部光收齊王府的鑄幣費,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徐有貞聞言都無語了:“老尚書您也太厲害了,還敢向聖上收鑄幣費?”
周忱一臉無辜地反問道:“不收怎麼辦?咱們工部那麼多工匠不要吃飯的嗎?咱們工部的銅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那都是下屬各大銅礦一點一點開採冶煉出來的,這些不都是成本嗎,哪有白給人鑄幣的。
而且聖上還給工部批准了一項為其他顯貴豪富之家代鑄銀幣的業務。
比如你家有一萬兩現銀,可以送來工部,我收三百兩鑄幣費,剩下的給你兌換成等值的景泰通寶。
不過這不是強制的,你願意換就換,不願意換就拉倒。”
徐有貞點點頭:“等一下,讓我捋一捋,聖上是這麼計劃:
第一步,鑄造景泰通寶,廢除搶劫民間財富的大明寶鈔。
第二步,抄了這幫吸百姓血的太監和僧侶,得到大筆財富。
第三步,聖上用這筆財富重啟西洋貿易。一旦西洋貿易再次做起來,每年能流入四五百萬兩白銀到朝廷手裡。
第四步,有這了每年四五百萬兩的額外收入,朝廷就可以大幅減免國內商稅,一來減輕百姓負擔、增加百姓的積蓄;二來讓便宜的商品在全國流通起來。商品一旦流通起來,景泰通寶自然也就跟著開始在全國流通了。”
周忱補充道:“豈止,我猜啊,等第四步成功的時候,聖上甚至會全面放開海禁,連海外貿易的商稅也不收了。
本來我認為南方那些權貴富商是一定會反對下西洋的,但如果海也不禁了,稅也不收了,他們高興都不來及,為什麼還要反對呢。
那樣一來,海上走私沒必要了,搗鼓倭寇也沒必要了,南方可就真的太平了。
太宗時代的下西洋,是由朝廷出錢,海外貿易的利潤歸內帑。就這樣鄭和下西洋還堅持了七次。
現在完全反過來了,重啟下西洋的費用,由聖上自己出絕大部分,但是海外貿易的收入,全部歸朝廷。
一旦朝廷收入大漲,緊接著聖上再次給百官大幅增加俸祿。到時候真未必還有多少人反對下西洋。”
徐有貞點點頭:“當年太宗是憑藉著北伐蒙元,南滅交趾,四面開疆拓土建立了巨大威望,以此來強行維持著鄭和下西洋。
如果聖上能夠開疆拓土,一樣可以靠巨大威望維持住西洋貿易。
說別的太遠,眼前就看能不能痛痛快快把安南打下來了。”
周忱點點頭:“王翱讓他治理地方還不錯,讓他統兵,簡直啥都不是,遼東被他搞成了那個鬼樣子。
如今他又做了兩廣總督,真讓他去進攻安南,那不是誤國嗎。
看來聖上很快就會將他換掉,只是朝中大臣死的死,退的退,老的老,病的病,能用的人不多了,也不知道聖上會派誰去。”
徐有貞笑道:“我會主動向聖上請纓的。周老您趕緊再推薦個工部尚書分擔庶務吧。”
“啊?元玉你要去領兵打仗?”
“這個自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短短兩年時間,我從一個正六品的翰林侍講,蒙聖上厚愛,躍升至正二品的工部尚書。
如此知遇之恩,為人臣者,豈能不報?
我要建功立業,輔佐聖上為明君聖主,我自己也好跟著做中興明臣,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周忱聞言讚道:“年輕就是好啊,機會都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好好把握吧。我去內閣寫道奏本,把金幣樣本遞上去,然後就接著鑄幣去了。”
徐有貞笑道:“那我也一起去內閣寫奏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