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祁鈺的考量中,王文是自己最堅定的支持者,肯定是要給予最大程度優待的。而魏驥最是德高望重,可為次輔。

王驥軍功極高,封個謹身殿大學士,給足了體面。但實際上王驥要在南方鎮守,也不會真的待在內閣。

這三個是第一層級的大學士。

後面何文淵、羅通、周忱、沈翼、徐有貞平級,何文淵、羅通、周忱三個年紀大,最多也就再幹個五六年了。

徐有貞、沈翼是下一代的首輔、次輔,需要重點栽培。

被點到名的王文等人都比較滿意皇帝的安排,齊齊下跪謝恩。

朱祁鈺又繼續宣佈:“江淵、薛瑄為文淵閣大學士,王一寧、蕭鎡為東閣大學士,黃溥、何宜為春坊大學士。

現在這些閣臣,由於都是土木堡特殊時期提拔起來的,所以寡人就直接安排了。

以後入閣的重臣,要從翰林學士開始,嚴格按照順序,一步一步往上升。”

眾人聞言,也沒有意見。如今這些閣臣的排名,綜合考慮了其功勞、資歷和入閣的先後順序,還算是比較公正。

再加上皇帝嫡系的黃溥、何宜都排在最後面呢,一級沒升,開始時是春坊大學士,現在依然是春坊大學士。如此一來,大臣們都沒話說了。

朱祁鈺見沒人反對,繼續說道:“以後六部之中,每部可以有尚書二人,左、右侍郎共二人,以及若干添設侍郎。

在此之外,戶部額外增加一位尚書,總督倉場。工部額外增加二尚書,一個總督水利、漕運,一個總督火器製造。

南京方面,同樣設九等大學士,為榮譽職銜。南京六部,也是與北京相同的尚書、侍郎配置。

負責管理南京的,是九位守備。文臣三位守備,勳貴三位守備,太監三位守備。”

皇帝這話一出,大臣們激動起來。果然這次朝會沒有白來,第一時間聽到了好訊息。

這麼一改,增加了多少尚書和侍郎的位置啊,關鍵是前面那些親恭讓皇帝的老臣都被皇帝收拾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皇帝想不超擢新的重臣都不行了,必然有一大批本來資歷不夠的‘年輕人’獲得尚書、侍郎之位。

這是好事啊,這是大好事,大家舉雙手雙腳贊成。

只有道友們都完蛋了,貧道才能上位。

朱祁鈺又給眾人來了個喜上加喜:“進入景泰四年,百官俸祿以正統十四年作為基準,再增加兩成。”

百官聞言,想也不想,齊呼萬歲。

一個官員,假定正統十四年時,他的俸祿是一百石。

朝廷當時要發一部分廢紙寶鈔,他實際領到手的,滿打滿算也就六十石。

進入景泰朝,算上這次漲俸,這個官員的俸祿已經漲到了一百八十石,而且是全部實發,不帶用廢紙寶鈔糊弄的。

一百八十石對六十石,相當於今年的俸祿是正統朝的三倍。

起碼在現在這一刻,百官都是真心讚賞皇帝陛下的。

在發俸時,如此真誠不玩套路的皇帝,是大明立國以來頭一份。

不要以為百官看不上這些俸祿,大明也並非人人都是貪官。還是有相當一部人持身守正,廉潔奉公的。

比如黃溥、何宜,都是青史留名的清官。像何宜這種死在布政使任上的,身後只剩圖書幾卷,窮得還需要朝廷給治喪。

還有御史裡面,清廉的也佔多數。

再就是有野心有抱負的,比如徐有貞,他也不貪。徐有貞這種人追求的是權力和功業,要的是青史留名,授政敵以柄的事情,也是不會去做的。

接下來,是獻俘。親衛將思機法、思卜法,和原緬甸國王押了上來。

百官又激動了,這個從元朝開始坐大,從大明立國就侵擾不休的麓川王國,間接導致了土木堡之變,可把大明君臣折騰了個夠嗆。

如今終於見到了麓川國王思機法的金面,大家恨不能撲上去亂拳將其打成肉泥。

好在眾人還知道當今天子的脾氣,想來個法不責眾,門兒都沒有。

朱祁鈺到底體貼眾人,命禮部侍郎廖莊、翰林侍講劉定之代表朝廷,對思機法等人進行了嚴厲申斥。百官們想出氣的,也允許上前罵幾句。

折騰了半個時辰,眾人的情緒才發洩完。

朱祁鈺給出了最後的裁決:“原麓川國王思機法,封為府軍前衛指揮使,其弟思卜法,封為府軍前衛指揮同知,帶俸不視事,安置鳳陽居住。

原緬甸國王,違抗皇命,拒不交出思機法,又私放思卜法,其罪當誅。但寡人寬大為懷,封其為違命侯,在廣東瓊州賜地十里,予歲祿三百石,令其於封地靜思己過,安穩度日。”

這個決定出乎了百官意料,竟然不砍頭?

百官不知道的是,眼前這位皇帝還要繼續東征西討,所以必須善待這些亡國之主,保他們衣食無憂、安度餘生,至少能做個富家翁。

連麓川這種和大明鬥得死去活來的,都能有個不錯的下場,而安南那樣痛快投降的,甚至還有王爵可當。

只有立了這些榜樣,其他藩國有了退路,才不會一心一意玩命抵抗,非搞到魚死網破不可。

不管大臣們理不理解,朱祁鈺繼續宣佈重大事項:“

新佔領的安南、緬甸、孟加拉等地,分別設安南省、緬甸省、孟加省。

咱們君臣講點輕鬆的,過去的兩年,寡人一共生了九子三女。

如今啊,又有六位妃子懷了身孕。

我決定要分封皇子,以屏藩國家,早點封了,也可以早點建設王府,安置護衛。

除了已封皇次子為漢王、皇三子為魏王、皇四子為寧王外,

今日再封皇五子為越王,鎮守安南。

皇六子為緬王,鎮守緬甸;

皇七子為孟王,鎮守孟加;

皇八子為平王,鎮守開平;

皇九子為夏王,鎮守寧夏。

從現在起,即為其設定護衛。

安南、緬甸、孟加這些地方,我一定要牢牢佔住。

還要原來麓川王國的孟養故地,不了避免其再度反叛,我決定遷岷藩於孟養。

我意已決,就這樣吧。”

百官聞言,面面相覷。皇帝都說了‘我意已決’,擺明了群臣再反對也是無效。最近的巫蠱之禍,大大刺激了皇帝。皇帝非要早早分封諸子,從情理上也說得過去。

而且岷藩的兩個郡王謀反了,遷岷藩於孟養,也算一個折中的處理辦法。畢竟老岷王當年全力支援皇帝,現在直接對岷藩動手,也顯得過於冷酷無情了。

若沒有老岷王這層關係,岷藩這些人早就都死透了。

朱祁鈺左看看,右看看,比較滿意,終於沒人站出來跟自己抬槓了。

其實文官們也累了,至少暫時沒有心情與皇帝開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