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述是有豐富的落榜經驗,所以他一刻也只有他知道怎麼安慰魏廣德。

一路考下來太順了,猛然一次失意,魏廣德是真的被徹底打擊到了。

雖然之前已經有了預感,可說實話,魏廣德還是有點不願意相信會成為事實。

可是隨著不斷的報子走過客棧大門,魏廣德知道這次是真的落榜了。

還好,因為在座諸人就數魏廣德最小,他這樣的表現並沒有人嗤笑,不少人都過來安慰幾句。

其實此時大家心態都差不多,失落。

大家都以為是因為魏廣德年紀小,所以在面對落榜打擊後才會表現的這麼失態,當眾流下眼淚來。

而是隻有魏廣德心裡才清楚,那一滴掉下來的眼淚根本就不是為了落榜而掉落的,那是因為心中樹立起來幾個月的信念崩塌了。

他不是什麼天選之人,不是什麼神眷之子,就是個狗屎運爆棚的穿越者,不小心來到這個地方而已。

至於之前的幾次考試,好吧,也許就是運氣。

當然,面對曾元述、勞堪等人的目光,魏廣德自然不會說出來。

擦了擦臉色殘留的那點淚痕,魏廣德笑笑,“我沒事兒,就是感覺不能上榜,有點對不起家裡的母親,還有我還在浙江那邊抗擊倭寇的父親。”

聽到魏廣德這麼說,曾元述和其他人都是輕輕鬆了一口氣。

在他們心目中,別看魏廣德已經是秀才了,可畢竟年紀就那麼大,還就是個孩子而已。

或許,也就只有這樣的孩子,心裡才沒有沾染上科舉、仕途的那些灰塵,內心還是空靈乾淨的。

落榜,想到的不是其他,而是家裡殷切期盼的父母長輩會因此失望。

“廣德賢弟,孝子,世隆不如你。”

這個時候,之前大出風頭的朱世隆朱公子在一邊語氣甚是低沉的說道。

魏廣德不知道,他這一滴淚水,為他在江西讀書人圈子裡樹立起一塊金字招牌——大明孝子。

更沒人知道的是,朱世隆為了表現九江學子的品行,把魏廣德這一出四處傳播,更是在之後的鹿鳴宴上和本省其他舉子一起進行了分享。

好吧,故事自然就傳到了今科江西主考和眾多考官們的耳中。

故事裡的魏廣德成為一個忠孝節義的典範,父親正在為國浴血疆場,母親也在家殷殷期盼,魏廣德頂住壓力參加今年的科舉考試,從縣試一路殺到鄉試。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鄉試落榜,他滴下的淚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疆場上為國征戰的父親和在家等候的母親所流,讓他們失望了。

“忠孝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自來被士大夫們推崇。

“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兩字,支撐著這個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的“大廈”,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動;否則,家國大廈將傾。

“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也就是老話“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五常就是這仁、義、禮、智、信,乃是立身之本。

主考和考官們聽說了這次鄉試有這麼一個考生落榜,內心所想自然無人得知,但是至少表面上都無不是扼腕嘆息。

有考官翻出了魏廣德的卷子細看,確實,八股文文筆不夠老練,落榜不算冤,再看到後面的策論,則是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今年天氣異常,江西全省自入春以後就沒有下過大雨,全省各地皆出現了旱災。

是的,就是江西又鬧起了旱災。

其實如果這個時代的資訊能夠像後世一樣通暢的話,人們就會發現,不止是江西,其實全國多府縣都在鬧災。

而只有京城裡高官們才知道的是,自嘉靖五年開始,浙江、江西、福建各省大旱;嘉靖七年華北各省大旱;湖北亦大旱,飢人相食;四川亦大旱;嘉靖十七年河北、山東、陝西、福建、湖北、湖南大旱,各處饑民流聚京師;嘉靖二十四年浙江、湖北大旱;福建兩年大旱,民飢死於路。

自然,這科江西鄉試的時文考題就是詢問該如何應對當下的旱情,這就是在考校考生如果為官該怎麼做,以應對天災。

全國範圍內連續爆發極端乾旱災情,嚴重的旱災在北方及南方九省肆虐,導致佔繳納全國賦稅額度七成有餘的地區遭受大面積的糧食減產,造成明廷不得不在大幅減免內地稅糧的同時大規模提高財政支出,以用於內地賑濟和邊防供給,釀成中央政府的鉅額財政赤字。

連續的旱災暴露了明廷鹽政敗壞,宗室佔田,軍屯荒廢等方面的弊端,邊防供給體系失效,明廷不得不透過改革鹽政,核查六部乃至清查勳戚莊田等一系列革新措施來籌備用於賑濟和供邊的糧餉,以應對危局,最終促成了“嘉靖革新“的開啟。

只是,這一切在嘉靖皇帝選擇修煉道法後逐漸終止,或許他認為修仙成功的話,這一系列的災害就能輕易解決吧。

或許嘉靖皇帝選擇修仙,也是因為帝國境內連續十幾二十年不斷重複發生災情的一種選擇。

上述資訊,如果讓魏廣德知道了,再有人從旁提醒的話,興許他會想到見到過的一個詞:“明末小冰河”,沒人提醒,魏廣德是絕對不會想到那上面去的。

何況,就算想到了又能怎麼樣,他可沒有呼風喚雨的本事。

或許會想到一些餿主意,比如派兵去南洋搶掠糧食。

不過此時的大明軍力本就不高,派出去怕是羊入虎口。

而魏廣德一開始的答案,其實和大部分考生答案一致,薄賦稅、廣蓄積,期望及時上奏朝廷減免錢糧,免除民間疾苦,同時廣修水利設施防備水旱災害。

他沒有作死的表示大旱是因為朝中有奸佞存在,需要誅殺奸佞之徒。

不過來自後世,魏廣德多少還是思路開闊一點。

其實在後世,面對大面積乾旱這樣的災情,也是沒什麼法子的。

打井或者遠距離送水,都只能解決人畜用水問題,按照時間及時更換抗旱作物才是保證農業收成的主要手段。

所以,魏廣德在答卷中提出了專門設立一監研究農作物,特別是抗旱作物的想法,其實就是建立後世的農科院,在他的設想中,設立專門的部門研究農作物,尋找優質高產作物進行推廣。